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5年2月中旬
周铉做了一个初步计划:15日上午从大本营出发,大约25日到达宁远城。
从骑兵大本营去天津卫有约800里,如果快速前进,4天时间就可以到,周铉准备花5天时间,在天津卫等待“驰援京城”消息。
5天后,恰好是2月21日,如果一切顺利,驰援京城最晚23日就有消息了。从京郊到天津卫,大约200里,快马1天就会到达。
从天津卫出发,到宁远城有800多里,周铉准备使用5天时间到达。
路途要经过山海关,还要与山海关总兵马科和前屯卫总兵王廷臣见面,商谈租借战马和骑兵之事。
到了宁远城,需要与祖大寿交流,并说服宁远城的张若麟和2个随军太监。
安排好一切后,14日中午,周铉去了济南府,他先去拜访山东巡抚王公弼。
见面后,周铉直接将“围魏救赵”告诉给了王公弼,但并未说驰援京城有可能失败的事情。他和王公弼之间的关系,还未到掏心掏肺的地步。
听后,王公弼很兴奋、很激动但又很担心,于是问道:“周国舅可将此行动计划上奏给朝廷和皇上?”
“没有!此乃机密,也是近日才想到的,时间非常紧张。”
“但如此做法,违反朝廷规矩。”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今日带了奏折,请王大人上呈给朝廷。”
“你这么多骑兵是哪里来的?如何向朝廷解释?”
“我周家护卫队一部分、临时雇佣租借一部分、驰援京城打仗结束后周遇吉将军的部分骑兵;还有我雇佣的生意伙计,他们一方面保护我,一方面与建虏有血仇,也想去辽东杀建虏。”
“周国舅,你这话有些骗人!老夫也好歹50多岁了,也知道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
“王大人希望我怎么说呢?”
“这段时间老夫与你合作,我看得出你的仁慈、大方、才干和勇敢,老夫愿意助你一辈之力。
如果有人找你麻烦,你就说临时想到这个方案,从山东临时招募了一些勇士。这些勇士的家人被建虏杀害,故宁愿舍弃性命,也想去辽东杀敌;而你本人因为惦记着朝廷安危,想解京城之围,故冒着生命危险,拿出重金,组织众人去建虏腹地杀敌。
再与山东巡抚商议过后,得到老夫的同意,你才开始急忙操作此事。老夫可以为你作证。”
“王大人,真要谢谢你!这件事把你牵连进来了。”
“不说这些客气话,老夫这把年龄还求什么呢?周国舅,你去建虏腹地是否有生命危险?如何退回来?你有安排吗?”
“我有考虑。实在被截断了退路,本人会考虑从草原驱马向西,从大同镇回来。”
“建虏和蒙古部落可是都有很多骑兵,你该怎么办?”
“只能采用躲和出其不意的思路对付建虏骑兵;蒙古骑兵装备较差,而且分散在不同地方,故不是很担心。”
“这样路程可是很远!从打仗到绕回来,没有4个月恐怕难以做到,你准备的粮草够吗?还有,马匹能够受得了吗?会不会迷路?”
“我已经作好准备!建虏既然如此凶残,只要心中有热血,那么,累一点吃点苦怕什么呢?”
“好,老夫提前预祝你成功了!对了,济南府防守不会有危险吧?”
“不会有危险!从得到情况来看,山东建虏认为在山东占不到便宜,故进行撤退。但是,到底撤回盛京,还是与京郊的建虏合在一起呢,目前还很难说。”
“但即使撤退,他们还可能会回到山东。”
“如果回来,那也只是骑兵。长期行军情况下,步兵每日只能走60里路,从京城到济南府,怎么也需要接近20天时间;更何况建虏目前还在去京城的路上。
建虏目前搞不清济南府这边的情况,因为中计多次,损失很大,所以不敢轻易攻城。”
“那大股的骑兵呢?”
“如果愿意付出巨大代价,当然可以破城。可这对于骑兵来说,很不划算。我最多只要1个月时间,就可以杀入建虏腹地。这样,京郊的建虏很快也会得到消息,他们一定会回援。”
王公弼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周国舅赶紧行动起来吧!如果驰援京城取得了大胜,围魏救赵又取得了大胜,那么我大明就扬眉吐气了!”
谈完这些后,周铉叫来会写字的侍卫,当着王公弼的面,侍卫按照周铉口述,写下了奏折。王公弼看后无异议,周铉于是写下了自己名字,封上口后,交付给了王公弼。
周铉本想去鲁王那边一次,但担心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于是修书一封,简单说明了事情。
离开济南府回大本营之前,周铉去见留在济南府的排长。
周铉让这名排长注意保持警惕,安排2名骑兵侦察建虏的东西,持续训练“雇佣”的1000步兵,并给了他1万两银子以及前往鲁王府运送粮食的凭证。
待确定建虏出了山东后,派一部分人去鲁王府运输粮草到济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