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七百八十九章 司马懿的应对

第七百八十九章 司马懿的应对

    襄阳军团,一路顺风顺水的,进驻了邓县。

    这一路上,北伐的襄阳军团除了在中途遇到了一些曹魏的侦骑骚扰外,没有遇到任何一次像样的敌军袭扰,司马懿也没有派出任何成规模的军队前来阻拦,几乎是放任着襄阳军团入驻了邓县。

    这个情况,让关平为首的三小很不安。

    这不符合军事常识。

    邓县距离宛城,不到一百里,急行军不过两天的路程,而正常行军,大概也就是三天左右就能抵达.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司马懿不占也就算了,连个阻拦袭扰的军队都不派,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吧?!

    三小虽然是第一次领军独当一面,但不代表三人都是菜鸟,如此违背军事常识的做法,三人全都内心不安,加强防备,力求谨慎。

    因此,在顺利进入邓县后,关平第一时间派出侦骑查探四周敌情,生怕敌军有迂回绕道,切断自己后路的可能,同时,三小也聚在一起,第一次开会讨论,接下来的用兵方略。

    但是虽然三小都有一定的领兵作战经验,但出任决策者的角色,也都是第一次,尤其是作为主帅,需要拿定主意的关平,在这方面,顾虑太多。

    三个人都不认为,司马懿没派军队袭扰阻拦是因为没有收到消息襄阳军团四万人北上这么大的动静,司马懿就算是个死人,他也该收到情报了。

    更别说,这一路上虽然没有遭遇敌军袭扰,但敌军的侦骑和汉军的侦骑交锋,密度并不低,魏军没有理由得不到任何情报的。

    因此,在没有搞清楚司马懿的打算前,关平真有点不敢贸然进兵,生怕中了司马懿的诡计。

    这点上,邓艾是持肯定态度的。

    司马懿这个人,邓艾其实是有过打交道的经验的。

    两人第一次交手,是在第一次北伐时期,邓艾突发奇想,想要冒险钻入汝南郡,结果在途径许昌的时候碰巧遇到了司马懿亲自领兵偷袭新野.双方稀里糊涂的打了一仗,最后以邓艾退回新野坚守告终。

    那一次交手,邓艾刚从军不久,手段还显稚嫩,事后复盘的时候邓艾发现,其实自己犯下的错误不少.但这不是邓艾真正失败的原因。

    邓艾真正失败的原因,还是因为司马懿用兵手段相当老道,从头到尾没有露出太大的破绽,用势压迫邓艾,逼得邓艾不得不放弃战术目标,最后退守新野。

    那次作战,司马懿感叹邓艾后生可畏,同样,司马懿给邓艾留下的印象,一样也很深刻。

    之后第二次交手,是在第二次北伐时,司马懿代替张辽指挥宛城防御战,邓艾试图冒充魏军援军诈开城门那次要不是邓艾见机的快,撤的够迅速,他说不定都被司马懿骗进瓮城,乱箭射死了。

    两次交锋,邓艾全都处在了下风,面对司马懿,多少受到点师父影响的邓艾觉得,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老狐狸不好对付着呢。

    但是吧,虽然邓艾赞同关平小心应对的心态,可也不能一直就这么在邓县呆着不动啊。

    确实,站在战争的角度讲,不能意气用事,面对司马懿如此明显的违反军事常识的做法,如果找不到司马懿这么做的用意,擅自进兵,可能会掉进司马懿精心布置的陷阱里。

    但因为一直摸不透敌军主帅用意而始终不进兵,这次出征宛城的军事行动,一样会因无法达成战略目的而失败。

    所以.在邓县停留休整了五天后,邓艾实在忍不住了。

    他建议关平,要实在不行,分他一万兵力,让他前突到宛城附近,查探一下具体情况。

    目的不是破敌,是通过自身运动,调动敌军运动,从而找到敌军真正的战略目的。

    这招吧,说起来,也是张溪传授给邓艾的以我为主,调动敌军,引诱敌军主动露出自己的破绽。

    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属于是后世兔子军的惯用伎俩,是多年战争经验的总结,张溪这个半吊子听过两次这样的经典战例,就拿来自己用了。

    但在这个兵书都没有几个人读过的时代,这种战争经验总结,某种程度上来说,即使有个十几二十年领兵经验的将军,没点悟性,也未必能总结出来。

    因此,当邓艾一说起这个计策的时候,关平和关兴都觉得,邓艾说的好有道理。

    通过己方的兵力调动,引诱敌军做出相应的兵力调整,通过观察敌军兵力调整的方向,多少能看出敌军的防御重点,进而猜测敌军的战略目的。

    而且吧,即使司马懿真的有阴谋,设伏包围了邓艾率领的一万先锋军,关平手握三万人,至少还能领兵接应.虽然是冒险了点,但总比守着邓县瞎猜司马懿的目的要强的多。

    想不出更好办法的关平,最终同意了邓艾的策略,分兵一万给邓艾,让他往宛城发动试探性的进攻。

    而邓艾这一动,却让身在宛城的司马懿,有点皱眉了。

    其实吧,司马懿根本没有什么阴谋诡计,他就是砸拖时间而已。

    关于这一点,其实早在关平率领的襄阳前军抵达新野的时候,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就曾经专门建议过司马懿,要不要派兵层层阻截,不让蜀贼靠近宛城。

    甚至于,司马昭自告奋勇,愿意率领五千兵马,前突至邓县,占领哪里,就地防御。

    但司马懿都拒绝了。

    邓县这个地方吧,不是司马懿不想占据,而是没有必要立刻占据。

    在上次北伐,蜀贼撤军后,邓县基本就是处于一种三不管的境地,司马懿没有派人收复这个地方,蜀贼也没有留下兵力防守,城内的百姓和官吏,也全都被徐庶和王基南迁回了襄阳.邓县近乎是空城一座。

    这个地方,是司马懿专门留出来的缓冲区,想要占领,随时可以占领,没有必要专门屯驻军队,这样有分兵的嫌疑。

    本来司马懿手里的驻军兵力就不多,不过三万人左右,防御一个宛城还行,要是贸然分兵,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风险。

    说到底,虽然在襄阳军团看来,邓县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一个不错的进攻桥头堡,但在司马懿的防御战略里,邓县,就不是一个战略要地。

    邓县距离宛城还是有些远了,一趟来回,即使是急行军,也需要四五天的时间,对于宛城的防守策应,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这就是司马懿不派兵占据邓县的理由。

    而此番襄阳军团的北上,在司马懿看来,也不像是要全力进攻宛城的样子。

    出兵的兵力,只有四万余人,打的虽然是蜀贼大将军关羽的旗号,但根据侦骑和细作回报,蜀贼军中几乎没有看到过关羽的身影,真正主持领军作战的人,是关羽之子关平。

    虽然呢,根据这些年襄阳细作的回报,关羽确实身染重病,已经很久没有在襄阳城内露面了,他要是真的领兵出战,用关平明面领军,自己在中军帐养精蓄锐,调动士卒,也说的过去。

    但司马懿还是倾向性的认为,这次进攻宛城的蜀贼,真正的主帅,并不是关羽。

    理由很简单——关羽那个性子,多孤傲的一个人,就算他身体状态不行,也不可能长时间躲在中军帐不露面,用儿子领兵的。

    所以,司马懿判断,这就是蜀贼虚张声势,打着关羽的旗号,实际是关平率领的一部分襄阳军而已。

    而他们的战略目的,基于以上情报判断,司马懿得出结论——这帮人,并不是要真的进攻宛城,大概率,是为了策应关中战事,进行的围魏救赵之举而已。

    关中的战事发展,身在宛城的司马懿,可比身在襄阳的关羽等人知道的更加详细,再加上整个反攻关中的主框架是司马懿制定的,因此他很清楚,目前关中的局势到底如何。

    虽然关中蜀贼不是没有后手,但如今魏军已经占尽了先机,就算蜀贼有后手,关中主帅张溪已经被牵制在了左冯翊,至少在右扶风这边,蜀贼已经无力回天了。

    因此,当襄阳军团北上,试图开辟第二战场,策应关中右扶风地区的蜀贼时,司马懿的应对策略就很简单了。

    坚守不出,不予交战,拖延时间。

    只要等到关中战事尘埃落定,那么荆州蜀军也不可能继续在南阳呆着,必然不战而退。

    这么做,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保存自身的战力,也能挫败蜀贼围魏救赵的阴谋,一举两得。

    故此,当司马昭提议分兵镇守邓县的时候,司马懿想都没想的直接拒绝了。

    只要深沟壁垒,不与之战,蜀贼能奈我何?!

    但如今.邓艾那小子带领一万人突然前突,往宛城方向而来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靠着一万人就想攻打宛城?!

    这种事情,司马懿是不会信的,邓艾那小子,一定是有着其他的目的。

    这个小狐狸,不好对付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