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爷爷,你来啦。”
王英打开门,迎了朱元璋二人进来。
朱元璋环视一圈:
“你父亲呢?”
王英道:
“父亲去买菜了,黄爷爷,入内坐吧。”
近日天气阴沉,有些转凉,已经不适合坐于凉亭。
在屋内落座,王英已经熟练的给朱元璋倒上茶水。
“黄爷爷此次来,是为了父亲任职一事吧。”
王启回家之后,也没瞒着王英,把事情都告诉了他。
王英又心思聪慧,其间种种,自然能猜个大概。
朱元璋闻言,笑呵呵道:“那英儿觉得,你父亲此举何如?”
王英稍一思量,道:
“父亲曾经说过,为一方官,最重要的便是为百姓计,此间事……虽然父亲确实冲动了些,但是英儿是支持父亲的。”
“哦?”朱元璋诧异。
为百姓计?
这和赵成厚呈上的折子所说,不太一样啊。
王英又道:
“父亲虽不喜为官,但任职之后乃是一心要为百姓做实事,想要兴教育,办水利,英儿觉得这是对的。”
“遭到同僚掣肘,父亲做不了事,心中应当也是不好受的,所以才会做出此事……”
朱元璋听完,才明白这件的来龙去脉。
忍不住心中起了火!
他还以为王启真是性子异于常人,在州府之中不服管教。
却不想是因为想要为百姓立命不成,不得志才愤然离去……
如此一来,那赵成厚便是有大罪过了!
朱元璋是皇帝,每日政务繁忙,下基层去民间的次数有限。
对民间百姓生活的了解也有限。
不知道这应天州府的官员竟是如此怠政!
拿着俸禄,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整天不去为百姓想,闲散度日!
大明的官,就这么好做?!
是不是只要把他这个皇帝瞒住了,所有地方都是歌舞升平?!
而且现在王英知道了此事,还为自己父亲遭遇愤愤不平。
朱元璋这又该怎么跟自己乖孙交代?
他感觉自己这一张老脸没了地方放……
正在此时,王启买了菜回来。
看到朱元璋,王启丝毫不意外。
他要是不来,那才叫个怪事了。
“黄老爷来了,正好,今日做水煮鱼,你有口福了,
英儿,你去把鱼给处理干净。”
王启知道朱元璋一定有话对自己说,特意支开王英。
王英乖巧的接过王启手中的鱼,去了灶房。
见到王英离开,朱元璋脸上的笑意就散了去。
虽然他对王启这次生出的事不怎么生气,但毕竟王启做出不尊法纪之事,少不得要吓唬他一番。
“你这臭小子,老头子我好心好意举荐你去做官,你却做出这种事来,让老头子我如何交代?”
朱元璋冷着脸问道。
王启屁股刚落在凳子上,听他这么一说,又站了起来。
到朱元璋面前,给他添了杯茶,嘿嘿笑道:
“老爷子别生气,这件事也不能全怪我。”
朱元璋看王启态度还算不错,语气好了一些:
“少嬉皮笑脸,不怪你?还能怪我不成?”
“这事你还真脱不了干系……”当然,这句话王启当然只敢在心里说。
“老爷子别急,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我是你举荐去做官的,自然想做些事,给老爷子你长长脸。”
“任职之后,我可是用心得很,两天时间,我便觉察许多不妥之处,且切身重要。
其一,便是民间教育机构太少,许多百姓家中子弟没有书读。”
“他们不读书,就不明事理,日后可能会成为流民,刁民,皇帝老爷管起来也辛苦不是?”
“而若是让他们有了书读,谁敢说日后,他们其中一个不能成为大明中流砥柱?”
“这其中,可是天差地别!”
“还有水利之事,
应天边上就是秦淮河,可引水成渠只有沿边地区才有,内地百姓用水就难了许多。”
“赶上天旱,百姓没水浇地,粮食就长不好,
大明没了粮食,不说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和陛下,那边境征战的将士过得也拮据,
若是将士吃不饱,打了败仗,陛下他老人家不还得不高兴?”
“所以啊,小子就想着,上书朝廷,只要稍微拨些银两下来,办几个私塾,给水渠改改道,一切不都好起来了?”
“小子我这是处处为陛下着想啊!”
“却没想到,那应天府的通判说什么多一事少一事,不让小子我上书,
我这才一气之下,跑回来了……”
王启这一顿嘴炮忽悠,加上彩虹屁,朱元璋现在就是想绷着脸都难。
他忍不住笑骂道:“所以,此事还得怪我把你送去官府了?”
“不敢不敢。”王启连忙摆手。
随即,朱元璋却叹了口气:
“行了,此事我知道了,倒确实怪不得你。”
“没想到……我大明的官员竟是如此怠政,给他们几分颜色,他们就要开染坊!”
“简直荒唐!!”
“小子,依你看,朕……陛下该如何惩治他们才好?”
王启却突然换了副嘴脸。
“惩治?为何要惩治他们?”
…………………………………………………………………
(新书期间,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朵鲜花,每一张评价票,都是对小弟最大的支持!各位大佬多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