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傅忠从惊喜的状态中回复过来,抱鼓的敲击声,合着他的心跳,声声震耳。
从绥德县案子过后,抱鼓已经大半年没有响过,傅忠生怕百姓胆小,不敢出头,又在抱鼓旁设了一个‘异议箱’。并按后世经验,成立了上访部门。堵塞言路,如闭目塞听,实不可取。
不一会儿,上访部门的人禀告:“大人,这次恐怕得您亲自出面,来了十几个闲人,我跟他们也说不清,他们一定要见您。”
傅忠叹了口气,看来,得尽快把两判设立起来。知府审案,按大明的规矩没问题,进士们科考时也有刑案的科目,但终究不是主业。举子们把全副精力都放到了策论上,刑案这么重要的事,就成了配角。如此断案,怎么比得上自己心目中的专业人士。
看到黄子澄亦步亦趋跟着自己,他心里一动,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道:”以前这样的事都是田大人处理的,要不你去看看。“
黄子澄可不敢接这个茬,要说写文章,他可一挥而就,刑案之事,心里没谱。只是私下想到,这是掌人生死的判决,体现做官的意义,知府怎么不喜。
他笑着说道:”田大人掌管主簿多年,政、刑二事自然门清。我接手不久,刑案上的事还不太熟。论断案,还是大人的手段高,我还是跟着学学的好。“
一进大堂,便看见了酒坊案子中出头的那个老头。
走近老者,一股酒气扑面而来。傅忠和气问道:“老丈,他们都是些什么人。”
老头见大人还记得自己,气焰顿时高涨起来。回头瞥了大伙一眼,沾沾自喜想到,还得自己出山。
他拱手回道:“都是我的街坊邻居,他们一定要见大人,知道我与大人有旧,便找到我领头。”
傅忠:“是税丁们吃拿卡要?还是闾里游缴仗势欺人?亦或街道亭长、里长的公推有作弊之嫌?他们账目有没有公开?”
老头钦佩地回道:“好叫大人知道,在大人治下,海晏河清。榆林百姓有幸,碰上了千年难遇的青天,这些刁难百姓的事,都不曾有。”
傅忠心里一晒,“不是冤情,那你们敲鼓所为何来。”
也是傅忠正在锻炼自己的养气之功,老头看不出他的不快,滔滔不绝说道:“我们这些街坊,都是饱学之士,可文章蹭命,科举蹉跎。他们又不屑与农夫、商贾为伍,因此上困顿不堪。我同情他们的遭遇,想起大人爱民如子,就想到这里来撞撞钟,看看有没有条路子。不然,野有遗贤,是有司之过,我来此,正是为大人着想。“
巧言令色,鲜矣仁!
自始皇一统,至宣统退位,两千多年的皇权社会,可圈可点的地方不是太多,唯有隋文杨坚,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始实行的科举,实在是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往上的通道虽然仍是狭窄,总算让人踹了口气。关键是,他的公正性无可置疑。不是没有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但历朝历代重视抡才大典,整治起来,毫不手软。
傅忠淡淡说道:”文章憎命的事不好定论,他们有若现稿,可拿来一观。如无现稿,我当场出题,看看遗贤的本事。“
这么一说,包括老者都变了脸色,没想到傅忠这么实在。他们中间,没有一个能过秀才这一关的。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十几人中,还真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他请求衙役拿出纸笔,当场把自己的原作写了出来。
这是一首词,傅忠看后,连连冷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知所云。说他狗屁不通,不如说不通狗屁。就算是长词牌,也不过百十来字,这是惜笔如金的场所。他倒好,为说一件事,堆积的人物就有五个。想起上世自己填的一首百字令(念奴娇),其中的:岭南迷障,蜀中寒雾,风吹漠北雪,一样的意思,牵扯了三处地方,比起梨花体,转折体稍微好点,其实落了下乘。“
他把稿子递给黄子澄,”你是当今探花郎,看看此词如何。“
黄子澄一目十行,扫眼而过,不禁哑然失笑道:”且不说毫无创意,就连平折押韵都搞不明白,他也好意思谈词。“
傅忠想起前世自己的高考,有些人是有考试综合症的。生怕真有人才遗漏,不想刁难于人,把先前当场出题的想法往后挪挪。吩咐衙役,“命题作文,不好发挥,多准备点纸笔,让其他人随便写点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虽然也进过学,但学懂文章不是件容易事。因循下来,文章不会写,农事与商事也不愿干,成了好吃懒做,贪而无厌之辈。
傅忠摇头叹息道:“古代贤人,尚知‘不能经纶大经,甘作草莽闲人’。拿不动权杖,就去拿耕地的锄头。你们文又不成,武又不就,还敢看不起农户与商贾。困顿不堪,实由自取。“
老头见形状不妙,麻着胆子说道:“大人爱民如子,还请宽恕我等无知。”
爱民如子,什么狗屁奉承,我也得认识你们,知道你们真的是勤劳、善良之辈。
傅忠款款说道:“我是大明榆林知府,只知遵循现有的律法行事。你夸我爱民如子,我回你民风淳朴。一团和气,就不知规矩、律法摆在什么位置。”
老头见傅忠这么一说,心里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今天只怕不能善了。他狡辩道:“大人为了吴忠百姓,尚且不顾生死,难道榆林百姓,还比不得吴忠人。”
傅忠呵呵笑道:“所有大明百姓来到榆林,不管什么情况,榆林都有维护之职责。我为榆林太守,上马管军,便是军人,军人守护百姓,是尽本分,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榆林与吴忠的百姓,一视同仁而已。”
老头见说不动傅忠,便拿傅忠说过的话为自己的行为张目,“我听人言,大人曾说过:‘除非律法不许,百姓百事可为’。”
傅忠心道,这个老东西,我会为了你们这些浑人,破坏我心中的理想社会吗!
“你且放心,榆林不罪敲鼓之人,我说话算话。”
老头满面羞惭,领头就要离开大堂。先前壮起胆子的投机算白瞎了。他是个好吹之人,每每在人前说起知府是怎么和蔼地跟他说话,说得众人真以为他与知府有什么关系。
大家凑了一点钱,纷纷撺掇他去大人那里撞撞钟。有了上次的投机,看到如今榆林的新政,他自揣傅忠是个好名声的人,趁着酒兴,带着大家敲响了抱鼓。
有的时候,人自吹多了,竟然连自己都相信起来。利益,掩耳盗铃之辈,数不胜数。
那个糊涂虫临别还喋喋不休,”大人啦,您是青天,南华帝君也说过,不能视人如刍狗,还请给我一次机会吧。“
这话说得毫无逻辑,怪不得他读书不成。傅忠气笑道:”南华帝君也说过,智、愚犹可训,贪、懒不为人。你还是把文章读清楚了,再来饶舌。实在读不清楚,认真把你家分的田耕作好,也是一条出路。“
那人还要多嘴,”那我们会是死路一条,就不能给点救济吗?“
傅忠冷冷说道:”榆林的救济,只为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可怜之人而设,你有手有脚,不图自谋生路,南华帝君也救不了你这可鄙之人。“
众人离开后,黄子澄说道:”好好的时间,就耽误在这些浑人身上,我看还是把抱鼓原来的规则再建起来。“
傅忠:”百姓中,浑人毕竟是少数,真有冤枉,你板子一打,他们向哪里去投诉。不过,知府府毕竟事关榆林全局,这个抱鼓早晚要移到两判之所。“
黄子澄:”当官为民作主,真正体现的是刑、民两事的断案,您真舍得放弃这个权利。“
傅忠:”人的精力有限,把榆林的行政搞好,作为知府,就算是尽了职责。我不是完人,专业的事,还是由专业人士处理的好。“
黄子澄:”我与田大人办理移交时,田大人声声念着挑选两判的事,让我留心提醒大人,就不知什么时候开考为好。“
傅忠:”快了,你先把考场纪律规划起来。“
黄子澄:”既然两判对榆林这么重要,就不知两判审案的场所设在哪里?“
傅忠:”我们榆林,还有哪里空着。“
黄子澄倒吸了口凉气,”您说的莫非是榆林第一建筑,那不是为皇上巡视而建的吗?“
傅忠:”笑话,皇上来不来榆林,谁都不知道,民脂民膏岂能浪掷。“
黄子澄:”这与规矩不合,迎宾馆还好说一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他衙门,哪能有大过知府府的存在。“
傅忠:”两就判是榆林最大的新政,我的能力有限,不能给他更高的级别,只能在形式上给他们添点威严,希望他们不辜负我的初衷,免生冤案,好好为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