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封神:我,帝辛,开局斩神 > 第三十二章:北海异动,大商第二次科举!

第三十二章:北海异动,大商第二次科举!

    朝歌城。

    自女娲宫离开的子受,谎称身体不适,将政务全部扔给闻仲。

    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开始闭关苦修。

    从斩神开始,至如今人道气运猛涨,子受感觉自己在修行时,可谓一日千里。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人道气运的增长,有利于自己这个人王修行速度加快。

    子受出关后,已经是帝辛六年三月开春。

    短短几月,他便已修成八龙八象之力。

    实力堪比闻仲。

    若非有传国玉玺镇压,就凭他修为突破如此迅速,早就引起了浩瀚无比的天地异象。

    到了那时,诸天圣人仙神,都会知道,当代人王修行的事情。

    必然会趁机痛下杀手。

    所以,不能做到将敌人一击必杀的程度时,子受还是会选择暂时性隐藏修为。

    传国玉玺,不仅可以镇压气运、异象,也能隐蔽自身修为,就连圣人都无法窥视。

    毕竟,他修行的道,既不是巫道,也不是仙道。

    如果真要冠以一个名字的话,除了武道之外,子受更喜欢称其为‘人道’。

    武学与科学,是人族在将来能茁壮发展的必备因素。

    子受出关之后,闻仲第一时间找上门来,先是埋怨道:

    “大王,您说实话,当初开创三省六部制,是不是想怠政?”

    一开始,闻仲是没有任何察觉的。

    但随着子受闭关时间加长,他赫然发现,似乎以三省六部制这个官制体系来说。

    即使没有大王在,也能保证大商的正常运行。

    子受在闭关期间,百官因为担心他的身体,不止一次来宫探望。

    如非他表示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百官早就有所怀疑一些东西了。

    “太师,孤是什么样的人,您还不清楚吗?孤怎么可能会懒政?”

    子受眨了眨眼睛。

    那略显清纯的目光,让闻仲刹那间便就相信对方一切所言,

    “大王这些年来劳苦功高,确实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

    子受笑道:“这几个月,倒是有劳太师了,不知最近些许时日,我人族,可有发生什么?”

    “天界那些仙神,可有在找我人族麻烦?”

    闻声,太师摇头道:

    “弑神令颁布已有一段时间,天下邪神几乎已铲除殆尽,然而那些仙神却无任何异动。”

    “只是...听影密卫的人说,阐教有几人,在暗中与北海各方势力联络。”

    子受心中一惊,

    “阐教?”

    按照原著记载,帝辛七年,也就是下年,袁福通才会叛变。

    怎么阐教的人,现在就与袁福通联系了?

    难道,是封神量劫提前了?

    他暗自猜测,不无可能!

    下一刻,闻仲的一句话,让子受难以保持淡定,

    “大王,臣问了师门,师门中人回应此事确凿。”

    “那袁福通,早就与妖邪联络,如今又与阐教的人关系密切,唯恐会做出不臣之举。”

    “臣愿领兵,灭了袁福通,扫荡北海,使此地彻底归服大商!”

    闻仲这个人间战力第一一旦离开,圣人们布局便再无顾及,遂开始肆无忌惮。

    按照封神的事件线来说,下一刻,就是召妲己入宫为妃了。

    所以

    闻仲不能离开朝歌!

    “区区北海叛乱一事,何须太师亲至?孤心中有数。”

    子受缓缓开口。

    随后,商容求见,说了件事,

    “大王,第二次科举春闱已经结束。”

    “共挑选出进士七十三名,同进士一百九十余名。”

    “这是名单,请您过目。”

    说着的同时,他就将几张纸递给子受。

    如今只是进士名单出炉了,至于前三甲,还需他亲自挑选。

    科举、北海异动,便是子受在闭关期间,人族所发生的大事。

    当然,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民间百姓利用种种科学之法屠神之事,也是络绎不绝。

    “将七十三名进士所写文章,送到这里,孤要亲阅,以定三甲。”

    子受声音落下后,商容便作揖道:“诺。”

    不久,他就差人将卷宗送来。

    子受详细看起七十三名进士所写文章,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

    在此期间,商容轻声细语的向闻仲说道:

    “我大商第一次科举,也就是上次,共选出百余名进士,然九成以上,都出自名门望族,大王因此震怒。”

    “遂上次科举中举之人,均不得重用。”

    “这次科举,七十多名进士,有半数都是寒门子弟,大王应该会满意吧?”

    后者点头道:“按照大王的话怎么说来着?”

    “那些世家贵族,就是剥削百姓的地主,斗地主,就得从朝廷的态度开始!”

    “此次科举,还望商大人放心,王上应该会满意的。”

    商容点了点头,“如此就好。”

    也不知过去多久,子受看完所有资料文章,向商容缓缓说道:“有个叫萧逾明的人,孤很满意。”

    “他写得文章,叫做《论科学兴国之辩》,孤很满意,此人可为状元。”

    “至于榜眼探花,由你决定即可,只要是寒门子弟就行。”

    紧接着,子受便让人唤来萧逾明。

    这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长得很精神。

    他也是第一次见到百姓与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千古一帝子受,心中难以抑制激动,连忙下跪磕头道:

    “草民..草民萧逾明,拜见大王!”

    子受认真打量着他,身上无丝毫修为,家境穷苦,也无神明口中的灵根仙骨,这辈子注定就能做个凡人。

    但是在子受眼里看来,对方所写的那篇文章,远胜什么根骨,

    “今年科考试题为兴国之策,旁人都在写以祖制兴国,以爱民兴国,以仁义兴国,你却说以科学兴国,你对科学,很了解?”

    如今世人了解的科学,大都是子受曾经所写过的一些书籍,比如《如何种植大棚》、《靠养猪发家致富》、《混凝土炼制方法》。

    以及各种发明,比如【时钟】、【铁器】、【马鞍】、【水车】、【简易挖掘机】等等。

    然而就是这些东西,使大商国力突飞猛涨。

    “臣不慎了解,但臣认为,若无大王大行科学之道,我大商百姓,难得富足,故臣认为,兴国之道,在于科学!”

    谈起这种事情,萧逾明显得很感兴趣。

    “甚好。”

    子受嘴角微微上扬,莞尔笑道:

    “自今日起,你便是本届新科状元。”

    “孤给你两条路,第一,入翰林院修撰,待来日稳步高升。”

    “第二,入科学院,为副院长,助寡人研究科学一道,孤这里有数理化大全,任你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