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句话说出口,满朝文武才反应过来,眼前的这位皇帝可不是什么借着士族门阀起兵成就帝位的。
那些皇帝说起来也是君临天下,但是却要被那些士族门阀给约束控制,并且分割出天底下的大部分利益给他们。
说白了就像是投资人一样,一旦这些皇帝有些许想要摆脱控制的念头,这些人立刻就会用各种手段告诉皇帝,这天下到底是谁说了算。
可是眼前的这个皇帝是什么人?从起兵开始,就是靠着个人的英雄和过人的才能一点一点的打下来属于自己的地盘,和什么士族门阀根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自然也就不会害怕那他们。
百官们看着这个靠着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皇帝,也终于想起来了满朝文武被洪武皇帝支配的恐惧。
眼前的这位皇帝,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辈,这么多年以来,也就对待百姓称得上是良善。
对待朝中的百官却是极其严苛,尤其是贪官污吏,更是深恶痛绝,动辄就是抄家灭族,朝中的百官被杀了一茬又一茬。
现在这些站在朝堂上的众人,除了那些新晋的官员之外,哪一个不是运气爆棚再加上为人处世万分谨慎才能够活下来的。
当年的杨宪,胡惟庸甚至是李善长,哪一个不是权势滔天的人物,尤其是胡惟庸,还曾一度把持朝政,朝中文武大臣都是他的人,朝中大小事务皆由自己决断。
胡惟庸想让朱元璋知道的,朱元璋才能知道,胡惟庸不想让朱元璋知道的,朱元璋就不能知道。
到最后甚至还一度起了一些不该有的念头,但是那有怎么样,还不是被朱元璋给轻松清算,最后落得个身死族灭的结果,下场极其凄惨,也酿成了轰动一时的“胡惟庸案”,前前后后一共株连了三万多人,其中不乏开国元勋以及开国元勋的后人。
而面对这些敢于染指或者是觊觎朱家江山的人,朱元璋从来都是有一个杀一个,有一双杀一双,绝对不可能会有丝毫的手软。
想到这些,所有人的心中再次感到一阵害怕,那些不是朱允炆派系的人,恨不得现在扑上去将这些人给打死,好证明自己的清白。
那些朱允炆派系的人,此刻心中也是十分的害怕,但是既然已经站出来了,再退回去岂不是会显得有些首鼠两端。
这件事成与不成两说,一个贪生怕死的名声肯定是躲不过去了。
这些对于擅长沽名钓誉的文官来说,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想到这里,人群里一个头铁的官员咬了咬牙继续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另立皇储,兹事体大,非一家一姓之所得,乃是为天下万民谋福祉。”
“不只是朝廷需要一个好皇储,天下百姓也需要一个好君父。”
“皇长孙朱允炆,温良恭俭,行事端庄,乃是皇储的上上人选。”
“还请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储,以正国体,也可安天下万民之心!”
听到此人的话,所有人的心中都是一紧,没想到皇帝陛下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高兴,这些人还是这么的头铁,非要去碰朱元璋的禁忌。
而另一个同样是朱允炆派系的官员,见状也赶紧站了出来,想要一鼓作气将朱元璋的气势给压倒。
“启奏陛下,如今太子新薨,朝廷动荡,朝中文武无不人心思安,天下百姓无不民心思定。”
“早立皇储,一来可以安抚朝中文武的心,而来也可以让天下百姓知道皇家后继有人,也可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还请陛下三思!”
这个官员心里的如意算盘打的噼啪响,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将满朝的文武全都给拖下水。
心里想着,就算是皇帝陛下要杀人,也不可能真的把满朝文武给全都杀了吧,要是这样的话,史书上无论如何也是躲不过去一个残暴嗜杀的名头的。
此人的话一出,朝中文武的目光瞬间就落到了他的身上,眼中也射出了仇恨的光芒,你要死就自己去死,为什么要拖我们下水。
在朱元璋面前讨论立皇储已经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游走了,居然还敢拿已经故去的太子朱标出来说事。
你们是真不知道太子朱标对朱元璋来说意味着什么,也是真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是吧?
也就是现在是洪武朝,朱元璋的威势令所有人都不敢有任何异动,要是真是再过上百年之后的大明,此人真的有可能被满朝文武给群殴致死!
几个官员梗着脖子站在那里,大有汉时董宣,唐时魏征的风采,要是不知道内幕的话,任谁都要夸奖一句真是忠君爱国的好臣工。
然而这些人的拙劣表演怎么可能瞒得过朱元璋的心思,这些人全都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
朱元璋却站在那里冷眼看着他们的表演,这群人在朱元璋的眼里,就像是一个跳梁小丑一样,上蹿下跳的维护者自己的利益,然后还要冠冕堂皇的贴上忠君爱国的标签。
朱元璋看着这些人如此的团结一致,不由得想起了之前朱高烨说的那些话。
这些文官们通过各种利益,将这些人牢牢地绑成一团,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然后疯狂的压制君权。
自己的孙子说的没错,这些人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别说是老朱家了,就算是他们依附于其上的大明,这些人都不放在眼里。
如今自己还在活着,这些文官们都就已经如此抱团了。
要是等自己死了,在让这些文官势力发展个一百年,会是个什么后果,即便是强大如朱元璋,都已经不敢再往下想了。
也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大明,到底是自己老朱家的,还是这些文官的,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勃然大怒,
满朝文武感受到了朱元璋的那股怒气,一个个的站在那里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