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平阳公主只住了三天,就被刘彻一道圣旨召回了长安城。
第二天,崔九、张汤来了。
崔九老贼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亲眼看着杨川、霍去病、曹襄几人冶炼出精钢,并将所有工序、火候、金矿石配方等铭记在心,这才摸出一道刘彻的密旨:
“皇帝说了,听说你们几个兔崽子还算有点用处,故而,破例赏赐你三人良田各万亩,至于金帛财宝什么的,就免了,下次有了其他功劳,一并赏赐。”
然后,理直气壮的享用了一顿‘杨氏豆腐’,便连夜赶回长安城了,
张汤却留了下来。
杨川等三人心知肚明,这是给他们塞了一颗糖,头上又悬了一把剑,也算是帝王心术的一种吧。
想想也能理解,精钢冶炼技术,差不多能彻底改变汉帝国的命运,无论是农耕稼穑、水利灌溉、军械改良,随便拎出来一样,都要吓死个人。
刘彻的担心肯定有道理。
当然,这一次刘彻很大方,赏赐也极为丰厚,大手一挥,直接将渭河对岸的三万亩封地赏给杨川,让他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而且,密旨中写的明白,无论杨川封地上种植什么庄稼、菜蔬,任何人不得干涉,谁敢吱吱,直接打折他的腿,撵出封地。
当然,听崔九话里话外的意思,刘彻更希望杨川能多种植一些苜蓿、大豆、麦子和胡麻……
杨川只觉得一阵心累。
这个刘彻啊,有话就不能好好说,非要暗示加明示?
一句话,这三万亩良田,等若是杨川、霍去病、曹襄三人替皇帝种的,差不多就是一座羽林军的战马饲料种植园。
好在刘彻也知道,杨川眼下还是个穷光蛋,所以,赏赐良田的同时,还下令让大农令郑当时以最快的速度,给杨川家购置耕牛一百头,并令人送来不少苜蓿、大豆和小麦的种子……
……
眼看着就要春耕了,杨川却反而不急了。
他带着豹姐、两只沙雕和曹襄,整日在渭水河边转悠、发呆,早出晚归,顺便在河岸边的杨柳堤岸上烧烤、撸串,偶尔饮几口酸不拉几的醪糟酒。
这一下,把张汤整不会了。
他是皇帝派来监视杨川几人的,以免精铁冶炼之法泄露出去,那可是夷灭九族的重罪,他不得不尽心竭力。
可是,每天跟着杨川在渭水边发呆,这又算怎么回事?
幸好东方朔那厮不在,否则,他在杨氏庄子上的日子,估计会更加难过。
好在有一点,杨川家的饭食极好吃,无论是各种肉食,还是面食,甚至包括已然风靡长安城的杨氏腌菜、杨氏榨菜,简直令人流连忘返。
尤其是杨氏的特色美食:杨氏豆浆、杨氏豆腐脑、杨氏豆腐……
更是让张汤打心眼里喜爱。
他不止一次的告诉杨川,这些大豆研磨、点卤后烹制出来的美食,其鲜美程度超过这世上绝大多数肉类,却又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堪称‘君子之食’。
对于张汤的赞溢之词,杨川不置可否。
不过,他当着张汤的面,将豆浆、豆腐脑和豆腐的制作方法,完完整整的演示过一遍,并亲手雕了一个小水磨,这才告诉他,这是他送给长安乡长者的一份礼物。
“张汤,你是一名好官吏,但不是一个好儿子,”杨川毫不客气的说道,“这一套制作大豆的秘法,我不是送给伱的,而是送给你母亲的。
长安乡一带,流传着你母亲的贤良与美德,顺带着,还要说几句你张汤冷酷无情,执法之时固执而刻板,你说,你是不是让你母亲蒙羞了?”
张汤黑着脸,一声不吭。
曹襄乃大汉最顶阶的列侯,贵比三公,霍去病是皇帝亲手培养出来的少年俊彦,今后拜将封侯指日可待;
如今,就连这个曾经一文不值的杨川,因为几样秘而不宣的泼天之功,也成了皇帝颇为关注的出色少年;而且,论爵位,人家现在可是十五级少上造,又身为羽林军秩比九百石军侯。
只要这三人不犯法,张汤真拿人家没办法。
“张汤,这一台小水磨,是送给你母亲的,秘法呢,是送给你张氏的。”
杨川十分明确的告诉张汤,张氏可以自己制作豆浆和豆腐,也可以想办法在长安城里开一家豆腐作坊,好让他母亲每天都能吃上肉糜。
张汤直接有些懵逼了,张口结舌好几个呼吸,方才冷声道:“军侯这份人情,张汤愧不敢领。”
“况且,张汤身在廷尉府,律法如山,就算你今日有心结交于我张汤,明日你若犯法,我也必对你严刑拷打、绝不宽赦。”
杨川哈哈大笑,骂道:“还以为少年时审理过老鼠偷油案的张汤多么了不起,如今看来,东方朔骂的好,你啊,就是一个太过爱惜自己名声的酷吏。
严刑拷打能破案?
张汤啊张汤,赶紧差人将水磨送到长安城里,让你母亲磨一磨豆腐,积攒下一些钱财也好养老,否则,你死之后,空余老母独自哭泣,你不为人子也!”
言毕,杨川扭头就走,似乎懒得理会这个顽冥不化的家伙。
张汤呆在原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思量许久,却终于还是差人将小水磨和研磨豆子的秘法送回长安城……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眼看着渭水两岸的垂柳一天比一天饱满、柔软,杨川终于开始行动了。
上游的积雪融合,让渭水变得凶猛起来,波涛汹涌,宛若一条大河之奔流。
杨川选了一个葫芦口的地形,开始让人开挖沟渠,同时,还从秦岭北麓搬来一些大石头,全部堆在岸边备用。
因为庄子上人手不够,杨川直接让曹襄想办法调集三千工匠和仆役过来,帮他开挖沟渠、搬运石头,忙得一塌糊涂。
与此同时,他自己却与堂邑父等人,打制了一大批锯子、斧头、大铁锤、凿子等工具,并顺手打制了几百根铁条。
然后,便领着两三百名工匠,教他们制作‘架子车’。
这种架子车的构造,其实与草原人的‘勒勒车’差不多,只不过,因为是用来搬运木料的,所以,设计上就更加简单实用,一次能搬运两根大木料。
让工匠们目瞪口呆的,却还是这位‘杨氏家主’的豪横:所有架子车的轮毂和辐条,全部使用最好的精铁打制!
要知道,眼下的汉帝国,无论金银铜铁,只要你有一座熔炉、几个模具,这些玩意儿可是都能直接铸造成钱币的……
当然,最让工匠们吃惊的,却还是杨川家的锯子、斧头等伐木工具,还真特娘的好使,锋利耐磨有韧性倒在其次,关键是这些工具的设计看似简单,使起来却又极顺手。
工具给力,伐木、开采石料的速度自然翻了好几倍。
此外,杨川令人在渭水上游二三十里外伐木、开采石料,让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觉得杨氏家主的这个决定欠考虑。
因为,杨川封地上也有很多大树,距离秦岭北麓山脚下,也不过七八里之地,就是搬运起来也近了好多。
就连曹襄也忍不住骂道:“杨川,你为了不砍伐自己封地上的树木,竟然让匠人们跑到上游二三十里的山上去伐木,这也太抠门了吧?”
对于曹襄、匠人们的质疑,杨川恍若未闻,已然我行我素。
眼看着近千根巨木有了着落,石料开采、储备也差不多了,杨川便让匠人们用碗口粗细的松木,在渭水岸边扎起了木筏,并让堂邑父弄来几百个羊皮囊袋。
羊皮囊袋吹得鼓胀后,用羊毛绳子扎紧口子,便可以绑在木筏上以增加其浮力……
这时候,有人终于看出了杨川的想法。
“军侯这是要借羊皮囊袋,增加木筏的漂浮之力,然后,往下游运送木料、石料?”一直都没什么存在感的张汤双手拢在袖中,若有所思的问道。
杨川笑了笑,道:“看看,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得学会变通,困难的事情往往会变得容易起来。
就比如你张汤吧,若是真的弄懂律法的真意,学会变通、乃至融会贯通,可不就是大汉一等一的良臣么?”
张汤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杨川哈哈大笑:“张汤,我给你母亲送了豆腐制作秘法,作为交换,把你儿子张安世送来给我杨川当干儿子,如何?”
张汤走得更急了。
七八个呼吸后,他便远远的离开杨川,站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背负双手,极目远眺,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看来,张汤的软肋有两样:一个便是他的老母亲,另一个便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张安世……
“杨川,你这法子真管用?”听了张汤的话,曹襄似乎也明白了一些,忍不住问道。
“自然管用啊,”杨川指着那些绑在木筏上的羊皮囊袋笑道,“十几个羊皮气囊绑在一起,能在大河上搬运一两千斤重物,在有些河道里,比舟船还管用。
而且,羊皮筏子携带方便,不显山不露水,到了河边令人吹胀捆绑在一起,不就是一些极好的运输工具?等你将青盐生意交给你舅舅,搞搞运输、贩卖鱼虾什么的,可不就是一条挣大钱的路子?
这个法子,卖你一斤金子,不贵吧?”
曹襄侧头想了想,点头:“好,成交!”
“创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禽兽的最大区别之一。”杨川随口说出一句‘名言警句’,也想一并卖给曹襄。
这一次,曹襄却有些不愿意,这货觉得这句话太过直白,缺乏诗词歌赋的那种韵律美感,装逼效果会大打折扣,竟是连一两金子都不愿意掏。
杨川也不勉强,顺手卖给他几句“大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收获了好几声赞叹与五十头耕牛。
他也渐渐摸清曹襄这厮的‘审美品位’,只要气势足,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和适当的人物面前,大声吟哦出来,装逼范儿十足,便一定是好诗,肯定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当然,现在还有太多的活儿等着他去做,要不然,静下心来,光是编写一部‘汉诗三百首’,估计就能挣不少金子……
最近的状态不错,那种娓娓道来的、讲故事的感觉又回来了。
第一次写书,对节奏的把控没什么经验,感谢读者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厨子拜谢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