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史事讲将1三国明 > 第六十八章 子午奇袭——魏延

第六十八章 子午奇袭——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征西大将军、前军师、凉州刺史。

    魏延是义阳人,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蜀。义阳,位于荆州南阳,而部曲又是什么呢?在三国时期,部曲即是私兵,而魏延在入蜀之时,极有可能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最多不过一校尉耳。入蜀之战,可以说是魏延走入刘备视野的关键之战。刘备入蜀所带大将,唯有新降的中郎将黄忠和霍峻,心腹之将只有庞统一人,霍峻于葭萌关时便被留下镇守,而庞统则在初期便意外身亡,刘备麾下可用之将便更为稀少,此时便急需提拔军中可用之才。而刘备孤军于敌阵,且在初期刘璋部将多与之拒战,战事频繁艰巨,由此,魏延拥有了上台表现的角色,以及近距离表现的舞台。

    魏延,从一名默默无闻的部曲,得以成为刘备近前的将军,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值得一提的是,牙门将军为刘备初时为赵云所设,魏延得此军号,亦可见其在刘备心中已有了近臣的分量。可以说,魏延和刘备之间的关系,因入蜀之战,得以产生了患难与共的效果,刘备上位汉中王后,迁都成都。汉中作为益州进取中原和防守的重镇,则必须有得力干将予以镇守,而魏延也于此次调动正式进入蜀汉高层的眼帘,而对于此次提拔,也可以说是出乎除刘备外所有人的意料。

    汉中王时期的魏延,与其说是蜀汉引以为恃的坚盾,不如说是刘备为了隐藏利刃,而刻意为之的剑鞘。说到魏延的任命,不得不的提魏延对刘备所说的“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句话,是因为受重命而壮自己气势的,夸张的手法的很满意。但也可从拒与吞,看出魏延对自己能力的定位以及御敌之策,而这恰恰是刘备赞许他的原因。魏延初生牛犊不怕虎,却还能清醒认识到曹操与自己的差距,对曹操以据险而守,对偏将在不失关城的情况下,尽可能出击消灭曹魏有生力量,这也切合刘备本身的想法,此话虽简单,却也使得刘备更加的放心。

    天有不测风云,吴蜀决裂关羽兵败身亡失去荆州,一切转眼成空,刘备不得不将战略中心,从北方转移到东方,也就是此时魏延真正意义上,坐实了蜀汉北方门户的重责,随着刘备的称帝,魏延升为镇北将军。可以说曹操时代,经历多次大战,曹操再无力西征,而曹丕时代,他更将战略重心定于东吴,故此,此时的魏延汉中防务,反而是极其轻松的。

    刘禅时代,诸葛亮受托孤之任总揽军政,由于刘备留下的摊子过于稀烂,朝中宿将也已近乎殆尽,以魏延蒋琬为首的中生代文臣武将开始正式崭入头角,时间推移到诸葛亮南征结束,蜀吴恢复邦交,钱粮兵甲已足,开始了其长达7年北伐之路。而魏延也在这7年中达到了其人生的顶峰,最耀眼的时刻是攻凉州,大破费耀和郭淮,郭淮可是后面屡败姜维的魏国后期名将啊,北伐一开始,魏延的身份无形的降低了,他更多时候充当一个先锋,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入川的时候,而且为伍的都是赵云、王平、张翼、高翔这些个人,赵云资格老不说,但魏延有自己的抱负,说伟大点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蜀汉统治后期,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朝中的主要矛盾,成为丞相孔明最为头疼的问题,五虎上将先后故去,蜀汉青黄不接,后继无人,魏延就成了军中最值得倚重的大将,在前线他屡立战功,与姜维相得益彰。而杨仪多年来一直负责蜀军北伐的后勤工作,能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保证粮草的正常输送,杨仪的确有他独到的才干。蜀国地小人少,在三国中实力最弱,而最弱的国家却背上了一个最为艰巨且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兴复汉室。

    诸葛亮11年的时间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穷兵黩武,蜀汉不论是财力,物力还是人力都受到了巨大的消耗,以至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城,附近的很多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面如菜色,民怨沸腾,如果统治阶级内部再起争斗,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诸葛亮在世时凭借自己在朝中说一不二的权力与威望,尚且费尽心机方能勉强平衡杨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旦自己驾鹤西去,以刘阿斗的软弱,根本无法控制二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斗。

    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魏延主动提出愿领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一举收复中原,诸葛亮出于谨慎考虑,没有同意这个冒险的计划。试想如若不是魏延的赤胆忠心使然,他怎么可能会主动提出这个让自己身陷险境的计划,换做别人,大多数都是要找借口推脱的,因为实在是风险太大。

    诸葛亮刚死,司马费袆去告诉魏延准备撤军的消息时,魏延的回答更铁腕“云何以一人之死而废天下事邪?”这个时候,蜀汉所有的将领,包括长史杨仪、司马费袆、护军姜维,都认为应该撤军了,而魏延不,他要留下来继续抗曹。我想在刘备和关张马黄赵死后,诸葛亮的抗曹决心,都未必有魏延坚定,魏延此时在蜀汉阵营中是最坚定的抗曹分子。

    然而一个一生为蜀国拼搏的人就这样被做掉了,在三国后期,魏延不能说是天下无敌,但也是鲜有对手,当马岱提着魏延得脑袋,去见杨仪的时候,杨仪一边用脚踩踏魏延的头颅,一边口中还念念有词“庸奴,复能作恶不?“可见杨仪杀魏延的真实原因不是魏延要反,而是他把魏延恨到了骨子里,不杀不足以出这口恶气,可笑的是杨仪自己都没想到他只是被安排了一个打手的角色,后来发现诸葛权利分给费祎和蒋琬两个人后,他后悔了。

    魏延死后,当年的手下败将郭淮雄起了,数次成为姜维北伐的障碍,那些当年随魏延打破郭淮的老兵们,此时看到姜维的败状不知作何感想。魏延死的时候爵位: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作为一个半路投靠的人,这样的官职已经不能再大了,他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一个良好的统帅,一个白痴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