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九十六章 晴雯的不舍

第三百九十六章 晴雯的不舍

    红楼从辽东开始正文卷第三百九十六章晴雯的不舍“王子腾此人倒是有趣的很。”

    陈德言的书信送到金州,很快交给了平辽侯府,周吉不敢怠慢,转交给内院的执事媳妇们,然后到了唐清安手中。

    去掉了印泥,拆开了信封,读完之后,唐清安笑道。

    贾府疏远自己,王子腾却极力拉拢自己,言语中要代替贾府,帮助金江镇成为在京城说话的喉舌。

    刚从榻上起来,丫鬟们送来衣物,唐清安等了一会,也不见晴雯过来,只能叹了口气。

    府里的女人多了,成了一件麻烦的事,却偏偏让人爱不释手。

    天南地北聚到一起,容天地精华于一身的女子们,自己又是个硬不了心的。

    铁血硬汉都需要美女来配,自己本就是俗人,何必自寻苦恼。

    晴雯和他多年的情分,哪里会因为生活上的一些琐事,就会冷心对待呢。

    她的身心都交给了自己,唐清安看到晴雯的背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秦可卿和自己是媒妁之言,贾探春是自己和勋贵之间的联姻,薛宝钗是王府的手段。

    香菱,莺儿都是身不由已。

    不提她们对自己的感情,出发点就是如此。

    唯独晴雯。

    是从头至尾,一心扑在自己的身上。

    不是说秦可卿等人的感情比晴雯弱,而是一开始的出发点不同,虽然感情最后也一样浓厚。

    唐清安换过便服,也没见晴雯来说话,因此主动走了过来,发现她竟然扑在桉几上练字。

    仿佛一心扑在练字一道上。

    “你能耐得下性子,可不像你平常的为人。

    感到好笑的唐清安,忍不住打趣。

    晴雯头也不回。

    “老爷不是说过,当母亲要识字,母亲识字,对后代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出身低微,比不得旁人,认字少,为了不让老爷鄙视,自然要多学习了不是吗。”

    “你可是学坏了。”

    唐清安笑道。

    晴雯终于放下笔,她早就腻歪,看书看得她头疼,转过身看向唐清安。

    “我怎么学坏了?我按照老爷的说法,怎么又错了?怎么做我都是错,反正都是惹人嫌弃。”

    “你可越来越凶了。”

    “我一直都凶。”

    越是生气,晴雯越是可爱。

    唐清安忍不住上前抱住,感受怀里的暖香如玉,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气,满鼻的女人香味。

    “我说的那番话,又不是说你,你何苦生闷气。”

    晴雯嘴上厉害,却没有推开唐清安。

    “我不生气,多久你才来一回?是不是都要忘记我了,还不如当丫头呢,至少天天能见你。”

    晴雯委屈的说道。

    “当个劳什子姨娘,天天看不见你,有什么意思。”

    “你呀。”

    唐清安刮了一下晴雯的鼻子。

    此番话,也就晴雯能说出来,换做旁人都显刻意,唯独晴雯才显真情流露了。

    “都是当母亲的人了,天天还是小女儿心性。”

    “哼。”

    晴雯冷笑。

    “我是小女儿心性,那是谁让我,往秦夫人和夫人之前两头跑?怕别人委屈,反正我就合该委屈。

    我是个丫头的命,那就让我当丫头好了,还能天天见你,却偏偏是个姨娘。

    劳碌丫鬟的事,受姨娘的苦,你就是故意的。”

    当了姨娘,就要有姨娘的规矩,哪怕老爷不在乎规矩,可是家里人越来越多。

    人多了就要有规矩,因为人心不同,没有规矩就会产生混乱,更加容易引起不和。

    反而大家都按照规矩办,谁也无话可说。

    从贾府出来的晴雯,知道大家族中,规矩的重要性,是保证家族齐心的必要。

    作为姨娘,她就不能太过主动的所求将军。

    不然其他的人又会如何想,哪怕心中想,也只能被动的等,否则人人争,必定家门闹出事端。

    唐清安知道晴雯为何生气,正因为她生气的原因,唐清安才内心触动。

    其实唐清安真不在乎规矩,看重的是家和万事兴。

    偏偏他身不由已。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当年他需要借助太多的势力,贾府就是最重要的一方。

    没有国内勋贵们的支持,他的道路会更艰难和崎区。

    至少不会这么快就能光复辽东,救下数百万的百姓。

    晚一年。

    就有无数的百姓,消亡于蛮族的剥削之中。

    为了让贾府支持自己,借助贾府的旗号拉拢勋贵。

    他只能接受贾府的联姻,接受等等,不会影响金江镇的事务。

    所以后宅越发多了。

    身处大周这个时代,他当初势小,无法抗拒时代的形势。

    但是对于秦可卿,贾探春,薛宝钗,晴雯,香菱,莺儿众人,他是希望她们都开开心心的。

    不过女人家的事,太过复杂,他怎么管都不好,只能任由她们自己磨合了。

    所做的不过是看顾众人,避免发生不好的事,一切都要有度。

    索性。

    秦可卿做的不错,贾探春做的也很不错,薛宝钗更是不错,丝毫没有多余的举动。

    家和万事兴。

    唐晏乾,唐晏桕,唐晏楝,唐晏柊,还有秦可卿,香菱即将临盆的子女。

    唐清安有时候搞不懂。

    为何逃往的路上,刘邦能狠心抛下自己的儿子女儿。

    可能因为接受的思想不同。

    在唐清安看来。

    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们,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人。

    正如他穿越前。

    从一个喜爱玩闹的少年,逐渐成长为辛劳工作。

    自己想要喝三块钱的可乐,会犹豫后放弃,老婆想要买衣服,痛快的付款,虽然她有工资。

    至于女儿身上的开销,那从来不会犹豫。

    老婆在乎的不是花钱,而是丈夫的宠爱,女儿更是把父亲当做自己的天。

    这才是唐清安,甘愿改变的动力源泉。

    因为幸福的家庭。

    幸福和美的家庭,能改变人,让人心向上,让浪子回头,让妻子展颜,让子女无忧无虑。

    同样。

    唐清安对自己的子女们,每个人都细心的陪伴,哪怕公务再忙,只要回到家中。

    不论多么疲劳,他都不会找借口不陪伴,更甚至鸡蛋挑骨头,拿子女出气。

    但是。

    责任是责任。

    自己既然成为了大周的勋贵,不在是当年的普通人,接受大周百姓的奉养,那么自己就当承担义务。

    哪怕如何疼爱唐晏乾,也命其三岁就离开父母身边,不是孤儿似孤儿。

    去朝鲜承担起他的使命。

    否则。

    他和大周国内,朝鲜国内的勋贵,又有什么区别呢。

    “国家艰难,百姓困苦,金江镇虽然发展如今的地步,在你们看来可能已经满足。

    但是我却不同。

    需要做的事情仍然还很多,很多百姓仍然没有吃饱肚子,家中没有可换的衣裳。

    未来需要披荆斩剌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

    大周国内,还有无数的饥民,还有众多不忍言之事。

    你的心意我明白,人生苦短,你想要我在你身旁陪伴你,我又何尝不想呢。

    但我既然受民心所托,承万民供养,不在是普通小家之身,当是以大家为重。

    只能选择苦了你,让你独自寂寞。”

    唐清安苦口婆心的说道。

    晴雯扑入老爷的怀中,自己的夫君是个大英雄,她不在乎。

    当年。

    她就只在乎老爷这个人。

    但是老爷有抱负,她愿意等,愿意忍受寂寞。

    良久。

    “你呀,动不动就义正言辞,装模作样,正人君子似的,谁还不知道谁。”

    晴雯突然离开,指了指唐清安的胸膛,气鼓鼓的说道。

    每回自己忍不住想要亲近他,他都长篇大论,让人生气。

    明明是就个色胚,却仿佛他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越想越生气。

    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虽然看穿了老爷的真面目,可是晴雯还是不在乎,因为正如她的心里。

    只在乎老爷这个人。

    无论老爷是好还是坏。

    天下间。

    还有比老爷更疼人,更真心待人的男子吗。

    晴雯早就投降了温柔。

    今日有大事,唐清安不能多呆。

    “可卿,香菱即将临盆,不可轻动,需要人尽心看顾,探春还小,宝钗又不管事。

    莺儿心思简单,府里的事务你最熟,要多多费心操持,也只有你,我才放心了。”

    府里的家业,秦可卿因为怀孕,自己也照顾了她的性子,让其不用问安探春,以免两人不和。

    执事媳妇们,改为向探春汇报。

    对于探春的持家能力,不论是红楼原文,还是三弟从贾环口中得知后的汇报。

    唐清安对于其能力都没有怀疑。

    但是家中的事情却不一样了,反倒是晴雯最合适居中缓和,谁也不会猜忌她。

    “嗯。”

    晴雯知道老爷要走,收起了性子,乖巧的点点头。

    唐清安捏了捏晴雯的脸蛋,转身离开。

    晴雯看着老爷的背影,心也仿佛跟着去了,升起落寞,又要好久才能见他。

    亲卫们早已在大门门房等候,见将军现身,众人早已备好车马,准备好了物资。

    这一趟出门将要很久。

    军司的官员们,在平辽侯府等候。

    众人汇合,往城外而去。

    忠顺王被锦乡侯府所挡,大周国内被民乱平息麻痹,但因国库空虚,没有计划对金江镇动手。

    金江镇十一州府。

    秋粮入库,积蓄众多,兵甲齐全,军心正旺。

    天时就在眼前。

    金州城北。

    云高天蓝,大营肃杀,各将齐聚。

    赵缑用称病,关在自家府中。

    四大总兵。

    朱秀,武震孟,彭大海,刘承敏,盔甲精良,威武不凡,站立在点将台上。

    十大才参将。

    李道信,李伯升,陈凯武,李胜虎,张薄,郭英,于志,陈宏,邓兴,李齐。

    在四大总兵身后,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营总。

    陈锐,汤平,廖荣,赵胜,江万化,刘通,王玉功,李成才,赵赫,周德兴,贺宽,王恩义,章毅,花眼,陈玉,郑刚……

    在台下。

    矗立于各营之前,身旁皆是营中各将,千总,把总云云。

    不同于正兵营。

    骑兵营每营两千骑,是最合适的配置。

    如葡萄牙人所言,法国新的军种龙骑兵,是一千五百人左右的编制,骑马的火铳兵。

    金江军的骑兵营,大半手持三言火铳。

    设两千人。

    经过多年的战事,军器精良,立下赫赫战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来去如风的威势。

    为了战争的胜利,歼敌与辽东,不让其退回奴儿干司。

    金江镇征召了众多民夫,全军抽调,各地挥之一空,军力空虚,毫无防御。

    为了万无一失,三大水师皆巡逻于沿海,以免有未知的敌人,侵扰金江镇的腹地。

    “真壮观。”

    唐清安骑着高大的马匹,在亲卫们的簇拥下,万众瞩目的视线中,进入了营地。

    “威。”

    “威。”

    “威。”

    ……

    庞大的营地,数万的军士,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呼喊声,犹如浪潮一般。

    连绵不绝,层层递进,让人耳朵失聪。

    心脏的血液,不由自主的跳动,如果不是多年的磨练,唐清安也无法保持镇定自若。

    因为血液的激昂,哪怕在坚定的人,没有经过熟悉,也会引起生理上不可控的变化。

    在震耳欲聋的军威声中,唐清安镇定自若,露出平和的笑容,一边走向点将台,一边向军士们挥手。

    “威。”

    ……

    士兵们越发的激动了。

    人人都鼓足了劲,在气氛的带动下,迅勐的声势,化作了滔天的波潮。

    仿佛变为了实际的声波,让人无法站稳。

    唐清安在将领们的恭迎下,踏步登上点将台,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哪怕是远处的人影,也能在他的视线之中。

    其实。

    点将台上的话,已经传不了那么远,但是并不影响士兵们的激动。

    为了解救辽民,光复故土。

    金江军,乃至金江军的前身金州军,镇江军,经历了八年的战火,更有数年的,最艰苦的游击战。

    从弱变强。

    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多少的士兵和将领牺牲,多少的百姓家中戴孝。

    但是没有人有怨言。

    因为这场经久的战争,是百姓们支持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是民心所向的。

    不会因为受挫而动摇丝毫。

    反而只会越挫越勇。

    因为民心无敌。

    徐寿福,杨清,郑昂,张九年……

    这些牺牲的将领,很多人唐清安都记不住了。

    但是他还记得有一回。

    同样是在点将台,但是规模没有这么大,只是全军队长大练兵,他当时还问过张九年。

    往事历历在目,而张九年已经战死。

    “蛮族还有数万的精兵,还有被其征服的奴儿干司中,无数的部落人口。

    又占据地利,为了保卫自身。

    谁也不知道他们会抽调出多少青壮,投入到战争之中。

    十万,二十万,甚至三十万。”

    唐清安夸大其词的说道。

    如果是普通的战争,他会夸大自身,蔑视敌人。

    但是这场堂堂正正之战不同,金江军的军心也不同。

    越是夸大敌人的实力,金江军的士兵们,心中会越发的坚定,越发的士气高昂。

    金江军数次的脱变。

    伤亡的士兵不少,各营都有了缺员。

    军学堂的子弟们,毕业后从军,起点线越来越低,不在像以往一般,能轻易的获得队长,哨官的职位。

    甚至连什长都不太容易,伍长才是常态,还有更多的人从士兵做起。

    对于军学堂,金江镇从来没有强制规定必须入伍。

    但是军学堂的子弟们,仍然坚定不移的从军。

    金江镇没有让他们,忍受生命的威胁而无动于衷,田亩,地位等等,都超过了寻常人。

    生命是唯一的。

    金江镇的待遇,又有金江军的民生之利,如何比得上人命呢,而人人踊跃投军,这就是民心。

    听到将军的话,因为刚才的呐喊,而面色红润的士兵们,脸色没有怯意。

    随着渔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比起大周国内百姓多以素为食,金江军士兵们,身上的脂肪与肌肉的比例,更加符合人体的标准。

    纯以素为食,长久下来,体虚力弱,干活只能透支身体,消耗肌肉,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从而导致疾病缠身,心肌薄弱,形体枯藁,寿命短缺。

    看着面色红润的士兵们,唐清安心中升起自豪。

    这是他一手创立的金江镇。

    顺应民心,他并没有做出太多的事,不过调拨了一丝丝而已,而在民心的滋养下。

    金江军成为天下雄军之一。

    西方的职业雇佣兵,蛮族的巴牙喇,大周将领的家丁…….

    金江军不弱于人。

    这就是他纵横天下,未来为民族开拓,敢以一地对抗日本一国,幕府直管的八万旗本的最大的底气。

    至于蛮族。

    唐清安扫视着军士们。

    军士们的眼光中,只有坚定。

    在点将台一侧。

    官员们也来观礼。

    贾鉴即将再一次出使草原部落,以免有些部落认不清形势,走上错误的道路。

    看着眼前的军威,他的心中底气油然而生。

    什么才能,什么手段,都不过是锦上添花,唯独如此强盛的军威,才是一切的根源。

    自己不过是借助强军之势,前番才轻易说服众部落。

    没有人敢无视此等强军。

    哪怕是粆花。

    心思太多的粆花,不信任金江镇的承诺,不相信金江镇会愿意和草原部落真正的结盟,融为一体。

    他太有野心了。

    想要联合蛮族对抗金江军。

    这就是贾鉴此次出使的目的,他不能让此事发生,避免影响金江军的行动。

    粘花虽然难以对付,但是贾鉴信心十足。

    柳湘莲同样激动。

    他很快就要返回朝鲜,接受日本使者的邀请,去日本一观,达成将军的吩咐。

    如此的军威,他又如何能不新生勇气呢。

    所有人。

    努力做事,让金江镇强大,而金江镇的强大,又孕育出了声威震天的金江军。

    再给了诸人更多的底气。

    人心难测。

    大周国内民乱渐平,很多人担忧。

    毕竟大周辽阔,幅员万里,人口亿兆,只要民生兴盛,任何势力也无法威胁他。

    当民生兴旺的大周,目光投向何方,何方就瑟瑟发抖。

    金江镇的官员们,有所担忧是人之常情。

    不论如何。

    因金江镇的繁荣而强大的金江军,让人心稳定,不以外物侵扰而改变。

    唐清安穿上朝廷赐予的金漆山文甲。

    这副铠甲,从二十岁获得,到现在二十六岁,身体变得更加强壮,铠甲被撑得厚实,让人看上去越发的高大。

    犹如一座坚固的大山。

    红色的披风,使得唐清安威视雄壮,增添了一抹精神。

    大周承袭大明。

    金漆山文甲,由大明为恢复汉人地位,从奴隶到百姓,所采用的宋朝甲胃制成。

    象征意义非凡。

    同样。

    这套金江镇独一套的铠甲,在金江镇中也是意义非凡。

    当他的出现,就代表着金江军将要扫平敌人。

    其实赵缑用也有一套。

    朝廷故意赐予给他的,对他抱以厚望,但是赵缑用束之高阁,提都不提此事。

    所以。

    除了极少部分的人,金江镇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此事,只认定了这一套铠甲。

    “但是。”

    众多的心思闪过,停顿了片刻,整个天空下的寂静中,唐清安恢复了坚定。

    “不论敌人多么的强大,金江军都将必胜!”

    唐清安振臂高呼。

    “必胜。”

    “必胜。”

    “必胜。”

    ……

    回以唐清安的,是士兵们坚定的回复。

    “战。”

    “战。”

    “战。”

    军鼓一排排的响起。

    各色旗帜摇动。

    “杀。”

    “杀。”

    “杀。”

    ……

    军声嘹亮,士气如虹,杀气震天,遇山开山!

    驾梁马,探马,先锋部队云云,一一出营,为大军的行军保驾护航航。

    金江镇的战斗机器开动后,所有事务都将为此服务。

    一队队民夫,从各地的官仓,运送物资到海州,一队队民夫,为大军运送军器。

    各渔场的咸鱼,风干鱼,各地的猪羊家禽,蚂蚁搬家一般,流入到前线中。

    各营接到军司的军令,上面盖有将军的印章和亲笔签名,在各将的带领下,纷纷拔营出发。

    辽阳城。

    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军城。

    十万大军云集,更多的民夫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驮马骡驴,不可计数的大车。

    让一个空城,立马就变成了一座人口密集之城。

    战争的机器一开动,辽阳城就先受到了变化。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