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七十万”京兵以大兴城为中心,分布于关中各个战略要地,十四营设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两人,并在军营的基础上扩建为军坊,每坊设坊主一人,检察户口,劝课农商。十四军为杨坚起家的关中六军为基础, 这也是大隋王朝固定的常备部队,它的直系上属机构上兵部,但兵部管的主要是日常运行、后勤等杂务,没有直接管理权。
翌日,杨集和杨家子弟带着数百名侍卫来到豳州军的驻地。
正南门的营栅之后,一队负责警戒的兵卒三五成堆,也不知他们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 他们听到哨塔上的巡哨出声警示之后,纷纷从一张条桌边站了起来,一名队正见到一支精骑自远及近,远远喝道:“京营重地,闲人止步!”
杨集十名禁卫驱马上前,停在一箭之外,杨集手拿印信策马近前,大声说道:“我是右卫上将军杨集,奉命来寻豆卢宽大将军,速速代我通报。”
那队正一见杨集身穿二品武官服、头戴紫金亲王冠、手拿一杆马槊,后面十骑都穿着禁卫服饰,就相信了他的身份,此刻见到他手持一支金令,更是面色一变,点头哈腰的说道:“大王请进。”
杨集闻言皱眉,对京兵军纪败坏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他抬起透甲乌金槊,往后一挥, 说道:“入营!”
诸多侍卫打扮的宗族子弟进入军营之后,眼前的一幕让大家大开眼界、心头火起,要不是他们知道这是豳州军军营,都以为自己进入某个山贼的寨子了呢。
一般来说,负责站岗放哨的卫兵是军营的眼睛,但是这些人三五聚集、交头接耳,军纪之废弛真不知坏到了何种地步了?
“听阿耶说,豆卢宽因惧家中悍妻,常常以处理军务为借口,携青楼歌姬狎晚玩,麾下将领群体效仿。我还以为是夸大其词,如今一见,却信了七八分。”阿间王世子杨庆冷冷的说道:“这样的京兵如果在边境,都不知死了多少次了;打得赢仗才叫怪事了!”
河间王杨弘是杨坚的堂弟,文才武略尽皆出众,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杀出赫赫战功,下马能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在大隋与突厥的每场大战之中,都少不了杨弘的身影。而杨爽成神的那场战役,杨弘为灵州道行军元帅,率领几万大军为左翼,屡次大败突厥军, 保证了中军的安全。杨广继位后, 授任杨弘为太子太保,让他帮助杨昭打理东宫十率的三万大军。
世子杨庆今年三十七,父亲所打的几场大战,都参与过;但之前他却当了左领军的长史;由于专业不对口,杨庆干得极不痛快,听到母亲说杨集要带宗族子弟体验军营生活,便在第一时间找了父亲杨弘,征得他的同意之后,便辞去了左领军长史之职,跑来当杨集的“侍卫”。
这波操作,一是他不想当文职、不想再这么没没无闻下去;二是这次整改蕴藏着无穷的机会,只要帮助杨集将豳州军整顿好,新的京兵必有他的一席之地,而这,也是杨弘支持他辞职的主要原因。
他入营之后,通过军营的细节,就能看出现在的豳州军已经堕落了,已经不堪一战了。心中除了感到愤怒之外,更多的却是心痛:
心痛赫赫有名、功勋卓著的豳州军被带成了一帮废物。
“习惯就好!”杨集晒然一笑,自打他接下豳州军,便做了大量的准备,通过萧玚、段文振那里得到了许多与豳州军有关的情报。
话是这么说,可是随着他们一行人深入军营,杨集再也笑不出来了。
沿途所见都是军纪涣散的士兵,骑马走在军营主干道上,竟能听到吃酒聚赌发出的喧闹之声,这让杨集心中生出一股荒谬之感。
他甚至觉得,单凭他们这三百多人,就能轻松打穿这個号称拥有七万精兵的军营。
。。。。。。
而此刻,中军大帐之中,豳州军大将军豆卢宽坐在一张坐榻之上,前面的条案摆放着一盒红色军令,以及笔墨纸砚等物。
下面坐着二十多名豳州军高级将校,左将军王升、右将军梁宏、郎将唐世宗等人都在,此外还有几名文职官员。
一个名叫赵弘安的郎将站在中间,他拱手道:“大将军,不知唤末将来此,所为何事?”
豆卢宽目光冷冰冰的看着赵弘安,淡淡的说道:“听说你准备让些不三不四的人,参赞军务;若是你坏了大军名声、剿不了匪,那时休怪本将不客气。”
左将军王升是赵弘安的直系上司,他闻言连忙表态,接话道:“大将军按军法办事,末将十分佩服。赵弘安虽是末将提拔上来的人,但当初也是按军功而升,名正言顺;若是他有何不当之处;末将也没有话说。”
赵弘安心头为之一冷,他又如何不知这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他们分明是联手挖坑给他跳,若他劳而无功、损兵折将,回来之后必然以军法行事。
之后,一切问题都由他来扛。
念及于此,赵弘安心头火起,硬梆梆的说道:“大将军既然授末将全权之责,那么末将如何进兵,大将军也不应多加干涉才是。”
如果按他以往的脾性自是忍气吞声,但现在,别人已经把刀子架在脖子上了,他要是没一点儿火气,必死无疑。
“剿匪事关重大,本将便来提点你两句,至于听不听,一切在你,不过本将丑话说在前头……”豆卢宽虎目中闪过一抹寒光,心中思忖道:“果然是啥人玩啥鸟,赵弘安是卫王系子弟,果真和那杨集一样,都是桀骜不驯的东西。”
细算起来,赵弘安的确属于卫王系子弟,只因杨爽开始独立去当原州总管之时,年纪还小,杨坚担心杨爽干不来、干不好,便任命赵弘安的父亲赵轨为原州司马。由于两人配合默契,之后几年的时间内,杨爽不管去哪里任职,身边都有赵轨。
直到杨爽有了茂守一方的军政之才后,杨坚才将赵轨调走,让他为硖州刺史,不久,又被任命为寿州总管长史。
如今杨爽早已作古,加上赵轨和杨爽分开的时间太久,这便导致两家关系慢慢淡化,到了赵轨病逝以后,这层关系便咔然而止。
只不过在喜欢划分派系的世家门阀眼中,赵氏属于卫王系的印记,至今未曾淡去;尤其是当杨集强势崛起之后,他们生怕遭到杨集暗算,同时也是为了掌握卫王系的情报,便将杨爽曾经的旧部、旧部子弟也都重视了起来,让族中子弟加以防范。
很不幸,赵弘安也被划进卫王系了。
他拱手一礼:“大将军提点,末将收到了,若无他事,末将先行一步了。”
豆卢宽摆了摆手,如赶苍蝇一般的冷声道:“去吧,本将等着你的捷音。”
捷音?
就靠着你手下那帮乌合之众,丧音都没地方响。
而在这时,一名军卒大步入内禀报,抱拳说道:“大将军,右卫上将军来了。”
“谁?”上将军早已沦为虚职了,老一辈的国公、郡公几乎都有这么一个荣誉头衔,所以豆卢宽一时间想不起“右卫上将军”是谁。
“大将军,右卫上将军是卫王。”那名兵卒补充道。
“卫王?他来做什么?”豆卢宽面色倏变,离案起身道:“走,我们出去迎一迎。”
包括豆卢宽在内的关陇贵族子弟哪怕再不满杨广对京兵的整顿,甚至还在百般阻挠,但面对杨集鹰犬爪牙、凶名在外杨集,在场众将莫不畏惧几分。
尤其是一些中层将领,出身不高,他们底气更是不足,对杨集的敬畏之心更重。
要知道,杨集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杀人魔头。
他不仅杀突厥人,连自己人也杀。
谁要是被他盯上,谁就遭殃。
在豆卢宽出了中军大门,一群将领呼啦啦起身,恨不得立刻跑到了营门之外,一个个行色匆匆,纷纷都是从赵弘安身旁两侧绕了过去。
赵弘安望着空荡荡的大帐,目中隐有寒芒闪烁,他冷哼一声,按了按腰间横刀,举步出了军帐。
。。。。
却说杨集带着宗族子弟、私人部曲进入大营,开始还慢慢打量着军营气象,可越看越生气、越看越想杀人,索性放快脚步,直奔中军大帐而去。
宗族子弟见杨集面沉似水,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也吓得不敢说话了,便是给扮成连自己都认为出来的大胡子的杨暕,也感到心惊胆战。
杨暕在去卫王府报到之前,父亲已经郑重警告了他,说他现在的身份只是杨集一名亲兵、一名一无所有的奴隶,他的生死由杨集一言而决。
至于“齐王杨暕”,还在齐王府中闭门思过。而他现在的名字,则是杨集随口取的“杨仁期”。
杨暕“杨仁凄”知道杨集不会杀他,可是父母已经对他失望透顶、厌恶至极。只要他现在说错一句话、甚至做出一个鲁莽的动作,而且杨集还上报回去,那他这辈子将与权力彻底无缘。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他未来是好还是坏,完全取决于杨集,如果杨集满意还好说,如果不满意,他就要去和杨秀、杨谅作伴去了。
杨集对于豳州军的将领,也稍微了解一些。当他听到赵轨长子赵弘安这个名字时,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他的弟弟——赵弘智。
赵弘智现在在御史台打杂,只是一名排不上号的小吏,但是此人在史上,却是李建成最重要谋主之一。
而身为唐朝第一任太子的李建成,便是凭借王珪、魏征、韦挺、徐师谟、赵弘智等人,将李世民和他的天策府上下压制得动弹不得、铤而走险。
“此人需要好生留意一下,如果能够拉来给魏征作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杨集眸光闪烁,心头盘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