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逐元 > 第一百五十五章工业园区与税收

第一百五十五章工业园区与税收

    胡管事压低声音,神神秘秘的说道。

    “甚至还有说法,说靖海军所用的那些威力惊人的火器,也都是道君爷爷下凡传授的……”

    一旁的阿强似懂非懂的点头附和道。

    “怪不得靖海军的火器那般厉害,能打的朝廷的官军溃不成军,原来是道君爷爷传授的啊!”

    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是很严重,一但发现一点什么神奇的事情,就喜欢往神神鬼鬼上靠。

    既然如此,那李崇在做宣传的时候,自然也会将这一点给利用上。

    毛阿山带着胡管事,去找来了那些在他手底下混饭吃的力夫。

    然后,一群人结伴前往了琼州码头,开始从船上往下卸货。

    一个个力夫如同勤劳的工蚁一般,排着队,接力将大量的货物从船上卸了下来。

    这些货物,大部分都是靖海军从广州那边运输来的各种物资,如粮草军械,或是白糖,水泥,肥皂等初级工业品物。

    ……

    高杨率部顺着琼州沿海,接连横扫澄迈,临高,昌化,感恩,宁远等地……

    靖海军所过之处,在猛烈的炮击之下,琼州地方的守军几乎是一触即溃。

    整个琼州,一座座沿海的城镇被靖海军攻下。

    并且,高杨还在派遣部队,顺着河流深入到琼州内陆,进攻河流两侧的宋军城镇。

    短短两个月时间,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整个琼州都已经大致平定了下来。

    再没有成建制的宋军存在。

    只有少数的游兵散勇分布在琼州的大山之中。

    可靖海军剿灭他们,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等到琼州的局势大致稳定之后,靖海军的统治核心也开始从虽然繁华,但却要直面宋军威胁的广州,向琼州进行转移。

    各种工厂,工匠,医生,学校,以及靖海军的政治架构,都开始向琼州迁徙。

    而与此同时,李崇对琼州的治理也开始初见成效。

    琼州破损的城墙在被修缮的同时,还进行了水泥竹筋化改造,不少重要的地方都变成了水泥竹筋的结构。

    并且,他还在城墙上增设了不少炮位,用于布置城防火炮。

    虽然水泥竹筋的建筑强度肯定比不上钢筋水泥,但竹子这东西,整个琼州到处都是。

    造价便宜,便是其最大的优点!

    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泥竹筋的组合其实还不错。

    虽然强度上钢筋水泥没法比,但肯定要比夯土的城墙建筑强的多。

    放在这个时代,其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举个例子就是,后世兔子刚建国的时候,不少的建筑其实也都是竹筋水泥修建的,并且强度都还可以。

    除此之外,琼州城内外的官道更是被整理翻新了一遍,城内通往码头的那条主道已经做好了水泥化改造的策划案。

    琼州码头的规模也是被扩大了一大圈,并且李崇还准备要在琼州码头附近设立炮台。

    用重炮封锁海面,以确保琼州码头的安全。

    除此之外,就是李崇在琼州城到琼州码头中间的一处空地上,着手修建的一座工业园区。

    他准备要将琼州将来的所有工厂都集中中园区中去安置。

    如制糖,纺织,玻璃制造,肥皂生产,水泥生产,炼铁炼钢等……

    一是利用规模效应,推动的工业的大跨步发展。

    二是方便靖海军将来收税。

    将所有的工厂都集中安置在一起,总要比工厂分布在乡野间更方便管理和收税。

    这么大一座工厂在这里放着,工厂里有多少工人,每天生产多少货物,全部都在靖海军的眼皮子底下摆着。

    你可以偷税漏税,只要我没能发现,那这就是你的本事。

    但想要逃税,那确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并且,如果能将工厂集中到一起安置,还能更方便靖海军节帅府这边出台有利于推动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至于说会不会有人因为不想交税,连扶持政策都不要,也不把工厂开在工业园区中?

    肯定会有!

    并且,李崇相信,计划这么做的人估计还不少。

    但这不重要,李崇手上是有刀子的,没必要和他们商量。

    只要工厂上了一定的规模,那就必须进工业园区,这是铁律。

    什么是铁律?

    用铁与血铸就与维护的律令,就叫铁律。

    至于说那些规模很小的小工厂,甚至是家庭式的小作坊怎么办?

    怎么说呢,李崇管不过来,也懒得管。

    有那些大工厂的羊毛不去薅,李崇有大病才会去和那些小作坊较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税收的作用可不光是为国家提供财政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平衡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等因素在里面。

    一个国家如果放着大工厂主,大资本家,大地主的羊毛不去薅,而是非要和普通人兜里的三瓜俩枣过不去。

    那这个国家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不用怀疑,这里说的就是我大萌!

    明末时候,大量的国家税收,乃至于三饷,人头税等杂税,全部都压在了无地少地的佃户和自耕农身上。

    而那些阡陌连绵的大地主却是一个个的都有免税的特权,一点税也不用交。

    大明朝廷这样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拉大。

    进一步的推动了土地兼并的发生。

    使得王朝末年本就严峻的社会矛盾被不断的放大。

    再然后,就是李自成张献忠他们的表演时刻了。

    所以,大明的灭亡是在其开国时期,定下权贵士绅拥有免税特权时,便已经埋下的伏笔。

    刚开始的时候,朝廷给出的免税额度并不多,权贵们也只有少量的定额。

    并不能影响到朝廷的政策税收!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朝中的权贵士绅的话语权不断的增加,每个人的免税额度都在不断的提升。

    甚至是发展到了后期,只要能科举考上功名,那这个人所有的税赋便能全免。

    以至于普通百姓为了逃税,甚至主动将自己的田地挂靠给用于免税特权的士绅。

    士绅得了土地,百姓们不用再交税,只有朝廷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再然后,大明朝廷的财政问题便开始越来越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