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早醒来的朱元璋,在太监宫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齐,向着奉天殿前去。
给王启找媳妇……
此事暂时没有眉目,先放到一边。
到了时辰,随着太监一声上朝,殿门开启,殿外等待的百官鱼贯而入。
因为挨了军棍,在家休养多日的黄子澄等人也重新上了朝。
只是短短几日,伤势刚刚好了一些,行动走路依然多有不便,朝上参拜之时,更是因为弯腰的动作憋的满脸通红。
待众人再齐齐站定之后,朱元璋开始走流程。
“众卿今日可有事要奏?”
在一般情况下,太平年月,且风调雨顺,各地方官员也没什么要上奏的。
大多数反而是在递奏折的时候,奏明当地的民情。
说自己所管辖的地方,在自己的带领下有多么多么好,百姓好,治安好,经济发展好……
或许有些吹嘘,类似于邀功。
这么做是为了让皇帝认为自己有能力,以后有了更高的职位空缺,皇帝能想到自己。
这种略带吹捧自己意义的话,当然不能当着众臣的面讲出来,这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所以,一般上朝的时候,有人会站出来,都是发生了自己解决不了的事,要皇帝下决策。
比如黄河发水了,朝廷管不管?怎么管?赈灾拨粮还是拨银?
又或者那个地方出了大伙的流民,滋众闹事……
皇帝立下的政策,在当地推行收到阻碍,该如何解决……
最多数的情况,还是兵部汇报边境战事……
朱元璋说完这句话,目光一一扫过下方众臣,尤其在黄子澄面上停留了片刻。
经过上次的事,黄子澄是真怕了,低着头不敢面对朱元璋的目光。
此时,工部尚书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道:“何事?”
工部尚书拱手道:“臣,是要恭喜陛下。”
“不日前,陛下交于臣的制盐之术,臣已让工人试过,确实能造出精细的雪花盐来,甚至要比之前工部造的还要精细!”
“且对原材料要求不高,制作流程也不复杂,雪花盐可以大规模生产!”
“可以说,从此以后,大明再也不缺盐了,这乃是天大的喜事,故此,臣在此恭喜陛下。”
工部尚书此话一出,群臣一片哗然,其中也有人窃窃私语。
而后,齐齐向朱元璋拜道:
“陛下福泽深厚,此乃大明之幸,恭喜陛下!”
朱元璋一时间也是激动万分,胸口起伏,呼吸都加重了许多!
他在王启那里见了雪花盐,心里知道王启的制盐术大抵是没问题的。
纵然心里有准备,但是真到出了结果,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
王启的新型制盐术成功了!
大明从此不再缺盐!
那官产的细盐就可以降低价格,民间那些私贩就没了生存空间。
从此以后百姓再也不用受民间盐商的钳制,高价去买那些劣质的青盐!
官盐量产,降价,天下百姓都吃得起,那朝廷收入也会跟着增长,朝廷有了钱,就可以征兵,强军……
据上一次不完全统计,大明此时人口有六百多万。
在没有王启的新型制盐术之前,官盐产量极少,因此才定价高。
几乎民间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购买盐商的青盐。
正所谓积沙成塔,六百多万人天天吃盐……这是多大一笔数目?!
盐商富了,富的盆满钵满,富得流油!
盐商是富了,可朝廷没钱!
且那些盐商有了钱之后,却为富不仁,不但不做善事,还坑骗欺压百姓,恶意哄抬盐价!
一个个,平日里过着酒林肉池,锦衣玉食的生活,日子过得比朱元璋这个皇帝都好!
民间那些“养瘦马”,不就是这些富商搞出来的?
朱元璋为此事头疼了许多年的时间……
可当初大明初立,需要这样促进经济,满足民生,那些盐商的贩盐令都是他朱元璋亲自发的。
朱元璋就是再头疼难受,也不能厚着脸皮去对这些盐商下手。
现在好了,官盐产量不再是问题,可以大量生产细盐。
民间那些盐商……没有好日子了!
全国的食盐买卖市场就直接全部落在朝廷手里。
聚少成多的道理谁都懂。
大明全国可是有六百多万人!
就算把官盐的价格压低至原本的一半,好让所有百姓都吃得起……
那全国百姓购买食盐所消耗的钱财,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朱元璋已经预见,大明近几年来一直空虚的国库……马上就要变得殷实了!
有了钱,就有了底气!
朱元璋顿时豪气干云!
“好!好!你工部即日就开始着手产盐,能产多少就产多少!”
“产得够多,朕赏你,少了……朕拿你是问!”
“还有,自即日起,往北方边境供的食盐,给朕翻上两倍,朕的将士在外征战,吃盐不能亏了他们!”
工部尚书恭敬跪伏在地:
“臣,领旨!
陛下放心!臣就算是死,也要产出陛下要的盐来!”
…………………………………………………………………
(新书期间,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朵鲜花,每一张评价票,都是对小弟最大的支持!各位大佬多多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