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我不是孝敬皇帝 > 第28章 我不要面子的吗

第28章 我不要面子的吗

    无论是李弘还是上官仪都明白,所谓为敌之后如何如何根本不需要说,只需一阵确认与否便足矣。若李弘真说出要如何对付,反而显得色厉内荏。

    其实上官仪在前头听李弘讲完纪王与越王同裴氏的联系之后,就已经隐隐被说服了。这种一旦爆出来就会惊天动地的事也是太子能沾染的?

    说的严重点就是皇族涉嫌谋反,一旦有一点点实锤的证据,即便本朝律法上没有诛九族的说法也一定会牵连甚广。

    上官仪顿时明白了上回太子为何在他面前语焉不详,换成是他知道这种事也不敢乱说。

    只是他身位一个宰相,不要面子的吗?

    正当上官仪想着如何告诉太子自己改变了心意,却猛然听见小太子一本正经地威胁。

    你们老李家,都这么勇的吗?

    上官仪暗自腹诽。

    他不是没经历过祸事,正因为经历过年少时的兵乱,他才清楚灾祸不由人的无奈。随后就是后怕,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极有可能给家族招致比他年少时所经历的更可怕的祸患。

    只是上官仪到底是个传统的文人,还是颇为恃才傲物的那种,哪怕心底已经有些怂了,明面上还是要为自己挽尊一下——

    “而今中书省的起居舍人裴炎也同样出身闻喜裴氏,日日在圣人面前奔走,难不成他也与在外的亲王有联系不成?”

    虽是反问,但李弘听出了他语气的弱化,猜度着这回上官仪该改变主意了吧,只不过有了上次的教训,李弘觉得还是从上官仪口中得一个准信比较好。

    “裴炎我确实不太清楚,倒是我突然想起一桩旧事,不知上官相公清不清楚?”李弘摆出一副请教的架势。

    “昔日王氏在时,圣人打算立我阿娘为皇后,但褚遂良固执己见,以为不可。当时褚遂良是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圣人询问英国公该如何去做,英国公直言,‘此是陛下的家事,无须去问外人!’圣人以此言为善,遂英国公荣宠至今,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请相公教我。”

    “英国公老成谋国之言,自然是大善!”上官仪立马接住了李弘抛出的台阶,“殿下不必忧心,臣定不会妄加进言,全凭圣人心意。”

    皇后的废立只是皇帝的家事吗?当然不是!只是这样更符合皇帝的心意罢了。

    而皇帝李治真的想废掉武后吗?倘若他真能下定决心,历史上武后也成不了一代女皇,后来也不会出于补偿心理让武后在他上朝时垂帘听政。

    李弘早前思来想去,大概明白皇帝李治的心态——李治厌恶武后吗?绝对谈不上,但他心中对武后一定是有怒气的。

    原因有很多,但李弘觉得最大的原因还是皇后在政治上的声音越来越大,昔日李义府身位皇帝的宠臣敢在皇帝面前那般放肆,难道就没有皇后宠信的原因吗?

    另外次子李孝的离世,李弘几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如今的处境,恐怕都能成为原因。

    但这怒气还不足以到让李治废后的地步,只能说李治没想好怎么对待武后。

    过去,皇帝碰到此类为难的问题通常会找武后商议,现在找不了了,那就只能找一个他很欣赏的大臣。奈何上官仪虽身位宰相,但在政治上却太过单纯,谏言道:“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

    意思就是皇后专权,海内所有百姓都讨厌她,请皇帝废了她吧!

    这话其实是有问题的,武后当然不至于混到天下所有人都讨厌的地步,除了出身和参政行为本身会让传统文人诟病之外,皇后在后位上的所作所为皆称得上贤德。

    李治本就没拿定主意,所以历史上,李治才会在上官仪劝告下脑袋一热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但同样也正因为他根本没有做好决定,所以当武后及时出现在李治面前,皇帝在面对武后的哭诉自辩时,才会立马后悔,并果断把乱出主意的上官仪给卖了——“我从来没有过这个心思,都是上官仪教我的。”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皇帝说的确实是实话。

    ……

    李弘目送上官仪离开,他不能百分百确认上官仪有没有和他虚与委蛇,如今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另一边,武后靠着耳目同样知道了消息,她当机立断,立刻决定面见皇帝。

    武后尚在路上,上官仪就已经出现在皇帝的面前了。

    “卿作何想法?”在上官仪再度了解事情经过之后,李治问道。

    上官仪答道:“此事涉及皇后,陛下心中想必已有定论,又何必问臣?”

    按照以往上官仪的文人性格,对于皇帝的咨询那一定是有问必答的,这也是皇帝找他的原因之一。

    奈何这回耍了小聪明。

    李治:我能说我还没想好吗?我不要面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