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所谓的亲戚,大部分都不认识,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大清早的,就被父母从被窝里拉起来站在酒店门口迎接亲戚们的到来。
从此,一天的尴尬就开始了。
所谓的亲戚,大部分都不认识,有很多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自然也就不知道该叫啥了。
然后,也就放弃了打招呼,只能站在门口点头哈腰,然后傻笑。
还要被父母责怪不会叫人。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直接说我“这孩子读书读傻了,都不知道叫人了,只知道傻笑”。
“我……真的是尴尬到抠脚”!
再然后,傻笑都懒得笑了,腮帮子疼。
就盼着早点开席,他们早点吃完,好早点回去,毕竟,大家都很忙。
③整个场面太过于“隆重”,自认为自己根本“不配”。
自己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考得并不是很好。
录取的学校也一般,在所有亲戚家的孩子中,并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
处在这种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我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随便意思意思就可以了,仪式也简简单单就行,没有必要整得太过于隆重。
让别人还误以为考上了青华卑大呢。
而仪式开始以后,又是不按常理出牌,压根没有按提前说好的来,不知道是不是换了主持人的原因。
该有的环节一个都没有少,什么穿“状元服”、戴着大红花走红毯,发表个人感言……。
最让我尴尬的环节是抬一个装有鲤鱼的轿子,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抬着轿子来到父母跟前,然后,用筷子夹起一块鱼肉喂给他们吃。
What?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环节?
事先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啊,这简直就是“社死”现场!
如此这般就算了,主持人还要大喊“高中状元、高中状元……”。
老娘压根与状元八竿子打不着啊。
尴尬到当场想逃离现场!
④升学宴,好像与我无关
所谓的升学宴,好像除了最尴尬的环节与我有点关系外,剩下的都与我无关。
从头到尾都只是一个“工具人”。
父母的目的就是回礼,可能,还有那么一点点为了面子。
所以说,作为当事人,整个升学宴还是觉得挺尴尬的,只想着能够快点结束。
结束的那个晚上,躺在床上如释重负。
那么,既然升学宴如此尴尬,我们还到底要不要办呢?
到底要不要办“升学宴”?
如果,去问考生本人的意见,一想到要面对那个“社死”现场,估计没有多少考生会愿意办升学宴吧。
但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那就太有必要了。
一是可以收回散出去的“礼金”,大家可千万别小看这一笔钱,按一位同学的话说,基本上大学四年的学费就够了。
这对于经济条件没那么好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散出去的钱,没有理由不收回来啊,除非那天这一“陋习”真的彻底消失了。
二是家长可以有面子,面子这个东西,对成年人来说,重要程度可能会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
所以,对家长来说,升学宴肯定要办,并且与成绩无关,与考上的大学关系也不大,因为,再不济也能够收回礼金。
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作为主人公的考生本人,能够换个角度看待升学宴这个问题,也不要太排斥,到底要不要办,需要根据本地习俗以及要求,然后与父母一起商量。
如果,实在拗不过父母,那就听他们的吧!
大不了,我们全程就当个“工具人”,然后配合完成任务就好了,毕竟,父母也很不容易。
……
陆思形只影单的站在饭店门口,时间马上就到,还是不见要哥的身影。
幻想了一下,如果要哥不来,她会有多悲惨。
陆思在脑海里写了一篇两千字关于升学宴的命题作文。
我好惨啊!
“咦?好漂亮的小姐姐!”
一辆非常醒目的粉色小汽车停在饭店门口的车位上,一个大长腿的漂亮的小姐姐打开驾驶座的车门走了出来。
今天好像只有我家包场,这是我家哪个亲戚,这么漂亮,我居然会没有一点印象!
然后副驾驶座的车门也打开了,一个长腿的小哥哥走了出来。
一串红色爱心蹭蹭蹭从陆思眼睛里冒出来!
长腿小哥哥!
小哥哥!
哥哥!
哥!
“哎呦我去,这是我哥,我要哥!”
几天不见咋成这样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