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师与柴昊的渊源,要从去年元夜闹东京之时说起。
去年元宵节,宋江为了招安,亲自赶往汴梁,想要通过李师师面见皇帝赵佶,诉说招安心愿。
当时,柴进、史进、武松、燕青、李逵等许多头领随行。
柴昊事先知道宋江此行注定失败,会被李逵元夜闹东京搅乱,所以也跟柴进一起下了山,全当放松心情。
因为柴昊丰神俊朗,又出身名门,琴棋书画自小也精通,也就取代了燕青,成为了代表梁山拜访李师师的人选。
柴昊一表人才,又精通琴棋书画,还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和非凡的气度,当时就让李师师,十分有好感,并把贴身的锦帕,相赠给柴昊。
柴昊走后,李师师脑海里便一直回荡着柴昊的影子,只觉得她所见过的男子,包括当今皇帝赵佶,都是只知道沉迷享乐,钻研书画小道,没有大志的俗物。
唯有柴昊,文武双全,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有谈笑间指点江山之气度,堪为不世出之英雄!
从那以后,李师师心里,便烙印了柴昊的名字,日夜期盼,想再见柴昊一面。
后来柴昊倒是又来了汴梁一次,正是两个月前,来汴梁绑高俅那次。
但是柴昊有正事要做,就没来见李师师。
李师师也是后来听说高俅被绑上梁山斩了,才知道柴昊来过汴梁,心下还遗憾自己当时不知道,否则一定要去见柴昊,哪怕远远看上一眼也好。
甚至,李师师还想着,若是下次见到柴昊,便不顾一切也要跟他走,离开汴梁这个金丝笼。
她虽然是歌伎出身,但却卖艺不卖身,尤其是有了花魁行首之名后,得了皇帝赵佶青睐,寻常人就更没有敢打扰李师师的了。
而赵佶之所以迷恋李师师,只因为他觉得李师师身上有一种令人着迷的淡泊气质,是后宫三千佳丽都没有的。
再加上赵佶自诩风流,不想以皇帝身份压人,而是想凭借自身魅力,折服李师师,让李师师心甘情愿。
所以,李师师至今都是完璧之身。
哪怕因为出身不能做正妻,但给柴昊做妾,还是完璧的李师师,也是问心无愧的!
听得大街小巷,所传皆是柴昊事迹,述说柴昊如何神勇英武,李师师的嘴角,不觉浮现出笑意。
不能见到柴昊,哪怕听到柴昊消息,李师师心里也是开心的。
“北国有佳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古人诚不我欺也!
纵使是西施昭君再世,也不过如此吧!”
就在这时,一道中年人的声音忽然响起,言语之中,透着欣赏惊艳之色。
李师师心下微惊,顿时转过身来行礼道:“拜见陛下!”
突然出现的中年男人,正是当今大宋皇帝赵佶!
“免礼。”
赵佶摆了摆手,自顾坐了下来:“朕原本有十分火气,刚才见师师一笑,顿时消去了七分。
若满朝文武都像师师一般,让人称心,朕又如何会气恼自己呢。”
赵佶说的是实话,他今天确实大动肝火了。
刘延庆统帅大军征讨梁山柴昊,兵力十倍于梁山,却居然被打的丢盔卸甲,损失无数粮草辎重,大败而回!
而这件事情,一开始赵佶这个皇帝还被瞒着,刘延庆重金贿赂蔡京童贯等,让他们帮忙遮掩。
声称西军鄜延路将士不适应水泊环境,水土不服,军士多有生病的,请求暂时班师回汴梁歇息。
要不是刘延庆被柴昊大败的消息,已经被编成故事传遍汴梁大街小巷,赵佶这个皇帝,恐怕至今还蒙在鼓里!
李师师冰雪聪明,赵佶虽然没说因为什么烦心,但她已经猜到了,当即道:“陛下无须为市井流言烦心,可以下旨民间禁止谈论梁山之事。”
李师师看似在劝慰赵佶,实际上却是在帮柴昊。
她担心赵佶一怒之下,调遣西军种师道等重兵攻打梁山。
种师道乃是百战老将,是西军五路的执牛耳者,绝非刘延庆那种徒有其名的人可比。
那样的话,对于新掌梁山,还没发展壮大的柴昊,不是个好消息。
赵佶闻言,冷笑一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百姓的嘴有什么用,还不是会在心里腹诽朝廷和朕无能?
这梁山柴昊的名声,在汴梁城中,已然是天下四大寇之首,都盖过了江南称帝的方腊!”
赵佶虽然做皇帝昏庸无能不够格,但却极为聪明,不是掩耳盗铃的人,知道堵住百姓的嘴没用。
只是他的聪明,都用在享乐和艺术上了,留在治国上的,很少。
所以赵佶还是端王没登基的时候,名臣章惇曾说过,端王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
李师师沉默一瞬,又继续道:“此次朝廷之败,皆因刘延庆轻敌之故,陛下只需再遣兵马,让刘总管戴罪立功,只要朝廷认真起来,想那梁山不过一两万人马,必然抵挡不住。”
李师师平日从不在赵佶面前谈国事,但今日想帮她的心上人柴昊,于是才有这些言论。
若是朝廷要征讨,还让刘延庆这个草包去,对柴昊最有利,能让柴昊安心发展!
“不必了,梁山柴昊虽然胆大包天,但目前却还没走出水泊,攻占州府,且先由他去。
朝廷当务之急,还是响应与金国的海上之盟,我大宋和金国共同出兵,夹击残辽。
朕已命刘延庆和种师道、姚古等,都整顿西军兵马,准备随童贯北伐。
此次北伐,誓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若能收复燕云,则朝廷威望便能重振,朕也将是五代以来,功绩最大的帝王!”
赵佶有意在李师师面前卖弄威风,抚着胡须说道。
李师师闻言,顿时放下心来,不再多言。
朝廷只要不第一时间,全力对付柴昊便好。
赵佶坐了一会,刚想听李师师抚琴一曲,忽然间有内侍来报:“启禀陛下,城外宋江麾下招安兵马,有小卒作乱,杀了朝廷派去犒赏将士的李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