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现在已经彻底被陆子秋的才华、学问征服。
大明朝所有的弊病从陆子秋口中一一数来,历朝历代的结局在陆子秋手中全部总结。
这些都是足以传承千古,影响后世的惊人思想!
不过这些陆子秋都不知道。
他只能看到眼前之人越来越认真,听的越来越仔细。
陆子秋满意的点了点头,接下往下讲道:“之前所讲,不过是大明必将灭亡的原因其一,接下来还有其二。”
“田税制度!”
“说白了,也就是在经济税收上有问题!”
只是这次朱元璋却是不服了,自信的说道:“陆先生,我大明自洪武元年开始,每年税收都是稳步提升的。”
“可谓是蒸蒸日上。”
“又怎么可能有问题?”
事实上朱元璋说的不算错,洪武年间的岁入都是在持续增长的。
一直到洪武二十六年,当年岁入米麦豆粟三千两百多万石,?绢布六十四万余疋,白金两万多两,其余杂物无算。
因为明朝的主税一直是粮食。
从洪武元年总共不过一千多万石的粮食收入来看,可以说税收一直在往好的地方走。
但是吧。
这依旧只是表象!
朱元璋还是没能看到自己所制定的田税政策真正的危害。
而且是极大的危害!
当然有问题!
陆子秋毫不犹豫的驳斥道:“当今陛下亲自制定的生员优免政策,就是最大的问题!”
说到这个,朱元璋就更不服了。
这可以说是他施行的一项仁政,是备受称赞的举动。
而且生员优免,可以让读书人更好的去读书,尽管他十分痛恨文官集团,但整个大明的治理却离不开文官。
离不开读书人。
“不过些微优待而已,先生未免太过小题大做?”
在朱元璋看来,他就算是给了点优待,但那也只是很少一部分罢了。
“些微?”
“怕是不止吧。”
陆子秋不急不缓的将生员的优待一一数来:“首先,廪膳生每个月都有六斗到一石的粮食,地方官府还会给鱼给肉,安排专门的伙夫来给他们做饭。”
“这样的待遇,属实不薄了吧?”
朱元璋反驳道:“廪膳生皆有定制,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仔细算下来其实并不多。”
“而且廪膳生大多都是生员之中的优生,给些微的米粮以示宽厚。”
“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见到朱元璋还在嘴硬,陆子秋也不恼。
继续说道:“除此之外,还有学田,让生员可以直接从官府那里以十分低廉的价格租种田地。”
说到这个,朱元璋更是有话说了。
“学田制度,乃是针对贫困学子的,难道寒门子弟不该资助吗?”
陆子秋肯定的答复道:“寒门子弟当然该资助。”
“只是,你真的确定学田能发放到贫困的生员手中吗?”
“而且!”
“你又如何确定,没有人借助官府的学田,做那无本的生意?”
从明朝中后期来看,直接租种官府学田成风,他们租来也不需要自己耕种,直接转手租给别人。
就够赚的盆满钵满了。
“不止如此,还有各类补偿,如宾兴银、膏火银、花红银等等,不觉得实在太多了吗?”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
“只是在生员阶段就习惯了如此优厚待遇的文官,会在成为朝廷大官后清正廉洁???”
“开什么玩笑!”
一番话,说的朱元璋无法反驳。
是啊。
明明是从生员变成了官员,但最后待遇却不升反降?
他们当然不会就此满足!
他们会去追逐更大的利益!
“而且!生员优免政策还有最大的漏洞,一旦考取了功名,就可以直接免除徭役!”
朱元璋一愣。
这难道不对吗?
“陆先生,考取了功名的读书人可都是要为朝廷做事的,如果不免除徭役,难道还要他们回去铺桥修路?”
只见陆子秋摇了摇头。
“这当然不对!”
“之前早已讲过,文官集团永远都是站在一个共同利益上说话的。”
“当今陛下以君子冠冕不宜服徭役为由,让所有考取了功名的举人和朝廷的官员可以免除徭役,看似微小的一件事,却实际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些文官会像是鲨鱼闻到了血腥味一样!”
“他们会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从刚开始的官员优免,慢慢变成官员彻底不交税,不纳粮!”
“而老百姓,则会干脆将自己的田地,送给官员,如此一来,自己没有田地,便可以不用交税,服役。以逃避国家的税赋。”
“就算在当今陛下手中不可能。”
“但下一任皇帝呢?再下一任呢?”
“只要皇帝还要依靠文官来治理天下,那么他们总会有机会扩大自己的权益!”
“只要朝堂上烂一点,整个大明就会全烂了!”
“试想,如果一两百年后,所有的土地全都集中到了官员手中,而他们手中的田地全都不需要交税,不需要纳粮!”
“这将是何等恐怖的事情!”
朱元璋此时越想越心惊。
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有可能遗留这样的后患!
如果仅仅只是土地兼并。
无产者固然会变多。
但大明朝还未必收不上税来,国库未必空虚,毕竟就算是大地主也是要交税的,只是多少而已。
但如果占据绝大多数地产的人是官员呢?
你让他们自己去征收自己的税?
怎么可能!
他们还会说自有祖宗法度在此,我们大明朝的官,不用纳粮!
长此以往……
税收将会越来越少。
直至整个大明朝无税可收……
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