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雨滴砸在地上和窗户上,
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也仿佛砸在朱元璋和朱棣的心上。
朱高烨问出这句话之后,
两个人在震惊之余也都是心乱如麻,朱元璋和朱棣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个问题到最后会得出一个这样的结果。
眼前的这个朱家子孙,居然想要屠圣。
要知道在古代,除了皇帝的圣上尊称之外,圣只有两个意思。
那就是圣人和圣贤,不过圣贤早就已经作古。
现在的大明,也就只有儒家的圣人了。
所以朱高烨这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圣人,
而屠圣,顾名思义,就是要将这些圣人给消灭掉。
虽然朱元璋和朱棣也都看不惯那些个腐儒,
但是两人也明白,治国安邦。
仅仅只靠自己和当初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是不够的。
武将打天下,文臣治天下,放在什么时候都是颠覆不破的道理。
大明治国终究还是需要依靠儒家的一整套东西的。
所以朱元璋和朱棣完全不理解,
为什么朱高烨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也不明白朱高烨为什么要屠圣。
屋子里陷入了一阵安静,只有门外如水帘一样的雨水发出声响。
朱高烨在问出这句话之后,便坐在那里好整以暇的喝着茶水。
似乎是在给朱元璋和朱棣两个人思考的时间。
过了许久,朱元璋才反应过来,
毕竟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承受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了的。
这要是放在普通人的身上,恐怕早就将朱高烨当成邪魔歪道,
人人得而诛之了。
朱元璋却只是开口问道:
“你这些话要是被那些酸儒们给听了去,”
“保证一个个的都要找你拼命,到时候恐怕当今皇帝陛下都保不住你。”
朱元璋说的并非是假话,
虽然自己对待这些所谓的圣人子弟从不手软,
但是这也是建立在这些读书人贪赃枉法,贪污受贿的情况下。
对于那些大儒们,自己不仅仅要表现出礼贤下士的举动。
逢年过节还要不吝封赏,为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人帮助自己巩固大明的江山。
朱高烨的这种言论,一旦传出去的话必然会引起全天下的读书人群起而攻之。
朱元璋也需要考虑要不要将他丢出去来平息全天下的人的怒火。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高烨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害怕。
反而是轻轻的摩挲着手里的茶杯,仿佛是一件稀世珍宝一样:
“这就是我说的大明的第一个问题,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朱元璋发出一声疑问,还以为朱高烨会说出儒家圣人的什么危害。
弄了半天原来是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怎么了?”
“如今的大明,不正是靠着程朱理学的约束,”
“才渐渐走上了正轨吗?”
“怎么能说程朱理学有问题呢?”
闻言朱高烨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
看向朱元璋,然后微微一笑说道:
“我说的就是程朱理学的约束。”
“你们有没有想过,程朱理学虽然有利于统治,”
“但是这却是加在大明百姓头上的一道枷锁。”
听到朱高烨的话,朱元璋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变化。
因为这正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呕心沥血制定了这么多条条框框的规矩,
可不就是为了将天下的百姓给约束住,使所有人都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矩,大明的江山才能传至千年万年。
“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百姓们在程朱理学的管理下,安居乐业,”
“朝廷也不用再费太多的心思去管理百姓,”
“这不正是儒家追求的圣天子垂拱而治吗?”
朱元璋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所想。
一旁的朱棣也开口附和道:
“对啊,这样朝廷也省心,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这样有什么不好吗?”
朱高烨知道这两个人还没有意识到程朱理学的危害性。
“你们说的没错,这样一来确实是利于朝廷的统治了。”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等到所有的百姓全都被他们上了枷锁之后,”
“接下来他们会干什么?”
朱高烨的突然发问,让朱元璋感到有点发懵,
这并不是朱元璋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封建王朝的问题。
除了开国皇帝白手起家,杀伐果断之外,
其余的历代君主只有在登基之后,才会察觉出来这个问题。
那就是这些腐儒们,开始将这道枷锁用到皇帝头上。
这一点,在大明朝的时候表现的尤为明显。
由于朱元璋开国之时,建立的种种规矩,给了程朱理学太大的发挥空间。
这些针对天下百姓的条条框框,正是程朱理学想要的。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以后,大明的君主们各个都常年躲在后宫不理朝政。
而且随意的任用宦官,动用特务机构。
这里面固然有这些君主不作为,不了解民间疾苦的原因在里面。
但是更多的还是这些腐儒们,已经将枷锁牢牢的套在皇帝的头上。
这些杀伐手段不如朱元璋的后继帝王没有办法挣脱,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什么都不管不顾,沉迷享乐去了。
看着沉默的朱元璋,朱高烨开口说道:
“这些人会把枷锁用到皇帝的头上。”
“等到了那个时候,所有的文人都抱成一团,开口仁义道德,闭口仁义道德。”
“将皇帝绑架在那个宝座之上,动弹不得。”
“然而心里面算计的,全都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朱高烨的话说完,朱元璋整个人如遭雷击。
脑子就好像被屋子外面的闪电劈开了一般,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怪不得自己一直以来都觉得不对劲,这些文臣们张口闭口都是忠君爱国,但是干出来的事情却没有一件是忠君爱国的。
包括自己杀的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哪一次不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最后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上万人,都被自己给拉出去斩首了。
原来根子上的原因出在了这里。
想到这里,朱元璋看向朱高烨的目光就发生了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