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妈家住在农村。
从司机大哥的口中得知,王大妈退役前拒绝了部队给她的一切待遇。心甘情愿回到家乡,和等了她整整十年的男子结了婚。如今两人儿孙满堂,日子依旧过得幸福。
进了村,拐了几个弯,到了一处大门上还插着国旗的人家,司机大哥停下车:“到了,咱们下去吧。”沈耘带着三个战士,从后备箱里取出慰问物资,走进门,便看到王大妈正围着围裙择菜。看到沈耘和司机大哥的身影,放下手中的蔬菜,笑着迎上来。
“呦,小沈,昨天你们说要给咱们个惊喜,我还以为是啥呢。没想到你们居然来了。来就来吧,还带东西。小黄,你也来了。快,到屋里说话。”
生怕把沈耘这些后生冻着了,还没进门呢,就朝里头喊:“老头子,部队上来人了。快,先给小伙子们倒杯茶。五个人。”
里头的老大爷应了一声,便开始忙乎,等沈耘几人进来,桌子上已经摆好了五个冒着水雾的茶杯。见几个后生冲自己问好,老大爷笑眯眯地走过来:“好了好了,赶紧过来喝茶。我跟你们大娘都好的很,其实不用来看我们的。”
陪着王大妈和王大爷坐在沙发上,几个人就闲聊起来。
对于昨天的拥军经历,王大妈显然满意的很,这会儿不住嘴地说着老了不如当年,让沈耘身边三个战士一阵不好意思。他们平时的成绩也就在四十五环左右,说起来,还真是比不上这位老人家呢。
说了几句昨天的事情,在沈耘的请求下,又讲起了当年自己上战场的经历。
“那时候啊,反正大家就是一门心思要参军报国。不像现在征兵困难,当初我参军,我们一大家子可是高兴坏了。全村的人敲锣打鼓把我送出村子,村长还在我脖子上挂了一朵大红花。哎呦,到现在想想,都觉得那时候真美。”
“我们打仗的时候,还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好的训练,全凭老兵传帮带。我记得我当卫生员的时候,有一次到前线去,就看到一个老班长,炸弹打过来的时候把一个新兵按在身下。等炮火停了过去,人已经早没气了。”
“还有啊,那时候物资匮乏,有时候敌人会可以破坏咱们的运输线。好几回几个人为了推辞一口吃的,暗地里乱吃草根之类的东西。唉,你想啊,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结果有几个咱们眼睁睁看着牺牲却无能为力。”
老人家的语言很朴实,没有那些作家们玩弄文字的功底。但毕竟是亲身经历,真实就是最大的震撼。大妈可能有意谦虚,只是挑自己表现不太多的事情诉说。越是这样,沈耘就越能感受到大妈的质朴。
听着大妈的讲述,对于沈耘几个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灵魂上的洗礼。
离开的时候,大妈强行塞给沈耘一蓝自家种的蔬菜,然后目送车辆远去。
然而慰问的历程也不全如王大妈家这样顺利。沈耘要去慰问的第三家,被司机黄大哥称为最难接触的一家。
说是一家,其实家中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年纪差不多八十岁的大爷,另一个,是大爷今年十六岁正在读高中的重孙子。
当黄大哥说起老大爷的经历时,沈耘内心充满了震撼。这是一个真正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祖国的人。老人家年轻时就参加过战争,后来支援邻国,险死还生。等到再后来退役,又让自己的独子参军。
儿媳妇也是部队里头的。等有了孙子,国家也再度迎来了战争。儿子儿媳上了战场就没有回来,老夫妻两人把孙子拉扯大。然后,孙子也去当了兵。
这回记住了教训,老两口没让孙子娶部队媳妇。而且让老两口欣慰的是,孙子在部队也挺有出息,据说还是什么特种兵。虽然老人家很关系,可是也明白不该问的不问。能够在电话里听到孙子的声音,老人就觉得很满足了。
没几年,重孙子生下来,老伴却过世了。只是噩耗并不只有一件。当重孙子十岁大的时候,部队里来了人,捧着骨灰盒。
老人双手颤抖地接过骨灰盒,同意了孙媳妇改嫁的请求。开始独自抚养这个重孙。整整六年了,六年来部队不是不想帮助这位老人家,可是每一次送钱送面过来,都会被老人家拿着拐杖赶出门去。他就是用一双手捡废品,将这重孙子养了这么大。
今天正好赶上老人的重孙放假回家,只要去,肯定是能见到人的。但一番好意老人会不会接受,那就另说了。
果然,沈耘遭了闭门羹。
当一个清秀的男孩子跑进屋里,刚刚下车的沈耘几人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驱逐:“滚,都给我滚回部队训练去。老头子我还没进棺材,不用你们三天两头来看我。”
虽然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沈耘完全没料到,拒绝居然来的这么快。
黄大哥苦笑着看着沈耘,低声说道:“见识了吧。我来也好几年,就这位白老爷子,年纪越大脾气越硬。其实不要说你了,你们营长都吃过闭门羹。”
沈耘傻了眼:“那这怎么办?”指着身后的慰问物资,沈耘无奈地问道。
“还能怎么办,拉回去呗。你信不信,白老爷子就算是把它们放坏了,也不会去动一下。往常你们送过来的东西,事后他都送给了附近日子过得紧巴的人家。”四个人无可奈何地将东西取上车,正要离开的时候,沈耘忽然听到了一些动静。
“小军,我都说了几遍了,这些军旅电视剧都是骗人的。你看这一个个的,打枪哪里有那么容易。与其看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还不如看看你爹留给你的笔记。”
“现在的电视剧啊,都演的这是什么东西。我那么多战友,怎么会死的一个不剩。”
老人家的话,给沈耘提了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