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八大晋商的大商队(一更)

第二百一十二章 八大晋商的大商队(一更)

    一起出关?

    在座的七位晋商不由都脸色一变,大家都是商人,谋财可以,害命这个需要商量,可如果是害自己的命,那是不需要思考的,必须拒绝。

    你常千里是罪魁祸首,运筹帷幄,勾了安全局指挥史,要了三次通关许可。

    当初分好处的时候,你占据大头,我们七个才分多少份额?现在出了问题,你竟裹挟整个晋商来扛罪?

    果然是没安好心,当初就不应该参与其中。

    “如今北上,危险重重,朝廷不知道鞑靼、瓦剌各部争斗有多厉害,我们还是清楚的,一旦出关行远,深入大漠,很可能会回不来。你常千里带队是朝廷所命,我们参与,只是帮你一把,若是想让我们亲自出关,呵呵,恕难奉陪!”

    大财主侯西域直接亮出了态度。

    “没错!”

    以茶起业的渠宝拍了拍桌子,赞同侯西域的看法,说道:“亲自出关危险太大,我等实难奉陪,若常兄强邀,呵呵,那说好的掌柜,我也会收回,晋商式微也好过晋商灭绝。”

    常千里看着眼前的商人,丝毫不以为怒,而是平静地问道:“诸位也是如此认为吗?”

    曹有山、乔贡等人微微点头。

    以前白手起家,赤手打天下,闯东闯西,拼了命才有了今日家底与富贵,正是享受日子的时候,你让我们去送死?

    抱歉,不奉陪。

    常千里坐了下来,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

    “既然常兄没事,那我便告退了。”

    侯西域起身,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起身告辞。

    常千里微微点头,缓缓说道:“诸位有没有听说,京师有商人船队下海去了南洋,南洋那里有什么,利多大,呵呵……徽州商人、苏杭商人,他们在发大财,而我们呢?却还在山西这里计较个人安危,丝毫不在意晋商荣誉?!”

    “徽商沈一元的名号,你们都应该听闻过吧。他可是在去南洋的船上,他想成为大明第一商人,甘愿冒险,难道诸位整天躺在女人怀里,连出关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听闻常千里严厉的声音,众人不由停下脚步。

    “商船入南洋?不可能,朝廷有明令,片板不得下海!”

    曹有山厉声反驳。

    常千里拿出了一张小小的纸条,放在了桌上,冷冷说道:“诸位留在京师的眼线,难道只靠马匹传递消息?你们的鸽子,都被人吃掉了吗?”

    曹有山连忙走了过去,拿起纸条看去,只两行字:

    海禁或解,微、苏、杭、京六十商船入南洋。

    “这,这不可能!”

    曹有山依旧不敢相信。

    常千里自顾自倒了一杯酒,说道:“可能与否,曹兄是门清,何必多问?我们是晋商,海禁若是解开,于我们而言,利大不了哪里去,因为我们的根便在这里,所以留给晋商的出路,那就只有一条:北上鞑靼、瓦剌,以商抗商!”

    “到了这时候,诸位缩回去的话,等沈一元他们回来,徽州商人将名冠天下,其影响力之大,完全可盖过我晋商。这个结果,诸位能接受吗?”

    侯西域脸色有些难看,在这个时代,商人的名号那就是财富,如侯家开商号,设典当行或钱庄,别人一看晋商侯家标记,那就认可,那就放心。

    可如果晋商的名头被徽商压了下去,徽商开了典当行或钱庄,那其他商人会选择谁?

    长期以往,那晋商没落,将成定局!

    曹有山沉默了,乔贡等人也坐了下来。

    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出关不出关的问题了,而是事关整个晋商的生死与未来,这才是常千里敢于下请帖的底气。

    常千里眼神中闪过一道精芒,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知道出关北上危险重重,但那沈一元难道就不知道下南洋危险重重?”

    “我们必须争一把,他们南下,我们北上!以利对利,以商抗商!南北谁胜谁负,交给本事来说话!诸位,晋商未来,在此一举!若你们不敢为,日后可不要后悔!”

    乔贡看了一眼曹有山,然后对常千里说道:“事情已到这种地步,可就要重新谋划了。出关的勇气我还是有几分的,只是常兄,我可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安全,如何保证安全地回来,你且说清楚。”

    常千里自信地说道:“说来也简单,大鱼可以吃掉小鱼,鲨鱼可以吃掉大鱼,若我们本身便是鲨鱼,呵呵,谁能吃得掉我们?鞑靼、瓦剌虽乱,但他们也清楚一点,偶尔抢下零散商人无所谓,但对于大商人,大商队,他们绝不会痛下杀手,洗劫一空。”

    “只要诸位愿意,我们八家晋商联合,组建一支超大商队,雇佣一些护卫,安全之上绝无问题。若只靠我常千里一家,别人又岂会给我面子?”

    曹有山沉思,常千里说的方法是可行的,鞑靼、瓦剌这些蒙古部落,他们有时候是暴力的,不讲理的,但对于商人,整体上是友好的。

    只要壮大了商队规模,带足够的货物去,他们是绝不会杀人的。

    因为他们也清楚,一旦这些大商队没人回去,那日后将再没有人敢进入鞑靼、瓦剌境内,他们需要的货物,也就只剩下抢劫一条路了。

    可眼下他们自己的内斗都没结束,哪里还有勇气去大明抢劫?

    “我出关,亲自带队!”

    曹有山决定道。

    侯西域见状,喝了一杯酒,叹了酒气,微微点头道:“我们总需要为晋商做点事,那就去吧。大漠风沙,草原无际,总还是令人怀念的。”

    乔贡等人也纷纷表态。

    抱团不止是暖和,还安全,而且,利大。

    这是八大晋商的首次联手,也是大明商业财团的雏形,他们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一次又一次的联手,改变的不止是晋商,还有大明的政治格局。

    大同都司衙门中,武定侯郭英看着汇报情况的常千里,目光中有些愤怒。

    “大商队是唯一可行之法,若非如此,草民与其葬身大漠,还不若死在大同,还请都司应允。”

    常千里跪求。

    郭英没想到常千里会把动静搞那么大,原本只是想让他带一支商队进入北地,探查情况,他倒好,现在要带八个商队组成的大商队北上!

    一个商队至少需要两百人,他带着一两千人浩浩荡荡北上,难道就不怕被鞑靼、瓦剌当做大明军队砍死?

    如此规模的商队,其货物量必是不少,若是壮大了鞑靼、瓦剌的力量,岂不是砸了大明的脚?

    郭英是军人,不得不从军事层面来考虑。

    “你且退下吧,容本都司思虑一二。”

    郭英并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在常千里退下去之后不久,安全局千户顾云便被召入都司衙门,郭英将大商队的事说了个清楚,道:“此事重大,我们需要请示皇上。”

    顾云思考了下,道:“都司大人,此事请示很难,纵是动用飞鸽传信,也难保成功,距离太过遥远,而且此事涉及机密,一旦消息走漏,很可能会功败垂成,到时候没人可以承担起结果。”

    飞鸽传书,几百里内还好说,成功率高一些,但大同距离京师超过两千里,这个距离成功率就太低了。

    别以为鸽子点对点的单程传递就安全了,它也很可能“因公殉职”,没办法,无论是后世还是大明,打鸽子,吃鸽子的人一直都存在……

    “那就八百里加急!”

    郭英不敢擅自决定,咬牙道。

    顾云叹了一口气,道:“大人,往日八百里加急还好说,如今黄淮受灾,道路难行,驿站也荒废不少,打马去京师,来回耗费时间过长。明日便是中秋,过了九月,一旦起了风雪,商人未必愿意深入,若拖延至明年,朝廷的差事便完不成了。”

    “臣下建议,先准商人带队出关,让其在十月前至鄂嫩河、克鲁伦河寻找鞑靼主力,只有这样,商人才可更好完成使命。”

    郭英皱了皱眉,看着顾云,阴沉着脸道:“若是准其出关,以其货物之多,资敌过甚,一旦传入朝堂,你可知后果?”

    顾云肃然点头,道:“知道,所以在这之后,安全局会以最快速度禀告皇上。”

    郭英也清楚,时间拖延不得,九月出关,十月可察鞑靼大概,十一月与十二月蒙古部落休战,正是打探消息,听闻情况的好时候,再拖至明年开春,又是另一番形势。

    “既然如此,那就俱名吧。”

    郭英抗下了这份风险。

    顾云刚想离开,安全局小旗便递送来一份文书,打开一看,不由一愣。

    郭英接过顾云手中的文书看了一眼,脸色也有些错愕,不由问道:“羊毛?皇上为何要商人大量收购羊毛?”

    顾云摇了摇头,自己也不清楚。

    羊毛这东西,在大明又不值钱,也没见什么商人卖毛的啊……

    郭英一头雾水,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只好叹息道:“罢了,既然是皇上的安排,自有皇上的道理。你去见一见那八家晋商,告诉他们,大商队出关可以,但前提是带来大量的羊毛,记住了,是羊毛,要是他们敢牵着大批的羊回来,就别想入关了。”

    顾云知道这件事都司出面不合适,便带着疑惑离开了。

    郭英反复看着文书,怎么都想不通,皇上会开口要羊毛,这羊毛,它能干嘛?

    皇上还说,以三十斤羊毛一斤盐的价格收购,他到底知不知道,三斤盐在北地是可以换两头牛,五头羊的啊!

    扰乱市场,也没这个价吧……

    看来,大同今年要发不少盐引了。

    郭英疑惑,八大晋商也疑惑,但皇上的命令是清晰的,也是不容置疑的,既然如此,那就多带点盐上路吧。

    大量的骆驼、马匹驮着货物汇聚大同,这些货物与沈一元他们的货物清单不同,更多的是盐、茶叶、铁锅、丝绸等。

    精美陶瓷?

    人家就不需要那玩意,整天大草原上驰骋,时不时搬家的人,带陶瓷多不方便,也只有首领一级的喜欢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带多了也没人要。

    就在这群商人准备出关货物的时候,建文年的第一个中秋节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