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这小子,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一到关键时刻,肚子里的坏水是一点不少!
不过,朱元璋不得不承认,王启所说的,都极有道理!
民间寒士,想要为朝廷效力,没有钱财填饱肚子,是走不通这条路的。
且高薪养廉……
涨了俸禄之后,他再对那些怠政官员下手,也算是师出有名……
可谓是一石二鸟!
只是……
一想到要给那些官员涨俸禄,朱元璋还是觉得有点难受。
当年他可是没少被那些官僚压迫。
在他看来,许多做官的,不事生产,还可能会以权欺人,不配有那么好的待遇!
做官就该把住他们的口袋,强迫他们清廉!
但是经不住王启说的……实在是他娘的有道理!
现在这些官员在朱元璋的严令之下……清廉是清廉了,但是不做事啊……
要想让更多的人才给大明朝廷效力。
要想彻底整顿大明官场上下的这种怠政行为……
就必须这么做!
朱元璋不禁再次审视起面前的王启。
这小子难道是全能不成?
一个人再有才能,精力是有限的。
王启一直以来,给朱元璋的印象就是科研型人才,能造出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之物!
研究新型制盐术,造望远镜,造水泥……
这些意义重大的发明,全部出自王启一人之手。
相比王启是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至于王启曾经说出来的那两条国策:土地公有和摊丁入亩。
朱元璋觉得这已经是王启在政治方面造诣的顶峰了。
毕竟那不是王启的专业。
他能在科研之余,想出这么高明的国策,已经实属难得!
但是这次,王启去任职一个小小的从六品洲同治,就能看出这么多问题。
兴教育,办水利。
最后还能想出高薪养廉这一招……
这……情况就立马不一样了!
王启除了在科研方面是个天才,在政治治国方面,更展现出了不可多得的才能!
就是比之当年的刘基,也不遑多让!
最重要的是,王启心系天下百姓,到如今竟还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这也就是说,王启这么多年,虽然只是在做一个守陵人,但却一直把家国大事放在心中!
位卑未敢忘忧国……
难得!
实在难得!
朝上那些公卿王侯,哪一个能做到?!
既如此……
就不能再把王启随便的丢在一个六品的官职之上。
应该把他搬进朝堂!
在那大殿之上,王启能发现更多问题,倒时……他又会给出什么样的方案来……
还有一点。
王英是他朱元璋的皇太孙,日后要克承大统!
然而现在朝堂上已经没人记得王英这位皇长孙!
多数官员是以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马首是瞻,效力于朱允炆。
另一部分是站在朱允熥那边。
还有一小部分,正在观望,准备形势明朗之时入场……
这种情况,对于日后王英继位是非常不利的。
用屁股也能想出来,只要王英真实身份一爆出来。
朱允炆麾下的黄子澄众人,为了朱允炆能成功上位,一定会跳出来捣乱!
要给王英拉些班底……
最好的办法是,把王启搬进朝堂,跟他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时就算王英复名朱雄英,那王启也是跟王英有着十年的父子情。
就凭这份曾经的父子情……王启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他一定会去给王英拉一些可靠班底。
届时……王英恢复皇长孙的身份,也要容易一些。
正在朱元璋沉思之际,王英从灶房回来。
竟是在他们交谈之际,把饭已经做好了。
饭菜上桌,水煮鱼辛辣咸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王启看着一直站在朱元璋身后的蒋瓛:
“兄弟,快坐下吃,别站着了。”
自从知道了朱元璋的身份,那一直跟在朱元璋身后的顶尖高手,王启也自然猜了出来。
不是蒋瓛还能有谁?
对于这位锦衣卫指挥使,王启现在还是乐意交好的。
锦衣卫啊!
明朝时期,最特殊的特权机构!
而蒋瓛又是此时的锦衣卫指挥使。
从某种方面来说,其手上的权力大的吓人!
朝上文武百官,除了那些特殊的柱国,国公,锦衣卫对他们几乎都有予生予死的权力!
王启也明白,日后王英是会回到皇宫之中。
所以趁着此时跟蒋瓛交好,是有利无害。
可蒋瓛毕竟是听朱元璋的,王启招呼了两声,他没动弹。
直到王英也说了一句,朱元璋才招手让蒋瓛坐了下来。
依旧是拘谨的坐了半个屁股……
朱元璋这还是第一次吃自己乖孙做的饭,吃饭之时,连连夸赞好吃。
同时,朱元璋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若是把王启弄进朝堂,那应该给他个什么职位?
此时朝堂之中可没有职位空缺啊……
…………………………………………………………………
(新书期间,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朵鲜花,每一张评价票,都是对小弟最大的支持!各位大佬多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