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尚国的太子知道三弟靖王没说谎,因为这些事情最近这段时间,大多都是他的太子党在做。
因此太子当时思量良久,小声喃喃道:“天意如此人力难为,我们尽人事听天命,一切随缘随机应变吧。”话里话外的,却是要眼看着父皇殡天,等着这一刻的到来了。
正如大家期盼的那样,断药以后的尚田大帝,也随即昏迷不醒,眼看着就随时驾崩了。
可谁能想到啊,谁能想到啊,尚田大帝这个本来要死的人,竟然又好死不死的,还阳清醒过来了!
或许是气温变化的缘故,又或许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反正大帝就是醒了。
而尚田大帝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怒不可遏的责问太子:“你为什么阻拦靖王给朕买药,你这个不孝子是何居心?你为什么不管朕的死活,一门心思的忙着筹备接手代政的事情?说!你是不是就盼着我快点死了,好立刻登基称帝?”
看尚田大帝被气成那副目眦尽裂的样子,他也就是动不了,要不然就直接动手打人,甚至是拿刀杀人了!
父皇的意外醒转跟夺权,打乱了太子所有的计划,很多他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了,可有些事情却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做不了也得做。
对现在的太子来说,朝堂各部尤其是军机处,他是指望不上了,军队调动更是连想都不用想,所以无可奈何的太子另辟蹊径,想到了锋芒关的锋芒军老帅锋中野。
极少人知道,锋芒关编制之外另有不在列的,踏白军、外勤军、民兵、新兵、预备等营。这些编外锋芒军的能量,也绝不容小觑,而他们的把控者,正是老帅锋中野。
太子命心腹带着他的亲笔信,长途跋涉来到锋芒关,避开锋芒军大帅锋铁西等明面上的高层,私下单独面见老爷子锋中野。
太子在信上说得很直接,他怀疑东海郡青龙金窝子的匪患,跟百济蛮族有关,其中甚至还牵连到了靖王,以及安海将军黄槐跟他的那些鱼腥子弟。
但是太子同时,也没有丝毫强迫的意思,他只是以国家安危为重,想让锋中野以私人身份,帮他个人这个忙。
同时太子的人也说了,这事情别说是失手失败了,就是得手了锋芒军也没啥好处,甚至还得担着很大的风险!
太子给老帅唯一的承诺,就是他有朝一日登基以后,用其他办法来弥补跟奖赏锋芒军,尤其是锋中野老爷子的贡献。
但是为国为民,他都认为这事情非干不可,并且还刻不容缓。
天朝尚国今年的春节,貌似又是一个繁华年景,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今年的春节又是一个繁华年景,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可谁承想正月初六首日开班,本是朝堂众人春节期间欢聚一堂,照例拼酒的日子,不开眼的镇波府就赶在这日子口,把军报放到白虎大案上抢着来告急了。
镇波府身为天朝边界,东海郡更是临海临山,一家人靠海吃海靠山吃山,本是众人艳羡的富庶之乡。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竟然闹起了匪患,并且还越来越猖獗了。
海上的海患自有驻扎在海宁府的安海将军管辖,不需要镇波府操心,事实证明他们也确实无需担心海上。但是让人头疼的是,这些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来山贼匪患,星火燎原一般的,逐渐成了镇波府,乃至整个帝国的疥癣之疾!
镇波府的那点驻军,能守护好城乡就很不错了,其他的事情就鞭长莫及无能为力了。而天朝尚国也不算不重视,因为军机处已经连续派大军,过来围剿过好几次了。
朝廷去年秋,派去他们镇波府东海郡剿匪的大军,竟然在除夕夜当晚遇袭大败,留守的五万军马死伤无算溃散一空。
即便如此,你镇波府也不该这时候上报啊,不就是五万人嘛。军报之所以如此燃眉,主要还是因为匪军势如破竹乘胜杀进了东海郡。
这伙匪军不但劫走了外运仓库里面,准备年后起行的新币八万两,更是直接威胁到了整个天朝尚国的经济命脉,人称“青龙金窝子”的地方。
青龙铸币厂毗邻金窝子矿山而建,二者合称青龙金窝子,是天朝著名的东钱库,也是最大的新币制造司。这里要是失陷,或者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还真不是谁能担当的起的。
青龙铸币厂内设的武所三千武卫,再加上金窝子矿山里面的奴隶与监工无数,拼死抵抗死伤惨重,万请朝廷火速派兵驰援,生死一线十万火急,十万火急!!
但是青龙金窝子再十万火急也没办法,因为照旧例初六这天,又美其名曰挹肥日,是初一到初五积攒起来的垃圾粪便,一并清扫出宫的重大日子。
皇宫年俗跟民间相仿,这一天也俗称送穷,是全年唯一只出不进的一天,所以军报能进军机,军机的奏折却进不了皇宫。
再加上尚田大帝年后这几日更是有些膏肓之态,谁也不想挑今天去触霉头;但是军情似火耽误不得,尤其是事关青龙金窝子。
所以军机处事急从权通令全军,暂时开放了镇波府兵马过境之禁令,死马就当活马医了。
东海郡剿匪一次比一次让人失望,财力精力投入无数却无功而返了两次,这第三次直接来了十万大军,就是想毕其功于一役。谁承想除夕夜遇袭,留守的一半人马,竟然反被土匪们给消灭了!
这事情既不能全怨军机处运筹帷幄不当,也不能全怪天朝的这些军队太过无能,其实这祸事的酿成,镇波府首先就要负大半责任,东海郡更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活该倒霉。
这事情一看就知道这些土匪不简单,可他们就是不敢向朝廷明说,这是一伙来自山那边的百高国蛮族百济族,并且还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百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