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仙道神主 > 第七十三章 举荐韶珠

第七十三章 举荐韶珠

    第七十二章举荐韶珠

    “是九耀星阵,是九耀星阵!”台下有弟子高呼,但大家鲜有附和,所有人都把兴致提到了最高,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当联合攻击过来之时,邱辞无处可闪,结结实实吃住了每个拳,每个掌,每个脚。在一尺气墙之外,九个内门高手像是被定住一般,再无其他动作。只一瞬间,这气墙将九人轻轻弹开。

    此时邱辞开始发动了攻击。

    九人换了三人再次从天而降,而擂台的六人都以极快的速度穿插出脚,邱辞一个腾空离了原先的位置,以脚为上,和三个从天而降的师兄弟相击,他们一个打空,两个以手与邱辞脚相抵,瞬间被蹬偏离了原先位置,朝着擂台外围飞去。

    那两个身影眼见就要落下去了,凌空一个翻转,又妥妥地朝着擂台位置飞去。以手为下,邱辞经过自下而上的师兄弟的攻击反弹,双手和交叉冲出的各位师弟师妹来了个正面招呼,他们六双手对二手,却被邱辞那一瞬间不知道出了多少掌的手对了掌,个个俱是吃了一疼。

    最要命的是,邱辞在六人交汇中心之处的地上拍下一掌,一股狂暴的气宛如爆炸般,将六人掀开。六人无处着力直直朝擂台之下飞去。此一击,有四人已被直接掀下擂台,有两个抓住了擂台的围杆,勉强留在上面。

    九人已去其四,剩下五人面面相觑,向着邱辞再度发起攻击。只不过少了九耀星阵,五人的表现逊色了不少。邱辞也去了身上的气墙,留气于右前肢,五人的攻击一一落空,邱辞只是一推,纷纷下了擂台。

    九位弟子在台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无不诚服。都拱手向邱辞拱手示意。邱辞也拱手回礼。

    大家都没有想到,内门弟子九人摆起九耀星阵也不能奈何邱辞,这才发现这位年仅十四岁的弟子,已经强悍到了如此地步。在众人心中,或许只有长老能与之一较高下了。

    外门没有一战之力,内门弟子也都轮番上阵了,唯一没有和邱辞交手的,就只剩下内门弟子雷鹰了。

    大家对雷鹰一击就将挑战者击下擂台的战况记忆犹新。都猜测他也可能是邱辞一样的隐藏高手。不仅是台下的观众,台上大长老之外的其他长老都看着他,希望他此时能站出来和邱辞对上一对,以满足各位的好奇心。

    但雷鹰旁若无人,一直稳稳地站着,似乎没看到没听到所有人的呼喊。许久也不见他有任何动作,台下台上的人都失了兴趣,有的人甚至开始小声嘲笑起他来。雷鹰还是无动于衷,让嘲笑者徒增尴尬。

    既然雷鹰不挑战邱辞,那结果就已经尘埃落定。

    台上几位长老简单沟通了几句,最终统一了意见,由二长老当众宣布。

    在场百多双眼睛刚刚见证了山门最强弟子的诞生,但这种见证,需要耳听为实,还需有嘉奖为证。他们对二长老接下来的话充满了期待,仿佛宣告的一刻,同样是属于他们的荣耀。

    二长老不愧是大家的贴心人,他面带礼节性的微笑朗声道:“我宣布,内门弟子邱辞,按照山门首徒考核规则完成了全部考核,且整个过程未发现违规行为,考核有效。晋定山宗首席弟子资格,授首徒令一枚。且有资格完成挑战,成为山门长老。”

    “嗷嗷嗷......”

    “邱辞、邱辞、邱辞......”

    没等二长老宣布完,台下众人欢呼的声浪已经闹翻了全场。圣树上的鸟兽都被震慑,发出各种惊叫。而邱辞依旧站在擂台之上,享受着属于他的荣耀一刻。

    大长老凌空而降,来到邱辞身边,将一枚首徒令,放在他的手里。

    邱辞拿着首徒令,微微一愣,这时候他才知道阿伦给他的东西就是首徒令。他以手平举令牌,示于众人。

    大家又是一阵欢呼。

    当首徒令正面对着韩云之时,邱辞明显地看了他一眼。

    韩云之一愣,直到此时,他才知道之前邱辞给他的竟是首徒令。这样说来,那晚上遇到的人,就是阿伦师兄本人了,这首徒令也是阿伦的了。

    韩云之才不会相信阿伦会把这么贵重的东西给素不相识的自己,看来肯定是师父做了什么事情,人家才给师父的。现在大家都知道,首徒有一位举荐内门弟子的资格,这样看来,师父转赠令牌,其实是就在为自己考虑后路了。

    韩云之有些泪目,心里已经下定决心要尽快参与挑战,成为内门弟子,不辜负师父的期望。至于这个首徒令牌,他已经想好了,就拿给楚月,让她也一起拜入师父名下。

    大家的欢呼和鼓掌还没有结束,邱辞高举首徒令。带着一股仙灵之气让每个人都听得到的声音,大声道:“定山宗规矩,凡持首徒令者,可推荐一名符合条件的弟子入内门。我邱辞,定山宗首徒,荐定山宗原外门弟子,现定山宗守山弟子韶珠,入内门。首徒令效力立即生效,请长老们收回!”

    “什么?我没有听错吧?”一个师弟说道。

    “你没听错,我也听到了!”另一个师弟道。

    “这首徒令还未焐热,就要被收回去了。哎邱首席,你也不多考虑考虑。”一位师第使坏地玩笑道。

    台下议论纷纷,众人的目光看向同在观战的韶珠。

    她此时头脑发蒙,脚如踩云,幻而不实。她听到了邱辞说她的名字,但又好像不是她的名字。韶珠,韶珠,她默念着这个名字,仿佛是第一次听到。

    “韶珠师姐!”邱辞在擂台之上再次喊了她一声。

    嗯?韶珠是我,韶珠就是我。韶珠终于回过神来了。

    “韶珠在!韶珠在!”她声音已经变了,那种由于太过激动而爆出的声音,显得特别,但又充满了色彩。

    “请你到擂台上来!”邱辞道。

    韶珠一个箭步飞上擂台。她的眼泪已经流了出来。但她没有用手去擦,而是任由它不断地落在地上。他上台之后,至始至终都只看着邱辞。她没有想到,邱辞为了她而选择进行首徒令的挑战。而且他刚拿到首徒令,就毫不犹豫要使用首徒令的推荐之权。要知道,首徒令,除了有推荐之权,还有许多其他,这些用处,无一不是大事。比如,换取山门顶级心法。比如可以换取可以大幅增进修为的灵丹等等。现在想来,邱辞之前看见她跟他点头的用意再明白不过了,没想到从那一刻起,邱辞就已经打算帮助自己,这个只在上山之前见过几回的人。

    “师姐,莫哭,大家都在看着呢!”邱辞提醒道。

    “好!好!谢谢你。”韶珠这才擦了擦眼睛的泪水,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三长老一个飞身,来到擂台之上,温和地问道:“邱辞,你确定使用这首徒令吗?”

    “三长老,我确定!请您收回!”邱辞也认真地回答道。

    “好!很好!”三长老微笑道。这个微笑他笑得很真诚,充满了对眼前人的的赞赏。

    三长老点了点头,从邱辞手中接过首徒令,并向在场的所有人展示了一下。然后带着首徒令回到长老席。台上几位长老立刻聚在一起,简单讨论了几句,并当即达成了决议。

    二长老起身,朗声道:“原定山宗外门弟子韶珠,经过长老会决议,符合内门弟子入门条件,晋定山宗内门弟子。”

    台下欢呼声此起彼伏,尤其是鸣云峰的弟子。这个他们的大师姐,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内门。台上的七长老也是深叹了一口气,站起来为韶珠鼓掌。

    韶珠在擂台之上,向苏禾鞠躬致意,向长老会鞠躬致意,向台下的外门弟子和守山的工作人员致意。最后,她双膝下跪,对着邱辞就是一拜。

    “大师兄,谢谢您!你恩同再造,受师妹一拜!”

    邱辞赶紧拉她起来,“师姐,这是你应得的!只可惜李朗和朱肖云师兄,他们没有等到这个机会。”

    “是大师兄!”韶珠道。

    “师姐,你是入山门的第一个师姐,邱辞不是忘本之人,不管是在内门还是外面,你都是我的师姐。以后你还是不要叫我师兄了吧!”

    “嗯嗯!”韶珠应道,她又快要哭了。

    “师姐,内门修炼有别于外门,强度较大,时间比较多,你要努力修炼啊。修炼之时有任何问题,各位师兄弟姐妹都可以商量,也可与我进行讨论,邱辞知无不言!”

    “好!”韶珠点头笑道。

    安抚了韶珠,二人在台上向台下和长老席致意。

    台下众人都为邱辞这份慷慨所动,这个十四岁的少年,不仅实力惊天,其胸怀也是如海。在首徒令可以为自己谋得那么多好处的情况下,他依然选择了进行内门推荐,去帮助一个跟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人。

    同时,在场的外门弟子,每个人都认识韶珠,她每年都会参加内门挑战,每每都败下阵来,她的锲而不舍,也让很多人非常感动。同期的很多人,因为挑战失败已经离开了定山宗,而她却选择留在定山宗,以图继续以山门工作弟子的身份继续挑战,这份执着感染了很多人。现在她达成了夙愿,大家都替她骄傲。向她表示祝贺。

    一时间,邱辞和韶珠两人的名字在人群之中想起,此起彼伏。

    最后,待到人们的声音逐渐停了下来。二长老宣布,本次的定山宗本次内门弟子挑战会,完满结束。

    本次大会,外门弟子冯流英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内门的资格。内门弟子邱辞,通过挑战晋升定山宗新的首徒。守山弟子韶珠,被首徒令举荐获得直接进入内门的资格。可谓成果颇丰。成为定山宗宗史最值得铭记的一次,它是宗门自建宗以来带给大家惊喜最多的一次,既有温情和激动,也创下了多个难以打破的纪录。

    内门挑战成功的最年轻的外门弟子的记录,他是冯流英,他挑战成功的年龄是十五岁。

    完成首徒考核最小年龄,邱辞,他才十四岁。

    参加首徒挑战人数最多者纪录。有记录的首徒挑战,一般不过二三十人。阿伦挑战首徒资格时有四十多位挑战者,已经是宗史挑战人数最多的一次,而邱辞改写了这个纪录,他的挑战者高达六十多人,这是只有当被挑战者实力被严重低估,才会出现的局面。

    除了宗史记载的几个纪录。私下里,各弟子还做了其他统计,得出很多奇葩第一和纪录,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许多人的心中,今日是他们一辈子最值得铭记的时刻。在这份记忆中,有两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们很可能是未来世界的风云人物。能见证这样的强者的崛起,甚至很多人还和他们对敌,这将是这些人这辈子最大的荣耀。许多人在心中默默记下了日子,区慈国历,二二五年秋,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