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不错!方小子不愧是咱老汉看重的人。”
朱元璋在心里把内阁、司礼监和军机处这三个机构的作用重新捋了一遍,情不自禁为方云飞的设想拍案叫绝!
内阁是皇帝的跟班,司礼监是天子的家奴,军机处又是一个临时机构。
彼此之间相互牵制,但都有求于皇上。
这样不仅保障了大明帝国的正常运行,又能防止它们三个中任意一个独大!
简直就是个天才般的想法啊!
这个方小子,怎么能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咱老汉是不是应该叫太子多和他接触一下,看看这小子到底还有哪些存货?
“恩公果然大才!”
“我大明有恩公这样的少年英杰,真是朝廷之幸,社稷之福啊!”
“若是恩公能把这个锦囊妙计献给当今圣上,我相信恩公一定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朱标发自肺腑地感慨道。
他的身体没法和朱元璋比,确实有点吃不消现在这个工作量,需要有人分担。
如果朱元璋采用了方云飞设计的内阁三件套,那最大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太子本人。
正因如此,朱标对方云飞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说这些干什么?”
“这种军国大事,是我这个小老百姓能管得了的,还是老朱头这个四品的指挥佥事能管得了的?”
“咱们也就是在这儿没事儿吹个牛皮。”
“有这个时间,咱们还是商量一下南下跑路的事情。”
方云飞及时纠正道。
他说这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稳住朱家父子,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才华,方便自己跑路。
可不是真的想让老朱头给朱元璋上奏折的。
按照史书记载,朱元璋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
谁要是敢指责他制定的国策有漏洞,那简直就是当众打他的脸啊!
到时候老朱头把奏折往上一递,方云飞保证他会比方孝孺先一步成为被株连十族的史上第一人。
自己这个始作俑者估计也跑不了。
所以这些事儿还是烂在肚子里最好。
“跑路啊!”
“哈哈哈……”
“下次再说!下次再说!”
“咱老汉突然想起来家里还熬着一锅粥。”
“咱得赶紧回去收了,要不容易失火!”
朱元璋打了个哈哈,迅速闪人。
他现在最大的念头就是立刻设立内阁三件套,哪里还有心情在这里听方云飞瞎白话。
看到朱元璋离开,朱标和蓝玉二人也打了个招呼匆匆离开。
小院里只剩下方云飞一人。
“空亏一篑!空亏一篑啊!”
“本以为我和老朱头已经到了推心置腹无话不说的地步。没想到刚谈了两句正事他就跑了。”
“原来都是塑料友情。失败!真是失败!”
看着老朱头他们三个开溜,方云飞懊恼万分!
自己都把话说成这样了,老朱头都不愿意和他跑路。
看来自己还是有点心急了。
他和老朱头自己的感情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
下次见面,自己应该再从生活方面入手,和老朱头拉进关系。
“嗯!”
“看来硬的不行,还是来软的吧。”
方云飞喃喃自语道。
……
“父皇,你这么急着回宫。莫不是要实行方恩公的内阁制?”
回到宫中,太子向朱元璋问道。
“不错!”
“为父考虑了一下,内阁、司礼监和军机处的设想堪称天衣无缝。”
“不过这毕竟只是个设想,至于效果如何,只有等它们真正设立起来才能见分晓。”
“你去通知一下内侍,让他们传吴琳、徐达和李善长来御书房见朕。”
朱元璋对太子吩咐道。
身为一代明君,朱元璋自然不会听方云飞几句话就贸然实行内阁制。
他还是要找朝廷重臣商议一番。
“嗯?”
听到三个人的名字,朱标顿时一愣。
胡惟庸案后,朱元璋撤销了宰相一职。
身为吏部尚书的吴琳就成了文官之首。
徐达则是开国六公爵,大明军神,武将勋贵的代表。
父皇要召见他们二人是应有之义。
可是叫李善长就很出乎意料了!
李善长是开国六公爵中唯一一个文臣,被朱元璋誉为「大明功臣第一人」和「吾之萧何」。
在大明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可是李善长在晚年犯了一个大错误。
就是推举自己的学生胡惟庸接替他成为宰相。
所以朝野之中一直有人觉得「胡惟庸案」只不过是个幌子。
当今圣上真正要对付的人其实是李善长。
父皇也对这个说法不置可否。
李善长则一直闭门思过,连正常的朝会都不参加了。
没想到父皇今天居然主动召他前来议事。
真是出人意料!
“还不快去?”
看到太子还愣在原地,朱元璋立刻瞪了他一眼。
“儿臣遵旨!”
朱标走出御书房命令内侍通知三人迅速赶来协商要事。
事实上,他才是最希望设立内阁的人。
毕竟朱元璋现在可是拿太子当驴使唤。
多几个和自己一起拉磨的,也能分担一下他的压力。
……
“启禀陛下,han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和吏部尚书吴琳求见。”
没一会儿,就有内侍在御书房外启奏三人已经到了。
“宣他们进来。”
…………………………………………………………………
( ̄︶ ̄)↗本日第六更!
作者菌突然发现,和自己一个时间发的新书,基本字数都在2.9-3万之间。这本书已经3.77万字了。
也就是同一个时间段,作者菌比其他人多更五六章。
作者菌还从没这么勤奋过。
和完全是读者老爷们支持鼓励的结果。
谢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数据支持,作者菌会再接再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