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赵顼,携百官成团出道 > 第0048章:一句话可噎死人的吕公著

第0048章:一句话可噎死人的吕公著

    虽然,王安石的三万言《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没有完全被赵顼采纳。

    但它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大宋朝每位官员的脸上,特别是给了那些尸位素餐的懒政官员当头棒喝。

    而三司条例司的成立,则意味着大宋变法将完全进入正轨。

    以韩琦和司马光为首的文官集团,已经完全明白当今官家想要干什么。

    王安石就任寿州知州且由当今官家直管,更像是悬在朝堂百官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若王安石在寿州施行他的富国之策非常出色,那或许用不了三年,王安石便会成为主宰。

    到那时,所有不思进取,平庸无能的官员都面临着被罢黜的风险。

    韩琦、曾公亮、欧阳修、文彦博、韩绛等人都压力巨大。

    他们最不想看到的是,到了千百年之后,史书记载的是盛世明君赵顼与盛世名臣王安石的君臣故事,而他们这些人只是配角。

    一时间,朝堂风气大改,每位官员都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他们都在努力,努力地坐稳自己的位置。

    这一点儿,赵顼在近日的奏疏上便能够看得出来。

    ……

    垂拱殿,龙案上。

    赵顼正在发愁。

    当下的御史中丞之位还空缺着呢!

    上上任御史中丞王陶被上上上任御史中丞唐介弹劾,改做了翰林学士。

    上任御史中丞王安石刚就职两日便去了寿州当知府。

    本来,赵顼心中的最佳人选还是唐介。

    但唐介的背疾好了一些,便一心要回太原府,对御史中丞之位毫无兴趣。

    而御史台内的其他御史,资格都不够,且难以入赵顼的眼。

    御史中丞,就相当于皇帝的眼,监察百官,责任重大,短时间内,赵顼还真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喜子,午后宣学士承旨张方平与富老相公!”

    “是,官家!”喜子在一旁连忙应道。

    张方平与富弼,在王安石的眼里都是老滑头与不粘锅,善于察颜观色,揣摩别人。

    但二人有一个别的官员都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拥有一套辨识百官之术。

    二人知晓的官员极多,且对他们的性格、行为、种种事迹了如指掌,简直就是朝廷百官的百科全书。

    张方平有此能力,是因为经常起草诏令。而富弼,完全是因为他的资历与好人缘。

    在《兵政三百条》的执行上,富弼的最大用处就是能以他的资历和好人缘说服一些地方官员,以他的人情世故解决不易解决的官员罢黜问题。

    这是一向刚正的主宰韩琦做不来的。

    午后。

    张方平和富弼来到了垂拱殿中。

    赵顼直接开门见山,问道:“二位,朕召你们前来,主要想听一听你们对御史中丞人选的建议。”

    “唐子方。”二人几乎脱口而出。

    赵顼露出一抹苦笑,道:“唐子方一心要外放,除了他呢?朕要的是那种能和唐介王陶同等能力的御史中丞。”

    二人顿时陷入了沉思。

    如此重要的职位,人选确实不好找。

    这时,富弼突然眼睛一亮,道:“官家,臣推荐当下出知蔡州的吕公著。”

    “吕公著?”赵顼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吕公著,乃仁宗朝宰相吕夷简之子,进士及第后,屡任颍州通判,龙图阁直学士。后来因濮仪之争,被贬出京,再也没有回来。此人不若唐子方般言辞犀利,但很有主见,他不喜交际,财色酒一律不占,言语不多,但句句都能说到重点……”

    富弼对吕公著的介绍如数家珍。

    “那……为何……为何一直没有见到他的任何奏疏呢?”

    赵顼面带疑惑。

    自打他登基以来,各种新政国策不断更新,但凡州官都有献策。若吕公著言辞犀利且很不一般,赵顼不可能看不到。

    一旁的张方平顿时笑了。

    “官家,富老相公认知的吕公著是先帝时期的吕公著而非现在的吕公著了!”

    “自从吕公著遭先帝贬谪后,便开始修佛,整日里吃斋念佛,虽然政事处理的很不错,但不争不抢,无欲无求。除了递交蔡州政事的奏疏,便再无进言。想必是因为濮仪之争造成了阴影,整个人性格都变了,不过其担任御史中丞的能力是有的,经常一句话便能切中要害……”

    修佛?沉默寡言?不争不抢?

    这完全就不适合担任谏官嘛!

    富弼又说道:“官家,老臣确实不知道现在的吕公著变成什么样子了,但老臣以为,一个人可能会消沉,但原有的性格脾性是很难改掉的,建议官家可以见他一面。”

    张方平补充道:“官家,臣可以将吕公著往期的一些奏疏文章整理出来,官家看后,应该会对此人有更全面的认知。”

    赵顼点了点头。

    “你们心中若没有其他合适人选,那也只能这样了!”

    黄昏时分。

    喜子抱着一大堆奏疏文章走了过来,这些都是吕公著早年所写。

    赵顼并无抱太大希望,便慢慢翻阅起来。

    但一看,他就入神了。

    “哈哈……这个吕公著真是个有趣之人,竟然敢如此斥责先帝!”

    吕公著的奏疏与其他朝臣完全不同。

    他的风格是短小而精悍,且能迅速切入重点,并且言语甚是犀利。

    如果唐介的奏疏是一根鞭子,王陶的奏疏是一道训斥,王安石的奏疏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刀。

    那吕公著的奏疏,就像一个猛地塞进嘴里的大馒头,一句话便能噎死人。

    赵顼看到奏疏,就能想到先帝那气得恨不得掀桌子的表情。

    比如,在濮仪之争上。

    先帝英宗坚持要称亲生父亲濮王为皇考,这就相当于因为英宗称帝,其亲爹的辈分就应该是太上皇。

    吕公著直接谏言道,官家可以有两个爹,但濮王这个爹必须排在仁宗这个爹的后面,且不能入七庙。

    直接指出先帝的父亲资格不够,这在当时,即使唐介都不敢如此挑明了进言。

    还有,在濮仪论争后期。

    吕公著觉得自己的才华抱负在朝堂无法施展,请求外放。

    英宗客气且寒暄地说不舍他离开,吕公著直接回复,我若离开了,官家开心,我也开心。

    一句话便将英宗噎得哑口无言。

    ……

    赵顼看完吕公著的奏疏后,心中笃定,此人若还心系社稷,绝对可担得起御史中丞之职。

    当即,他便立即诏吕公著进京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