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朱棣:让你监国你给我换代 > 第五十章 制盐工厂建设成功,朱瞻镛用海运输送细盐,遭到群臣的反对

第五十章 制盐工厂建设成功,朱瞻镛用海运输送细盐,遭到群臣的反对

    由于酒楼全部都预定满了,张旺财对酒楼的后院进行了改造,直接把后院扩建到了后街。

    门口都摆满了桌子,就算是露天的桌子来晚了就没有座位了。

    生意爆火!

    太子妃听说酒楼的生意超级火爆,可是高兴坏了,娘家人那边也能跟着大赚一笔了。

    朱瞻镛看着自己的娘那么开心,心里也很高兴。

    这不仅给朱瞻镛一个尽孝的机会,而且还给自己建立了一个情报机构。

    正在酒楼爆满的同时,沿海那边的盐场建造早已大功告成。

    放眼望去,整个盐场接天连地,白茫茫一片,望不到头的盐田,这里就是成古奉监国朱瞻镛之命,在沿海建立的盐场。

    有了监国给的细盐提炼法,使得制造细盐的工时大大减少,而且产量和成色都是极高的。

    细盐不仅让官府供应的盐商大赚特赚,充足了国库,而且一些皇商,拿货也是随时都有。

    朱瞻镛的细盐一上市,就瞬间占据了整个市场,压倒一切在市场上流通的盐类。

    不管你是粗盐,还是宫中御用的粗制细盐,全部都比不上朱瞻镛盐场生产出来的盐!

    上次监国给成古又送来了四十万两,成古再一次扩大了盐场的规模,有多出一片盐田。

    建造这个盐场,还有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

    这些都是暗地里的交易,只有内阁和太子知道,这个盐场是朱瞻镛所建。

    其他一概人也只是略有耳闻。

    在沿海开盐场这样的事情,肯定会有宫里的人介入,没有官府那是不可能建立的,毕竟盐是官有。

    今日的早朝朱瞻镛打算解决一件事情。

    户部尚书站出来问道:“监国今日宫中所用的那洁白如霜的细盐,可是您所制?”

    朱瞻镛微笑的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想户部应该入库了不少那样的细盐吧,大明能够提炼细盐的很少,况且成色与我命成古专营的盐场所提炼的细盐的成色根本没法相比,就算能够生产,其他地方也只能小批量的生产,成古那边一天就能生产出一船的细盐!”

    户部尚书接着说道:“单单从成色来看,监国的那批细盐绝对是下官监国最纯最正的细盐,就算是哪些沿海富商家中说吃的上等细盐也不为过,监国所提炼出来的细盐,绝对是大明最纯正的!”

    “那是自然,但是现在本监国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朱瞻镛看着台下的大臣继续说道:“陆运对于细盐的运输损耗实在太大了,运送的时间长不说,路上难免会遇到风吹日晒,就算是保护措施做的非常到位,那也会有不少的损耗。”

    “这也倒是,一天就能生产出一船的产量,这个产量属实吓人,如果是粗盐有这样的产量,倒也能勉强接受,可是那是细盐啊,而且纯度还如此之高真是闻所未闻。”

    户部尚书确实难以置信,那么大的产量,而且生产出来的都是细盐。

    真不知道监国是怎么做到的?

    真是奇怪。

    朱瞻镛紧接着说道:“产量增多的好处肯定很多,但是运输是个问题,所以我决定把陆运改为海运,减少陆运的损耗!”

    朱瞻镛话音刚落,台下就跳出几个大臣。

    “臣反对!”

    “不可啊,监国!”

    “臣附议!”

    好家伙,一说改成海运,一下子就跳出了几个。

    站出来反对!

    朱瞻镛大致的看了一下,这些人全是都察院的人。

    而且还是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之中浙江的三位御史。

    还都是巡盐御史。

    这都察院监察各地官员,将全国设置为十三道,各委御史监督,一道分别会有十几个御史,一同监察,各自负责不同领域。

    如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曹、巡关、攒运、印马、屯田等。

    代天子巡视地方政务、军队数目、盐、茶、马等相关事务。

    眼前这三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浙江巡查盐御史。

    朱瞻镛看着三人,不冷不热的说道:“怎么了?三位有什么意见说出来。”

    “启禀监国,臣认为陆运比较安全。”

    “是的,安全问题。”

    “盐和铁都是国家重事,自古以来都是官有,而这个盐又是重中之重,走海陆实在太冒险了,万一遇到大雨,大浪的到时候损耗的可不只是一点盐那么简单了。”

    朱瞻镛听着他们三个在那唱戏,心里暗暗发笑。

    如果自己记得不错的话,大明朝浙江一带的盐官都和当地的盐帮有所勾结。

    盐帮朝中的代言人!

    这三个人刚说完,有站出来十几个大臣。

    都是其他六部各部的官员,还有一些御史言官。

    其中还有一个勋贵!

    朱瞻镛看着这些站出来反对的大臣,问道:“你们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启禀监国,海运虽然运送的快,而且损耗还小,但是海运太过于危险,这是千百年来有目共睹的,就算我大明的船运非常发达,可以从大海走运河直达京师,但是这海上的危险,监国您可能没有出过海,不知道。”

    这个大臣话里有话,就差点把“你还小,什么都没有见过。”说出口来。

    朱瞻镛看着这个站出来说道大臣说道:“我记得不错的话,你老家应该是沿海那边的吧?而且你还有一个叔父,曾经在沿海常年走私盐铁的贩子,就是在靖难之役之前,在当地还是一个不小的盐枭!”

    那个大臣一听到朱瞻镛这样说,吓得立马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解释道:“我那叔父咎由自取,后来就被官府抓了,冲了军,参加了靖难之役,这才获得了后面的赦免,再说了监国,我那叔父早就已经过世了!”

    “那么紧张干嘛,我又没说你是走私盐铁的贩子,你看你吓得,只不过以后要是站出来反对,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为民着想,锦衣卫对你们的了解,可不是只限于你们这一代,你们的祖宗十八代,锦衣卫都能给你们翻出来!”

    朱瞻镛看着那个大臣问道:“你现在还有什么问题么?”

    “臣没问题。”

    这个大臣刚说完,就皮跌皮跌的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去。

    对付现在的形式,只要解决了为首站出来的那三个浙江的巡盐御史就可以了。

    其余的大臣,也就知难而退了,杀他们三个就够了。

    朱瞻镛看向几个户部的官员说道:“你们几个都是内陆出身,站出来凑什么热闹?你们是不是先试试本监国最近的脾气好不好啊?”

    “臣觉着,监国所言极是。”

    “臣也认为,改为海运更加稳妥。”

    “臣也是。”

    说着,这几人赶忙行礼,回到自己的队伍。

    朱瞻镛望着那几个站出来反对的官员,特别是那三位浙江的巡查御史,呵斥道:“你们几个,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收了浙江盐帮多少钱?连命都不想要了?来人呢,把他们都给我打入大牢!严刑拷问,问问那些盐帮到底给了他们什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