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大明后,我被朱元璋穿越了 > 第22章 殿下,何至于此!

第22章 殿下,何至于此!

    解缙支持太子,行部尚书黄福更亲近汉王,在官员当中,不是幸秘,众人知晓表态意味着什么。

    最终,刘观升任本部右副都御史。

    解缙抬头,瞥见朱高炽站在角落里,陛下也不询问太子的看法,连他都有想要放弃太子、转投汉王怀抱的心思。

    支持皇位继承人,是很危险的事,如同赌局,输了不仅倾家荡产,还要掉脑袋,一旦下注,根本没有退路。

    散朝后,解缙急忙来到右佥御史吴中的值房。

    “陛下为何没选吴大人?”

    吴中轻叹一口气:“苏松湖嘉饥民赈济的事,本官为此事,觐见多次,陛下心里烦扰。”

    “苏松湖嘉?”解缙挑眉。

    “苏州、松州、嘉定、湖州屡遭水患,田地无收,早年陛下曾派户部夏元吉,前往疏通淞河支流,奈何,仍旧连年水患。”

    吴中神态缓了缓,继续道:“湖州已欠税粮,六十万石了。”

    解缙皱眉:“天灾人祸的事,陛下怎会怪你一人?”

    说到这里,便长吁短叹起来。

    吴中深吸一口气,苦笑道:“当初,本官也是心切,眼见四郡之民,旧谷全无,新苗未成,老幼嗷嗷,于是告谕陛下,开仓赈济三十万石,给饥民牛种,言之凿凿解决此事,唉,哪料连年水患,时也,命也啊……”

    解缙面色凝重,献策不力,又立下令状,虽说是为百姓,可也需为言行担责。

    吴中猜到解缙的来意,压低声音笑道:“缙绅兄,是来和本官说,扶植太子的事?”

    解缙轻微点头,正欲开口。

    吴中苦笑:“太子观政半月,我听盐票在江南颇为抢手,民怨也平息了,善政啊,不是我不扶植太子,此事尚待处置。”

    解缙宽慰道:“不急不急,你先扶植太子,凡事总有办法解决的。”

    吴中心说解缙滑头,太子和汉王,都是陛下的子嗣,立谁为君,那是陛下该决断的事。

    再说,老夫扶植太子,太子能替我解决此事吗?

    就在这时,门口的掾吏便跑进来传:“吴大人,大人……快去见驾,陛下召见您了。”

    吴中拿起官帽,来到奉天殿。

    此时朱棣正翻阅淡黄纸册的奏本,面上惆怅,见到吴中进来,方才抬起头来:“今年,苏松湖嘉四县又向朝廷请乞赈济?”

    税粮一斤没交过,倒是朝廷赈济了三年。

    吴中心里苦涩:“陛下,臣也觉着奇怪,可那四县,就是连年水患,臣惭愧,当初便是臣立状,而今却无从处置。”

    朱棣放下奏本,吁叹一口气:“朕每年开春前,便命夏原吉去疏通淞江,就是忧虑百姓没了生计,变成流民,年年朝廷开仓赈济,也不是办法,四县拖欠了多少税粮?”

    吴中面露畏惧之色,艰难开口:“回禀陛下,至今年十二月,已然欠税三百八十万石…”

    半个时辰过去…

    吴中满面愁容出了奉天殿。

    解决解决,就知道让老夫解决,朝廷倒是给粮啊,他娘的!气呼呼地提着衣摆,蹬蹬蹬走下御阶。

    “再催,老夫就罢官。”

    发泄一通后。

    吴中嗟叹一声,背手垂着头走到长安左门,突然被鹿绒皮靴横拦去路,正气头上,还有不开眼的挡道,抬头,逐渐往上看,一张清秀的脸正微笑看着他。

    “见…见过瞻墉殿下。”

    朱瞻墉听朝廷任命都御史,好不容易拉下陈瑛,岂能让二皇叔的人占据,从朱元璋给的人选中,挑上了吴中。

    所以他就等在这里了。

    朱瞻墉笑眯眯地问:“吴大人乞到赈粮了吗?”

    吴中望着朱瞻墉,一句话也不想说,心说你皇爷爷若是给粮,老夫岂会是这副样子。

    “殿下问这个作甚?”

    朱瞻墉揽着吴中的肩膀:“我忧虑四县百姓,若是乞到粮,便就此作罢,若未乞到,有個办法吴大人想不想听?”

    就你?吴中不可置信的看了眼贴过来的朱瞻墉。

    “什么?”

    “吴大人知道新盐法吗?”朱瞻墉问。

    吴中不解:“自然…可是……”

    “苏松湖嘉四县,屡受水患,田地自然是无法耕种了,可新盐法在江南十府试行,士绅纷纷挤兑盐票,朝廷却兑换不出盐。”

    “户部已经征召徭役,何不让饥民替朝廷制盐,收上来的银两,作为赈银,再下发给饥民,百姓也不用服徭役。”

    朱瞻墉和朱元璋商量过。

    吴中眼眸明亮起来:“用卖盐的银两养活百姓,倒是个办法,可是……四县百姓之多,岂能都去制盐?”

    “朝廷要赈济的,只是饥民,寻常士绅百姓,家中尚有余粮能撑到明年开春。”

    “在这些饥民中,每户挑一人,所赚的钱银,就足以让家人过冬。”

    据朱元璋说,苏松嘉湖是丝绸之地,多为丝户。

    “吴大人看,盐从海水、井水和岩壁中的捞出来,需要多少力役,将盐扫起,运输,蒸煮,去苦……蒸煮,需要多少力役,三来可解决江南盐票之急。”

    朱瞻墉说完看着他。

    吴中似乎陷入迟疑:“这……盐会不会太多了?”

    “明年还有水患?只不过是解燃眉之急,等到开春,这些饥民,便都回去种田了。”

    朱瞻墉送给吴中一双眼白,这老头,怎关键时刻想不明白。

    相比于解缙,父王更需要吴中的圆滑玲珑和谨慎。

    听完之后,吴中眼眸逐渐亮起,然后笑出来。

    “行,下官这就与陛下说说。”

    “吴大人,麻烦把这个签一下。”

    说完,朱瞻墉从怀中掏出一本大学,章节写满了批注,是他从朱高炽那里顺来的。

    吴中楞了楞神,接过来:“这是什么?”

    “父王和皇叔的争斗,在皇爷爷打天下开始,朝中也不是秘密,父王初来京城,我帮吴大人解决燃眉之急,吴大人助我父王观政。”

    这些官员狡猾,今日扶植太子,明日汉王得势就支持汉王,口头承诺不值钱。

    吴中一怔,突然感觉有些烫手,旋即面色微变:“殿下,何至于此啊?”

    …………

    PS:早上好,上推荐了我尽量把更新时间往前挪,求投资~

    .

    /132/132335/3103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