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牛背山举办智能机器僧、炒股机器人与潜意识开发研讨会,来自全球五十多名学者专家参会,并邀请h省弘林禅寺主持明海大和尚参加,研讨会由老谷子主持,潘丽虹也赶来参加。
疫情过后,养老社区建章立制,从爱护公共财物、珍惜每一粒米开始。老谷子要求按照寺院的管理规定制定社区管理制度。屡不执行的赶出养老院。
机器僧站在寺院门外,恭候各位客人的到来。
“师父,我上山时被飞虫咬了,要不要打死它?”有客人问。
“你也咬它一口。咬不着就当是奉献了。”机器僧很机智。
“农夫与蛇的故事您听说过吧,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另一客人问。
“慈悲很重要,但智慧也重要。”机器僧伸出两个大拇指。
研讨会在二楼禅室举行。
禅室中央是一个圆形会议桌,上面摆了一圈鲜花和一些印刷材料,每个座位前还放着一个话筒和一支笔。四周墙上都挂着释迦牟尼佛像。
一位美国人工智能专家发言:accordingto,today,neuroscienceisregardedasanimportantsourceofinspirationfordeeplearningresearchers,butitisnolongerthepredominantguidefortheeld.themainreasonforthediminishedroleofneuroscienceindeeplearningresearchtodayisthatwesimplydonothaveenoughinformationaboutthebraintouseitasaguide.toobtainadeepunderstandingoftheactualgorithmsusedbythebrain,wewouldneedtobeabletomonitortheactivityof(attheveryleast)thousandsofinterconnectedneuronssimultaneously.becausewearenotabletodothis,wearefarfromunderstandingevensomeofthemostsimpleandwell-studiedpartsofthebrain.
贤住机器僧作了翻译:《深度学习》认为,神经科学被深度学习研究者看作灵感产生的重要来源,而如今它已经不是这一领域的首要指导。如今它的作用正在削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大脑使用它作为指导的足够证据。为获得大脑实际的算法,我们需要同时控制数以千计的神经元的活动。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远远不能理解大脑的最简单和最易研究的部分。
一位大学教授发言:1958年,美国神经生物学家davidhubel和torstenwiesel研究瞳孔区域与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对应关系。他们在猫的后脑头骨上,开了一个3毫米的小洞,向洞里插入电极,测量神经元的活跃程度,他们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方向选择性细胞(orientationselectivecell)”的神经元细胞。当瞳孔发现了眼前的物体的边缘,而且这个边缘指向某个方向时,这种神经元细胞就会活跃。这个发现激发了人们对于神经系统的进一步思考。神经-中枢-大脑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抽象的过程。
一位禅师说:中国唐代禅师对“境智共生”做过精彩描述。夫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虽智而非有;了无所了,虽境而非无。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照。妙悟萧然,如火得薪,弥加炽然。薪喻发智之多境,火比了境之妙智。其辞曰:达性空而非缚,虽缘假而非著;有无之境双照,中观之心历落。双遮就是空有都不可得,双照就是空有都是妙用,既不否定空有,也不执著空有,内心完全打破了世间法的缠缚,无所住着。
身披袈裟的明海大和尚说:佛教实际上是一个心念,它要精确到心念,心、念头,然后让我们的心念高度的有序化。这里我们讲勇猛精进,有的人说那多累啊,实际上如果你做到心念的有序化,不空过,你的心一直生活在有意义中,在一种价值感中,在一种欣慰中,那就是生命的不浪费。你如果觉得枯燥、乏味、很烦,那就是浪费。所以佛法也可以把它表述为是一种使我们的心念高度有序化,而节约了生命能量的一门学问(生命能量即是光和寿)。我们心念中的各种烦恼,干扰我们正常思维的一些负面情绪,其实都是浪费。
老谷子说:刚才大和尚讲的那种心念有序化状态才是未来人类应有的状态。当我们牙疼的时候,很痛苦。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觉醒到没有牙痛是多美妙。有那么多天牙都不疼,但我们并未享受牙不疼。牙不疼是正常状态,可我们不知道怎样识别并享受这个正常状态,直到牙疼了。我们不习惯于连接正常状态并从中受益。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回归到当下并升起正念、正定和觉照的能量,我们就能接触生命的美妙,我们立即就能拥有幸福和愉悦。
梅成接着说:现在随着算法的更新、数据量的增加以及gpu的发展,我们可以用很多的层来开发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的任务就是观测这种状态下的神经元活动,记录活动参数,譬如记录下老禅师打坐时的神经元活动参数,以此作为标准,调节、控制人的非正常神经元活动,进而减少负面情绪,增进健康,开发智慧。
潘丽虹发言:制心一处,一处即是兴奋点、集中点,有了集中点,其他的事情就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也难以产生干扰。佛家叫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就不会受外界烦扰。当然这里的“心”与前“心”有很大区别。前者是意识心,后者是真心。潜意识就是我们的命运,它犹如天地的混沌状态,所谓的清醒状态混杂了意识,不究竟。靠潜意识谋事、发明创造是可行的。它能帮助我们把不相干的两件事联系起来。灵感来自潜意识,是潜意识开了一扇门。
最后潘丽虹做了总结性发言:总之,我国的科技要想弯道超车,应当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答案。
休息时间,潘丽虹漫步在寺院外的小路上,路两边鲜花盛开,小鸟依人,一位僧人正在给几个居士讲解自性和外相的关系,譬如花树,尽管花开花落,而树根不动。潘丽虹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美妙,这是自制的快乐,只有在深山古寺里才能感受得到,因为它带给了你无限的自由,在六尘中容易被喧闹覆盖。
滴水拙金,精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