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世祖 > 第七十四章 路转溪桥忽不见(二)

第七十四章 路转溪桥忽不见(二)

    忙碌十几天,李青鸾一事无成。张元庆那里也没有打听到一点有用的消息。这让李青鸾十分心焦。

    “郡主,没有事应该是好事。”张元庆劝道。

    “不,没有事,说明这事非常紧要,被人封锁得密不透风,所以我们一点消息都打听不到。”

    李青鸾的脸色更差了一些。褪掉粉妆,        她原本白皙红润的脸,呈现出灰口铁的颜色,脸颊上各有一团不大的暗红色,彷佛正在消散的淤色。

    “李辅仁和张广顺那里,没有什么消息吗?”

    “李辅仁在宋国表面身份只是普通的商贾,没有太多的渠道。为了打探消息,        他借着进货的名义,冒险跑了一趟陈留,想看看宋军军需方面有什么异常。可惜宋军的军需每天都有那么大的量,        一天两天的根本看不出异常来。”

    李青鸾咳嗽了几声,咳得脸上泛出不健康的灰红色。

    她努力地摆了摆手,“从元符三年开始,宋国在西安、咸阳、渭州、兰州、庆州、鄜州修建了巨大的仓库,日夜不停地往里面运粮草、兵甲和军械。这两年多,不知运了多少辎重在里面。这个时候去陈留,查不出什么东西来。”

    张元庆看了看她的脸,继续说道:“张广顺也四处打听过,没有听到任何异常的消息,兵马调动也是照常例行而已。”

    李青鸾默然了一会,突然又问道:“宣徽院有没有去打听过?”

    “找了门路去打听过,只是照例赏赐,以及任免各万户千户检法和判事官的命令。”

    张元庆小心地答道。

    李青鸾往座椅后背一靠,        脸上露出深深的忧患:“到底出了什么事?赵十三藏得这么深,        瞒得这么严实,        到底有什么阴谋?”

    张元庆试着说道:“郡主,是不是我们多虑敏感了?”

    “不,        以往的教训告诉我们,        等我们醒悟过来时,就是吃大亏的时候...”

    驿站外面突然响了喧闹声,彷佛有数不清的人向这边围过来,语气非常愤怒。不一会,有随从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不好了郡主,刺史!出大事了!”

    “出什么事了?”

    “《东京时报》刚出了特版,说我们夏军袭击了宋国关隘,杀死守关士卒,焚烧哨寨,深入宋境...报道语气严厉,说这是西夏向宋国重新开战!”

    李青鸾一把抢过皱皱巴巴的报纸,展开后一目十行。

    “三月二十九日夜,西夏静塞军司一部,袭击清远关,杀死守关宋军士卒七十九人,放火烧毁关卡...继而深入宋境二十里,对吴家庄、贾家村等处烧杀抢掠,        事后捡得尸骸六百三十七具,        多半是妇孺,惨状不忍目睹...”

    “自元符三年宋夏两国和议以来,宋国谨遵协议,与夏国和平相处,广开商路,往来不绝...然夏国国内部分对降附大宋不满之徒,丧心病狂,贸然出兵,残害我军民...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大宋万民齐呼,恳请天子,向卑鄙夏国宣战,为死难者报仇雪恨!”

    小书亭app

    “噗——!”李青鸾一口鲜血吐在报纸上,整个身子往地上软去。侍女们连忙上前,扶住她,然后送到内室床榻上。

    张元庆连声吩咐道:“快去请医生!不要请惠民医馆的官医,去请私医,杏林堂的张大夫!”

    李青鸾悠悠地醒来,看到围簇在床边的侍女,一个个垂泪悲戚,看到自己醒来,又欣喜不已。

    “张公呢?”李青鸾有气无力地问道。

    “在屋外等着。”侍女答道。

    “快请他进来。”

    侍女去请张元庆时,听到有怒骂声从外面传来进来。

    “这是怎么了?”李青鸾问道。

    侍女们面面相觑,不敢回答。

    李青鸾拍着床板喝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郡主,是开封城的百姓,看了《东京时报》的报道后,激愤不已,跑到我夏国使节团入住的驿馆来。有上千人,把这里团团围住了。开始时有人往里扔石头,还有人扛着梯子,要翻过院墙闯进来。”

    张元庆一边走进来一边答道。

    “那没事吧?”李青鸾挣扎着要起来。

    “没事。开封府调了巡警过来,还有一队保安警察,在外面守着,不准那些激愤的百姓闯进来。”

    侍女小青在一边急着哭,“张官人,杏林堂的张大夫,还有其它医馆的大夫,听说是要替我们郡主看病,一个个都推脱不肯来,这可怎么办?”

    张元庆也无语,看样子应该是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李青鸾在侍女的帮助下,坐直了身子,靠在一叠的枕头上。

    “我不碍事。现在风声如此,这些大夫还要在开封城待下去,不敢做名声有损之事,理解,我都理解。你们都下去吧,本郡有事与张公商议。”

    等到侍女都下去,李青鸾泪水勐地流下来,让张元庆束手无措。

    “郡主,你这是...你这是怎么了?”

    李青鸾抹干脸上的泪水。

    “张公,我好悔啊,怎么一时湖涂,想出这么一个画蛇添足,不,应该是敲山震虎的拙计。现在我明白了,赵十三这两年确实一直虎视眈眈我大夏,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我让陛下向宋国献上降附书信,试探宋国君臣的反应和真实意图...”

    “却不想被赵十三一下子抓住关键...我夏国君臣,已经心虚到了极致,才会用这一招来试探。既然心虚,想必国内情形也是败坏到了极点。于是赵十三将计就计,先稳住我们,然后暗地里火速传令,叫边关制造战事。”

    张元庆大吃一惊,“郡主,你是说清远关事件,是宋军干的。”

    话刚落音,张元庆意识自己多问了一句。

    不是宋军会是谁干的?

    夏军?借他们十个胆也不敢。元符三年,宋夏两国和谈期间,边境冲突不少,夏军还秉承以前的习惯,偷偷摸摸袭击宋境,好捞些便宜。

    结果宋军跟以前完全不同,你夏军杀了我十位军民,非要杀了一百位夏军士卒才肯罢休。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专要命的,到宋夏正式和议后,夏军再也不敢搞这种袭击了。

    辽军?为了阻止西夏降附宋国,故意制造事端,有这个可能。但时间太短,辽军根本没有这么快的反应速度。

    那剩下的只有宋军了。

    想到这里,张元庆不由气馁,“想不到是我们帮赵官家下定了决心。”

    突然间,外面爆出巨大的欢呼声,成千上万的人在齐声高呼,如同涨潮时的海涛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李青鸾和张元庆脸色一变,事情又了什么变故,极可能是不大好。

    有随从在门口哭丧着声音禀告道:“《东华朝报》最新增刊出来,上面刊登宋国赵官家的宣战令,他宣布对我夏国正式宣战。”

    张元庆勐地站起身来,浑身上下微微颤抖,紧张畏惧地不能自已。

    李青鸾死死地抓住盖在身上的薄绸被,扭来扭去,几乎要把它扭烂掉。

    又一人送进来一封密信,递给张元庆。

    他看了后又惊又喜,“郡主,张广顺来了信,约我们紧急见面。”

    李青鸾一掀被子,跳下床来。扶着床框,身子摇晃了几下才站稳。

    “小青,快帮我梳妆,选一套男装,我要亲自会见张广顺。”

    .

    /105/105839/2750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