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考科举,我为县长父亲写文 > 第30章:明王出世,普度众生!【3更求数据】

第30章:明王出世,普度众生!【3更求数据】

    此次会试的巡绰官指挥使。

    正是朱元璋手下第一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巡绰官在监考完考生之后。

    又到国子监监督阅卷官阅卷,保证阅卷官在阅卷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同时。

    巡绰官中的锦衣卫还有另一个任务。

    那就是监视阅卷官。

    朱元璋认为文人聚在一起,总会生事端。

    加之这些阅卷官大多还是开国元勋,这就更加不得不提防着点!

    韩国公李善长把奏章写好,并把萧洛安那篇《吾父县令》的抄本,一并放到奏章当中。

    随后,把奏章就交给了毛骧。

    毛骧是能够把奏章以最快的速度,交给朱元璋的最好人选!

    他是锦衣卫第一指挥使。

    直接由皇帝朱元璋管辖。

    让他去送信,可以确保朱元璋能够在最快的时间看到这篇文。

    如此,也不至于耽误了放榜的时间。

    *

    在众位阅卷官开会谈话时。

    毛骧一直都在门外监听。

    他也知道朱元璋如今急需纳新的贤才。

    朱元璋现在急需让新人接替,因为胡惟庸案子而受牵连的官员的工作。

    此次会试。

    是眼下朱元璋最看重的事情。

    马虎不得!!

    于是在接到韩国公李善长给的奏章之后。

    毛骧便快马加鞭前往皇宫。

    国子监是在成贤街。

    距离皇宫的马程有一盏茶的功夫。

    毛骧身穿锦衣卫最高级官员的御赐服——飞鱼服,腰间佩一绣春刀。

    身穿如此服饰,一路上畅通无阻,路上行人纷纷为他让路。

    来到了皇宫门口下马。

    甚至都不需要出示令牌,他便直接进了宫门。

    入了宫。

    刚好是正午时分。

    毛骧询问太监,皇上在何处。

    太监说是皇上正在坤宁宫与皇后用膳。

    毛骧知道会试的事情耽误不得。

    于是直接前往坤宁宫,就站在坤宁宫外等着。

    *

    朱元璋正吃着饭。

    听说毛骧有急事上奏,便直接让他进来。

    毛骧进来后。

    发现太子朱标也在。

    朱元璋直接问:“什么事儿,这么着急?”

    毛骧:“回皇上,韩国公等人在批阅答卷时,发现有一篇文章尤为奇特。”

    “他们不好定论文章的优劣,便让臣过来请示皇上。”

    说着。

    毛骧弯着腰。

    双手举高,递上韩国公李善长的奏章。

    朱元璋脸上露出疑惑之色。

    “有这么奇怪的文章?”

    “徐达,李善长,袁凯这么多个人都分辨不出一本文章的好坏,这是干什么吃!”

    眼见朱元璋眉宇威严,隐隐有发怒之色。

    马皇后赶紧道:“既然如此,那便先看看这篇文章吧。”

    朱元璋大手一挥。

    对一旁的太子朱标道:“标儿,看看这奏章究竟写了什么东西。”

    朱标站起来:“是,父皇。”

    朱标接过毛骧手中的奏折,打开来看。

    片刻后。

    眉头紧锁。

    “父皇,此文章非儒学之文,而是谈论了自己的道士父亲。”

    “考生父亲三年前已逝世,曾在河明县当过县令,下山之前是华山上的道士。”

    朱元璋缕缕胡须:“道士出身,有点儿意思。”

    朱标:“奏章中还附带了这篇文章的抄本,父皇,您可要看看?”

    朱元璋:“你念给咱听吧!”

    朱标把抄本打开,开始逐字逐句念起来:

    “此文,名为《吾父县令》”

    “吾父萧长青,于洪武十年辞世,享年五十二龄。道士出身,师承老华山派,曾任河明县九品县令一职,彼此生休称英雄,黄土尽蒙矣,只唤作老翁。”

    “吾父一生跌宕如暮鼓晨钟,前半生立于华山,端是拂尘,遵道家之行规,清心修性,心甚德之。”

    “......”

    念完之后。

    朱元璋与马皇后都有些发愣。

    但是发愣没多久!

    朱元璋一拍桌子!

    “啪”的一声!

    让马皇后、太子朱标、锦衣卫毛骧,还有在一旁候着的宫女都吓得不轻。

    马皇后道:“怎么了这是,气大伤身,先别急着发火。”

    朱元璋随即又大笑起来。

    拉着马皇后的手道:“妹子,咱可不是发火,咱是觉得这篇文章呀,太合咱的心意了!”

    听了这话。

    马皇后、朱标、毛骧皆是各自暗暗松了一口气。

    马皇后贤良淑德,从小读书识字。

    一直都是朱元璋的贤内助。

    在大明王朝尚未建立,朱元璋南下大战时。

    马皇后便帮朱元璋负责各种往来的文书,把政务处理得可圈可点。

    现在马皇后对朱元璋也表赞同。

    “这篇文章确实不错,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娓娓道来,听着舒服,也简易明了。”

    朱元璋点点头道:

    “确实,改明儿把这文章给茹太素看看,让他好好学习!”

    “上次明明五百余字便可讲明的事,他硬是给朕递上了将近两万字的章子,也怨不得咱赏了他二十大板。”

    朱标移开了话题。

    “父皇,此文章确实是别出心裁。”

    “但是也过于奇异,天底下的书生皆是儒生,学的都是儒家学术。”

    “但是这篇文却写的是道家风骨,父皇您觉得,此文是否合乎会试要求?”

    朱元璋思忖片刻。

    并没有直面回答朱标的话。

    而是反问:“那你觉得此文,是好,还是不好?”

    朱标毫不犹豫道:“好,盛世归隐山林,乱世下山救民,这话确有一番豪爽之气!”

    朱元璋又看向马皇后。

    “那妹子,你最喜欢这文中的哪一句?”

    马皇后:“觉得这文中每一句都妙语如珠,待我再看看。”

    朱标见状。

    赶紧把手中的《吾父县令》的抄本,递给了马皇后。

    马皇后快速浏览了一遍。

    说道:

    “义勇英豪不见名,只容黄土留坟头。”

    “此句甚好,没想到一个还在参加考试的考生,竟能写出这般磅礴大气的句子。”

    “还有这句‘民当不测之患,使于蒙尘之间,不见当年之光。’也是极好,写出当年天下大乱的模样了。”

    待马皇后说罢。

    朱元璋才开口。

    “那妹子,你可知咱最喜欢哪一句?”

    马皇后大胆猜测:“是不是‘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这一句?”

    虽然说,这句话并非文章中的原创。

    “明王出世,普度众生”这句话在元末时,就已经在起义军中流行。

    朱元璋也是受这句话颇深。

    也是这句话,让他有勇气从颠沛流离的乞丐,一步步踏上了帝王之路。

    在当年战败不得志之时。

    朱元璋也迷茫过。

    他曾在某个寒冷的深夜。

    在被窝里问妻子。

    “妹子,都说‘明王出世,普度众生’,你觉得咱是那个明王吗?”

    马皇后十分肯定:“是,重八就是我心中的明王。”

    这句话...

    支撑着朱元璋走过无数个艰苦的日子。

    只是他万万也没想到!

    这话居然是出自一个道士之口。

    而且这个道士的儿子,还来参加会试,并且将这话写在了答卷上!

    ——

    PS:求月票,求评价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