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魏兵制分为三种,一为军镇所施行世代军户制,二为以新一代贵胄豪阀、良家子弟为主拔擢的中军,三则是基于三长制的“三五发卒”。
前两者自无需赘述,而所谓的“三五发卒”即是三长制下十五丁抽一兵,紧要时五丁二兵、甚至三丁一兵的征发制度,其常见于郡兵以及临时征调的平叛军、大规模战役的援军。
魏朝施行此制于延兴三年,征发壮丁为兵的同时,亦需从每户强收五十石谷粟以备军粮。
另一面即便该民户已经有壮丁征伐为兵,临到朝廷征徭役时仍不能幸免,还需再出丁。
这般施为尽管大大减少了朝廷的银钱消耗,却是将财谷压力转嫁给了百姓,不但使普通民户更加贫穷,士卒的战斗力也极为堪忧。
北道都督府治下六镇,除野战所用安北军外,州郡戍兵其是便是采用三五发卒,只是取中大致在十丁抽一兵。
此上三种对于安北军皆不适用,张宁对此心知肚明,待到众人安静后他这才道:“此间厉害你等皆已知晓,更添国之丧乱,更因上下一心。
我昼思夜想,又召都督府长史、司马商议,决意在军中推行卫兵制。”
斛律光适时捧来图卷,更年长的凌绰将之覆盖在先前所挂的舆图之上。
众人寻之望去,图卷稍左是简明的文字,稍右是勾勒出的治下六州图。
与方才所观绘有山川河流,地形城池的详细舆图不同,此图只有几处重要的城池名,如安北城、蓟城、涿城。惹人注意的是在其周遭,多有以墨笔圈出的空白之处。
“这似乎皆是各州土地较为肥沃,施以耕种放牧之处?”
斛律金一眼瞧出门道,有些不确定道。
如此一来,本是满头雾水的众将也如梦初醒,纷纷应和称是。
张宁笑着伸手指去:“不错,前番在幽平二州征兵后安北军已满至十万,我欲将之拆分为十卫,每卫分两军各五千人,每军辖五幢各千人,每幢又有五旅各两百人。
这般合计万人,称作卫兵。
卫兵及其亲族称卫户,不入州郡民籍,由镇北将军府直统。
其仍按均田制计口授田,无需受徭役征发,各项租调也减半,全数迁入所划的这几处以作统管。
平日里不再供给粮饷,全由其户自给自足,唯有战时方以两府支应,刀剑甲胄也是如此,不得私藏。
其余战功赏赐、死后抚恤皆不变。”
“如此相待实在优渥,远胜昔日镇户军户!”
“不错,这亦是能大大削减两府财谷供应之难!”
不仅是军中将领,就连莫敬一也惊喜点头,他此前并不知晓都督筹划卫兵制一事。
可以预见一旦此制推行,军人地位必定水涨船高。
不等诸将欣喜,张宁又道:“卫户仍以三长制管理,三长则直接向军府负责。
卫兵十七入伍,五十七而退。
倘若战死,除应有抚恤外可由其户中抽丁补缺,若户中无丁则改迁民户,再从当地州郡民户中择强壮入军,其户亦改入卫户。
同时若卫户中有临阵脱逃、不听军令、残疾等不能战不可战者,亦是如这般改迁民户。”
说到此处张宁深深看向诸将,稍作停顿后这才继续说:“军府中诸将官职依旧,战时以兵符领各卫各军出战!”
果不其然,随着他的话音传遍堂中,诸将神色皆是一愕,继而便是古怪相视。
莫敬一心道:按这卫兵制所言,每卫万人下辖两个军主,每个军主领五千人,再依次是领千人的幢将以及新增领两百人的旅将。
可以说除去什长、伍长不变外,每个军职所辖兵马都是倍增!更添此制施行后军队职业化,每个士卒都会因保有自己的地产与地位而战,战力必定大增,对于诸位将领而言可谓是天大的好事!
但此后以兵符领军出战又算怎么回事,难道平日里就不作统属了吗?
那如何保证日常的训练,战时又是怎样一个兵将不相知的局面?
念及于此他既是佩服,又是觉得莫名的紧张。
若非是张宁积威深重,又已是能跻身当世大将名将,堂中众将真是要立时忍不住鼓噪起来,问个明白。
饶是如此,郑士良也是再度出声,这次语气中更是多了几分质问:“这卫兵制固然是好,可兵将不作统属?
都督莫不是再逗耍我等?!!”
“住嘴!郑士良你休得无礼!!!”
王彬一步踏出,熊虎之势顿时扑面而来,郑士良这位素来桀骜的高句丽豪杰竟也忍不住微微一颤。
切思力拔与白楼、吴朗众人紧随其后,大有郑士良胆敢开口妄言便会一拥而上,将其乱刀斩死当场的架势。
斛律金、尉迟俟兜以及贺拔胜的副将念贤稍一犹豫,也纷纷对其怒目而视,立场表露无疑。
唯有一些降将以及各州大族豪强出身的将领面露难色,只望向张宁等待他的回答。
显然郑士良虽是无礼,但却也道出了他们心头真实所想。
张宁见此心中亦是微微一叹,想起这几日里张泰与卢景祚彻夜相商时的场景。
两人安北军中诸将林立,自然也因出身、民族而天然形成了不同派系。
又因为自己地位骤深,治下疆域猛增,诸人得封将职的同时不免生出些隐患与弊端来。
其中便有军制的不明确。
如四品中坚将军斛律金、五品鹰扬将军王彬、以及六品宣威将军切思力拔这三人。
其军职高低有序,可统属的兵马数量却不因军职而有序分布,反倒是王彬作为绝对心腹,麾下有直属军主七人,统领甲士七千。
吴朗、王山、刘必等将各领普通步卒数千,也皆听其调遣。
而四品将军斛律金非但不及王彬,甚至还与比自己低了两品的宣威将军切思力拔堪堪相当,各辖五个军主,既骑军五千。
更有甚者,若在危急或军情紧急之时,切思力拔也会自发听从王彬的调遣。
如此形势在一个体系成熟的势力中,是绝不应该发生的。
这不取决于王彬是否绝对忠诚,而是不能开此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