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

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

    七日的时间转瞬即过。

    入了夏季,天亮的分外的早。

    这一天,老百姓们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各自为生计开始忙碌,沉寂的京城,随着太阳的升起缓缓复苏。

    与此同时,金水桥外,文武百官也早早列好了队,待宫门一开,便鱼贯而入。

    奉天殿中,群臣山呼万岁,行礼各毕,天子方道。

    “近日以来,朝野上下因锦衣卫抓捕使团诸人,流言四起,诸臣多上本询问,望能早日公开审讯详情,因事关重大,朕皆不允。”

    “七日以前,先有十七家勋臣齐聚宫外,弹劾锦衣卫,又有英国公张懋等人,敲响登闻鼓,为张軏等人鸣冤。”

    “太祖登闻鼓有制,诸臣物议又沸然至此,朕虽顾及事关重大,却也恐舆情发酵,朝堂动荡,故准英国公府所请,今日于奉天殿,廷鞠此案。”

    “案情审讯始末,皆由锦衣卫负责,因此,今日廷鞠,由锦衣卫主持,三法司协理。”

    短短的几句话将事情的始末便说了个清楚。

    御阶之下,张輗看了一眼焦敬,那意思是,你看我说的不错吧。

    到了这奉天殿上,天子到底还是装出一副被迫同意廷鞠的模样。

    一般来说,参与廷鞠的人员和普通的早朝差不多,只不过和涉案人员相关的人,也能被特许上殿。

    但是这次廷鞠又分外不同。

    还是那句话,不论那十七家勋臣,被打成了什么样子,他们一起在殿外请愿,已经让这件事情的影响扩散到了整个朝廷。

    所以说,这一次的廷鞠,基本上有名有姓的勋戚,朝廷重五品以上的官员,加上在京的普通御史科道官员,都一起获准到了殿上。

    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那十七家勋臣。

    那天早朝上,他们个个都被打的皮开肉绽,八成的人都昏厥过去,短短七日的时间,大多数人连床都还下不了。

    对于张輗递过来的眼色,焦敬倒是面无表情,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接着,随着天子的话音落下,一身飞鱼袍的锦衣卫指挥使卢忠移步来到殿中,先是朝着天子拱了拱手,随后道。

    “今日廷鞠,本指挥使承圣命主持审理,关于诸位大人一直质疑的,为何锦衣卫会突然抓捕使团众人,罪名为何,今日,本指挥使给诸位一个答案。”

    说着,卢忠便从早已经准备好的,御阶下头一侧摆放的案上厚厚的一摞案卷当中,抽出了一份蜡封的信封,道。

    “先说诸位最关心的,锦衣卫为何抓捕使团,原因只有一个,月前,锦衣卫在使团当中的随同校尉察得,使团在谈判过程当中,泄露了沙窝附近的布防情况,进而使得也先决定领兵,突袭沙窝。”

    “这是留存在兵部的副本,上头有兵部官员的签押,法司可以查验。”

    对于这场廷鞠,应该说,感到最紧张的,就是卢忠了。

    他心里清楚,这是锦衣卫澄清自己的一个机会。

    一直以来,在朝臣的眼中,锦衣卫都是嚣张跋扈,肆意妄为,是天子用来打压朝臣的利器。

    以致于,只要锦衣卫做什么,朝臣下意识的就会开始弹劾锦衣卫。

    包括这次,他们连锦衣卫为什么抓人都没搞清楚,就一窝蜂的涌上来弹劾。

    这让卢忠心里憋屈的很。

    虽然说给天子背黑锅是锦衣卫的本分,但是卢忠还是想看看,真相公布之后,这帮清流大臣,以后还敢不敢没事就弹劾锦衣卫。

    可以说,这次廷鞠,除了要给张軏这帮人定罪之外,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回应一下,朝臣们在这件案子上,对于锦衣卫的诸多争议。

    因此,当天子让他主持廷鞠的时候,他忙了好几宿没睡,将整个案件的过程都仔仔细细的梳理了一遍。

    能够混到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卢忠在刑案方面,也是一流的好手,可不是那种只会用刑的酷吏。

    话音落下,除了少数已经知道内情的人之外,更多的大臣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低低的议论声顿时从安静的大殿中响起。

    虽然他们早就想到,能够让天子直接下令抓捕使团,出的事情必然不小。

    但是却也没有想到,竟然是泄露边境军报这样的大事。

    在一阵议论声中,兵部尚书于谦和左都御史陈镒二人上前,共同将蜡封好的军报开启,仔细查验过后,于谦开口道。

    “不错,这的确是月前送过来的军报副本,上头有兵部书吏的签押和存留印章。”

    接着,陈镒也道:“其中内容也并无差错,的确是关于沙窝军报被泄露的情况。”

    两位大佬共同背书,至少可以证明,这份军报不是锦衣卫临时伪造的。

    于是,卢忠在低低的议论声中,继续开口道。

    “锦衣卫获报之后,一方面将军报送至大同,请大同总兵官郭登严加防范,另一方面急送京师,奏请天子决断。”

    说着,卢忠转身,看向御座上的天子。

    朱祁钰配合的开口,道。

    “朕得报之后,一方面召于谦进宫商议,命郭登将计就计,伏杀也先,另一方面,命锦衣卫继续详查,同时让卢忠持朕密诏,前往宣府,将归程使团先行扣下,押回京师待审。”

    好吧,天子亲自开口背书,群臣也没什么好质疑的。

    既然并非无缘无故,又是持了密诏抓人,那么老大人们勉强就接受锦衣卫是事急从权。

    将目光从锦衣卫的身上挪开,群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了使团案件的本身。

    作为协审官员之一,这个时候,大理寺卿杜宁出言道。

    “卢指挥使方才所言,如若属实,那么擅抓使团之事,便可揭过,但是老夫有两点疑问,请卢指挥使解惑。”

    “其一,使团谈判过程当中,如何泄露的边境军情,为何要泄露军情,是主动泄露,还是无意间被套了话,其中细节,不知卢指挥使可曾查明。”

    “其二,泄露军情之罪,虽然重大,但并不是需要保密之事,涉及朝廷大员,举朝关注,无论最终查明是真是假,都该公布审讯情况与调查进度,锦衣卫缘何迟迟不肯公布案情?”

    说到底,这才是朝廷众多大臣,对于锦衣卫怨气满满的原因。

    使团当中有文臣的二品大员,也有清流风宪,还有五军都督府的重臣。

    这样重量级的阵容,锦衣卫一言不发,直接就把人抓了也就算了,只要锦衣卫能够拿出足够的理由就行。

    毕竟,老大人们也没有不讲理到,说二品大员即便犯了罪也不能抓的程度。

    但是你人都抓了,连个说法都不给。

    群臣一本本的奏疏询问,弹劾,锦衣卫都置若罔闻,这种无视的态度,让老大人感到很不舒服。

    当然,听起来更有道理的说法是。

    对于这等大员,锦衣卫不公布任何理由就擅自抓捕,对于廷臣询问,全无顾及,以后朝廷岂非人人自危?

    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卢忠的身上。

    但是这一回,这位指挥使大人却有些犹豫,迟疑着将目光投向了上首的天子。

    见状,天子也叹了口气,道。

    “既是廷鞠,自当审问个清楚明白,虽然事关重大,但是也不必讳言,如实说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