笔趣阁 > 大魏能臣 > 第三十二章大家都在挖坑!

第三十二章大家都在挖坑!

    ?    黄初元年-夏,六月十五日,大朝会!

    《周易-说卦》中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八卦之中,离卦象征光明。

    故而大朝会之时,天子面南独坐,听取天下政务,群臣北面侍立,以示忠诚勤恳,可在大魏帝国的朝堂上,却坐着三个人!

    曹丕端坐龙椅上,印堂发黑,眼窝深陷,还不时的打着哈欠,想来昨夜没有睡好,可是两边嘴角微微上翘,似乎有什么高兴之事,又不好表露出来,才有这种奇怪神色!

    萧逸坐在御阶右侧,双目微闭,气势内敛,不时用手指刮动脸颊,这个动作让群臣有些害怕,太师大人有几个习惯动作,朝野上下人人皆知:

    摸鼻子-是要大开杀戒了,拔头发-是在思索策略,摸自己的小黑脸,则是要冒坏水坑人了,就不知道太师大人今天要坑谁,文武群臣互相看看,暗中祈祷自己不是那个倒霉鬼!

    司马防以新进‘太傅’身份,也在御阶上获得了一个座位,看似正襟危坐,稳如泰山,实则目光游离,心中忐忑不安!

    这也不奇怪,司马氏底蕴深厚,号称‘千年士家’不假,可是父子九人里面,没有一个掌握兵权、建立军功的,身处实力为尊的大争之世,难免有一些底气不足!

    而三人坐在大殿上面,也正是曹魏政权的真实写照,曹氏、萧氏、士族三大集团鼎足而立,勾心斗角,互相制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今日早朝有何事启奏?”

    “臣-尚书仆射-辛毗有本启奏:臣奉陛下旨意,召集饱学之士修补《周礼》,已于半月前宣告完成,并印刷五千册之数,准备分发朝廷官员,以学习圣人之礼!”

    “好,好,学习古礼,善莫大焉,把新印之书呈上来吧,也让朕与爱卿们一睹为快!”

    “遵旨!”

    四名宦官抬着大木箱子上殿了,里面装满了新印刷的书籍,依次分给文武群臣,每册高一尺五寸六分,宽九寸三分,开本宏大,十分讲究。

    书页采用雪白、厚实的桑树皮纸,摸起来手感极佳,还散发出淡淡清香,标准的楷体字迹,笔画清晰,美观漂亮,最外面用一层黄绢连脑包裹,上面两个撰文大字:周礼!

    《周礼》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所著的政治书籍,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其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无所不包!

    说明白一点,就是通过礼乐制度,确定尊卑上下,从而巩固周天子的统治!

    比如说天子穿什么服饰、乘坐什么车驾,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臣子穿了天子服饰,或用了天子礼器,那就是僭越之罪,要斩首示众、诛灭满门的!

    可惜到了周朝后期,礼崩乐坏,诸侯混战,也就没人遵循《周礼》了,等到了秦、汉时期,因为战乱等原因,《周礼》更变得残缺不全,尤其少了最后的冬篇!

    曹丕登基以来,一直想建立文治武功,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可是打仗时机不成熟,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只好从文治上下功夫了。

    于是传下旨意,让辛毗召集一批饱学之士,四处的搜集残篇、对比参照,要把《周礼》重新补齐,作为自己的政绩之一,这就是以往的经过了。

    “修补古籍,传承礼乐,教化天下人心,开创太平盛世,此乃千秋功业也,臣等谨为陛下贺,万岁、万万岁!”

    ……

    “哈哈,千秋功业不敢当,朕只是不忍先圣著作遗失,让后人扼腕叹息罢了,传朕的旨意:尚书仆射-辛毗劳苦功高,增加食邑一千户,荫一子入仕为官,其余参加《周礼》修复者,一律官升一级,每人赏赐黄金两百两,锦缎两百匹!”

    “遵旨!”

    皇帝做成一件大功绩,群臣自然要好好恭贺了,各种阿谀奉承之词不断,不过一些政治敏感度高的大臣,已经从中嗅到阴谋的味道了。

    打仗讲究快如闪电,直取敌方致命要害,而政治斗争就复杂多了,要的是刮阴风、点鬼火,杀人于无形之中!

    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先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进而引出一件惊天大事,再把大事给办成一件大案,无数人头落地,满朝血雨腥风,始作俑者的政治目的也就达到了,当年汉景帝收拾骄兵悍将、汉武帝清洗朝堂,都是用的这个套路,可谓百试百灵!

    如今曹氏、萧氏、士族三方明争暗斗不断,曹丕突然搬出了《周礼》,只怕是别有用心吧?

    …………

    接下来,曹丕又处理了一些政务,与群臣们探讨了几件事情,眼看大朝会就要结束之时,一名黄门侍郎突然跑了进来,手中托着个大包袱……

    “启禀陛下,关中送来了八百里急报,有人私造禁忌之物,试图起兵反叛朝廷!”

    “什么,竟有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包袱打开了,里面正是皇冠、龙袍、玉带、朝靴等物,且以白色为主,汉属火,魏属土,土生金,金为白色,这不只是要造反,还有取代曹魏之意呢!

    曹丕故作惊骇之状,仿佛事先并不知情,群臣更是面面相觑,刚刚人手一本《周礼》,宣扬忠君爱国之道,这就有人图谋造反,连皇冠、龙袍都做好了?

    天下人都知道,关中是萧氏集团的老巢,大公子萧玄坐镇长安,并担任长安令,周围几个郡的大小官员,也都是萧氏心腹人担任,经营的是风雨不透!

    如今出现了这种事,虽没有证据表明萧氏有谋逆之心,可作为地方镇守官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吧,一个‘治理不利,致使民生逆心’的罪名跑不了了。

    有功当赏,有罪必罚,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想到严重的政治后果,文武群臣目视御阶上的太师大人,这次萧氏恐怕在劫难逃了,虽不至万劫不复,起码也要元气大伤!

    也有人心生怀疑,太师大人做事一向风雨不透,就算真的起兵造反,也不会露出丝毫破绽的,怎么会私造皇冠、龙袍之物,又不小心暴露出来呢,这恐怕是另有内情吧?

    看着手中的《周礼》,地上的禁忌之物,再看看上面端坐的三个人,有些聪明的大臣猜到了几分,却一个字也不敢说出来,生怕召来杀身之祸!

    “朕顺天应人,革汉命、登大宝以来,躬行节俭,表里洞达,时常通宵批阅奏折,关心民间疾苦,水旱朝告夕赈,无有壅弊之处!

    没想到朕如此尽心竭力,仍有人心存不满,竟然私造皇冠、龙袍等禁忌之物,意图起兵造反,祸乱天下,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也罢了,朕此时心力憔悴,已不知如何是好了,太师大人老成谋国,可有应对之策吗?”

    眼看计划进行顺利,曹丕面露哀色,还挤出了几滴泪水,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而后把这件事推到了萧逸面前,如此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向萧氏施压,迫使其承认错误,并让出一部分利益来平息此事,同时也震慑萧氏集团,不要有图谋不轨之心!

    二是给萧逸保留面子,让其自己清理门户,以免触碰了底线,真要是逼的萧氏反叛,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曹丕帝王术的水平,虽不敢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提并论,可也不在汉明帝、汉宣帝之下,开拓进取不敢轻言,守住基业绝无问题!

    “刷!--刷!”

    大殿内的气氛紧张起来了,所有目光都落在萧逸身上了,猜测他会如何应对这一危局,是乖乖的就范、让出一部分利益呢,还是铤而走险、拼一个鱼死网破?

    私造禁忌之物,事败举兵造反,道义上就输了一筹,也得不到天下人的同情,就算萧氏实力雄厚,只怕也难以成功吧?

    “私造禁物,大逆不道,不过此事不宜扩大,以免扰乱了天下人心,朝廷可以派出特使,暗中调查此事,把叛逆者绳之以法,维护大魏帝国的尊严!

    出现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地方上也难辞其咎,长安令以及弘农、右扶风、左冯翊三郡大小官员,全部革职问罪,朝廷另派贤明者接替!

    臣亦有教子不严之过,愿意辞去太师官职,自减一郡之封地,回家闭门思过六个月,并抄写《周礼》一百遍,以为惩戒,时时反省!”

    萧逸相当干脆,宣布对萧氏的惩罚之后,自己脱下了太师朝服,对着皇位拱了拱手,直接走出了麒麟殿,溜达着回家闭门思过去了。

    只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曹丕、以及文武群臣,好半响反应不过来,这是什么情况呢?

    本想利用皇冠、龙袍之事,对萧氏施加一下压力,最好再刮一层皮下来,那知萧逸手起刀落,直接割下来一块‘大肥肉’啊!

    一座长安城,再加上弘农、右扶风、左冯翊三个郡,这等于交出了大半个关中,太师的官职也辞了,还自减一个郡的封地,萧氏集团元气大伤矣!

    “既然太师大人发话了,就按其意思来处理吧,从各地挑选精明强干的官员,到关中接替长安,以及三郡的事务,一定要尽心尽责,保境安民!”

    “遵旨!”

    震惊过后就是狂喜了,曹丕与文武群臣磨刀霍霍,准备分割这块肥肉了,人人都在精心计算,想要多吃多占一些!

    八百里关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又经过萧氏经营多年,其繁华程度冠绝天下,长安城更是物华天宝,人口众多,其富庶程度还在洛阳之上呢!

    曹丕甚至在考虑了,放弃迁都洛阳的计划,改为直接迁都长安,彻底占领萧氏老巢,如此长安、洛阳、许昌、邺城都在自己控制中,大魏天下就稳如泰山了。

    不过如此一来,萧氏势必衰落下去,原来的政治平衡也就打破了,士族集团趁机崛起,很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权?

    看来找个机会,自己还要下一道圣旨,恢复萧逸太师的官职,一郡封地也要还回去:

    一则证明自己有宽宏之心,让萧氏感恩戴德,以后乖乖做大魏的看门狗!

    二则利用萧氏,继续的对抗士族集团,从而保证曹魏政权稳定!

    曹丕想的很美,却忘记一件重要事情,自家老子用了半生心血,也只是勉强压制住这头贪狼,自己的本领远不及父亲,真能够把狼驯化成狗吗?

    果然的,分赃大会还没开完呢,又有一名黄门侍郎跑上大殿,手中也举着一个大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