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村里根本没有多少人识字,也不会有多少人想着借书看。
朱八妹弄了,那也是浪费。
她想要帮他们一把,又不是非要把饭喂到他们嘴边才行——留下一个引子,后续会怎么发展,就看他们自己了。
而且朱八妹觉得,需要花钱的东西才会更让人珍惜——她也是想要提醒想要读书识字的人,好好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看着朱八妹没有直接把朱家村的那一套直接搬过来,而是根本这个村子的实际情况做了巨大调整,叶瑜然的心里说不出来的欣慰。
感觉朱八妹真的是长大了!
瞧瞧,她现在考虑问题,都比自己周全了。
很快,村子里知道里正跟贵人合作开了一个小卖部,里面除了糖,还有其他各种吃食、用具。
“真的?!”
一位大娘惊喜。
“是真的,我就是回来拿钱的,我跟你说,那边好多便宜的布,比镇上的便宜两三文,说是坊子里做坏的布,便宜处理了。你可赶紧点,慢了就被别人抢了。”
大娘菜也不摘了,连忙回屋拿钱去里正家。
等她到的时候,发现里正家院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
里正的大孙子拿着一个喇叭状的东西,扯着嗓子在那里喊:“排队排队,不排队不让卖,排队……”
“今天限购,每家只能买一身布。想要多买的,明天再来。”
“放心,只要作坊那边有弄坏的布,那边都会送过来。”
……
什么做坏了的布,就是染布的时候染布不均,或者放置的时候没处理好,碰上了霉点。
也有做衣服的时候,剪剩下的。
村里人可不嫌弃,管你大的小的,几块拼在一起能够做成一身衣服就行。至于这个布染色是不是不好看,有没有霉点,那重要吗?
不重要,只要是新衣服就成。
徐大娘动作慢了,她到的时候,布已经被人给抢回来,一拍大腿,后悔不已。
里正大孙子哑着嗓子告诉她:“徐大娘,别急,明天还有呢,明天没买到布的人先排。”
“真的?!”徐大娘惊喜。
“真的,你先进去看看别的,那个酱油挺不错的,昨天我家就试过了,炒菜的时候放一点,可香了。”
……
村子一连热闹了好几天。
甜菜事件之后,附近村子的人都跑来走亲串友了,顺便再拿钱带了些东西回去。
至于有没有人嫌弃小卖部的东西贵?
里正的表情瞬间就冷了:“你要嫌贵,那你去镇上买。我这里就这个价,一件东西就赚你们一文半文的,剩下的全是人家贵人的。人家贵人送那么多东西过来,人家不要成本?”
也有人动了心思,想要跟里正商量,从他这里进些货,挑到别的地方去卖。
反正他这里便宜,他涨过一两文到别的地方卖,那也比镇上便宜,肯定有人买。
里正:“……”
敢情,你这是眼红我赚了钱啊!
里正本来不想让外村的人插手,想先紧着本村的人来,但考虑到黑白花村、甜菜都是他们村子先捡了便宜,要是样样都让他们村捡便宜,怕附近其他村子有意见,以后有个什么事情不好处理,想了想,便点了头。
但他丑话说在前面,要是到时候卖不出去,可别找他退货。别的还好讲,这吃食一旦出了小卖部,他是不回收的。
“吃的东西不比别的,有的东西容易坏,你一挑出去,等你回来味道都变了。我这可不能卖变了质的东西,我是帮贵人卖东西,不能砸了贵人的招牌。”
句句带贵人,防止有人心生小人,想要占他的便宜。
那人乐得跟什么似的:“你放心,我绝对不会退货。这吃食我懂,这么大热的天,我在外面挑了一天,味道都不好了,再退给你,那不是找事吗?”
这人也是聪明人,第一天没进太多吃食,主要是白糖、糖果、布匹这种经放的东西。
经放的东西多卖几天也没事,不经放的,就那么一点,即使没卖出去,亲戚朋友都送点,也能消耗了。
果然,没几趟就回本了。
里正这边还没什么反应,真诚恭喜,里正的媳妇不干了,小声跟里正嘀咕:“你也是的,这么赚钱的买卖也不知道考虑自家人,就给外人赚。你是不是把你大舅子当外人啊?”
里正一听无语:“你嫂子又找你说事了?你别理她。这生意是别人想的,别人先提的,人家有赚这个钱的本事,活该人家赚钱。就你嫂子那斤斤计较的性子,你觉得她让你大哥去卖东西,卖得出去?”
不是他小瞧大舅子,实在是大舅子一棍子打下来,屁都不放一个,整个家里还是娘们做主。
偏偏这个娘们是个爱人便宜,斤斤计较的人。这样的性子,那是做生意的人?
别人做生意,图的是和气生财。
她嫂子一去……
呵!
别生意还没做成,就跟人吵了起来。
女人虽然知道自家嫂子的脾气,但听里正这么直不愣登地指出来,有些不服气:“人家试都还没试,你就这样说,总要先让人家先试试吧?万一他成了呢?”
说到底,女人也希望自家娘家日子好过些。
大嫂再不争气,可那是她大哥啊,她总不能放着她大哥不管吧?
里正最终还是松了口,就是提了一个要求,她大哥要做货郎,也得跟前一个分开走,不能跟人家一个方向卖。
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嘴上答应得好好的,但看人家生意做得火热,自己却怎么做都做不起来,心里便不舒服了。
于是没多久,里正媳妇娘家的大嫂就……
一个如此,后面两个、三个都这样,向个人挤到一起去做生意,挤了前面那个。
这下好了,闹开了,直接干了起来。
叶瑜然:“……”
这感觉,怎么有点眼熟呢?
“能不眼熟吗?娘,这像不像当年我们村子里的挑担货郎?”朱八妹感觉好像回到了当初。
只不过那个时候她娘比较有先见之明,在接挑担货郎的时候就跟大家约好了,一家走一个方向,要搞差异化竞争。
为了防止有人不守规矩,还提前请了里正,签了契约。事后谁要乱来,那就按“规矩”办,别人也无话可说。
就是因为叶瑜然喜欢拿“规矩”说话,动不动就“契约”,一开始村里的人不适应,等后面发现了“契约”的好处,出门办事也喜欢跟人立“契约”,到是省了不少事情。
当然了,最初的契约立得不是十分全面,还吃过亏,后来知道请讼师了,也就好多了。
现在朱家村也有了自己的专业讼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