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一世骁雄 > 第一百四十四章争先恐后

第一百四十四章争先恐后

    和州,右挟大江,左控昭关,天门峙其南,濠除环于北,历来是南北交锋的必争之地。

    从七月开始,先是原和州司马被都督府派来的牙兵所擒拿,然后顺腾摸瓜在他家搜出了赵德玉的亲笔书信。紧接着和州州城历阳就陆续开始开来了大批援军,以及大批的军械和守城物资。

    而在看到对岸有异动后不久,大都督武安侯傅津川也赶到了和州城,巡视防务。

    和州刺史、司马、别驾。以及历阳县令都出门相迎。

    在于众人寒暄过后,傅津川婉拒了宴饮,而是直接让新任和州司马刘克明带路,看了看和州的布防、军械、粮草以及城外各处要隘。

    “刘司马。”走在前头的傅津川突然叫到。

    “末将在。”身后的刘克明立马应声道。

    “和州城能守得住吗?”

    “回都督,城在人在。”

    刘克明是在江南吴王作乱之后才就被任命为和州司马的。也是边将出身,骁勇善战,善守城,曾在陇右以三百人守一戍堡,抵挡青唐五千大军十日之久。

    他本来在除州任职,原和州司马因为通敌被杀之后傅津川直接火速把他征调去了和州,就是因为他善于守城。

    “人在城在,人死了,城也得在。”傅津川看着不远处的江水,头也不回的说道。

    “诺,末将必保和州不失!”

    和州的位置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关系整个江淮的战略态势。因此除了和州城原来的州中兵马,傅津川又调了安国军三个都的兵力,七千五百人加强和州的防守。并且让安国军使檀珲就率领安国军另外两都,驻扎在历阳背后的乌江,作为援引。

    而后命禁军的武功中卫万余人驻扎在庐州与和州之间的含山东麓,以呈掎角之势。

    武功中卫指挥使杜佑人称“杜大刀”,军中悍将,善用长柄扑刀,与傅津川也是旧识——做过老国公的护卫,跟着老爷子打过不少仗,治军和用兵的本事也得过老国公的指点。

    他麾下的武功中卫,有满编三个都的重甲步卒,训练有素,算是禁军之中难得的精锐。

    “都督放心,只要叛军赶来含山大营,我定然让他知晓我杜大刀的厉害!”

    杜佑直接拍着胸脯道。

    傅津川正色道,“拜托杜将军了。”

    “大都督客气,有事只管吩咐。”杜佑不到五十的年纪,中等身材,一双手常年握刀的手一看就是练家子才有。

    部署完这些之后,傅津川又去了靖南军大营,查看新军的训练情况。

    在这里主持练兵的是都督同知陆庆,一个多月的时间,各部已经初步掌握了如何识别鼓角旗号。

    但离能上阵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八月底,傅津川刚回扬州,五郎和六郎,带着三个北境汉子,阿术烈、仆固怀安、乌思独吉,以及数百匹军马从运河乘船到了扬州。

    傅津川还是来扬州之后,看到军马多不堪用,也就是他带着六百禁军的坐骑,还算是不错。

    大部分军马...在河西都是当挽马的料。

    于是乎傅津川让自己的两个兄弟带着三个马背上长大的汉子去了朔方的军马场挑选了数百匹军马,还顺带从上京城又带了一批军械。

    傅津川来到牙兵营里,亲自看了看这批军马,用尾指扫了过马耳,马匹灵敏反应让他很满意。

    这些军马都是傅津川准备组建一支重装骑兵的。在战场上,重骑兵的作用母庸置疑,但对兵员素质和战马的要求也都非常高。

    现在马到了,而在一众江淮士卒中选拔出数百善骑者,也是矮子里面拔大个,毕竟这不是关中和陇右,也不是河北。

    “对了三哥,走到汴州的时候,河北的军报过来的,河北叛乱已经平定了,还有阿耶独骑出卢龙塞见燕王,逼退了燕藩的数万大军。”

    听到五郎的话之后傅津川直接呆住,“恒州之乱已经平定了?”

    “是三哥,程锦堂在灵寿,率七万大军打破贼军四万余众,斩首两万余...听说大军已经在路上了。”

    “这倒是好事...”

    恒州平定的消息绝对算是喜讯,而且英国公作为主帅半年之内就让一场数万人的叛乱消弭,简直就是功德无量。

    兵祸若是连绵日久,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恒州之乱没能波及太广,只限数州之地,又数月而定,朝廷的耗费就相对要少很多,也就可以少收些税赋...

    在傅津川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赵元殊也没闲着,通过提前布置好的暗桩,江南叛军的情报源源不断的从建邺城汇集如扬州城。

    一份江南叛军明确的行军安排,以及分兵概述的情报跨江而来,也正是揭开了南军与北军,也就是官军与叛军在喘息之后第二轮厮杀。

    “叛军如今分成两部,其中...吴逆率军六万余众,已经从建邺出发,随时准备渡江而来。另外一部七万余人,由叛将薛巨鳞率领,目前已经赶到宣州,应该是为了阻挡江州方向朝廷的大军...”

    为众人介绍军情的是谢安持,这为江南谢家的子弟在于傅津川一番密谈之后就成了都督府的幕僚,至于两人谈了什么旁人无从知晓。

    其他几个幕僚猜测,应该是都督看中了这位谢郎君的背景,以及他对江南情况的了解。

    当然几天下来,就连才高气傲的许应龙也不得不承认,这位谢郎君的确有些真才实学。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吴逆手中水军的舟船足有近千艘,吴逆为建邺留守的时候,手下就养了一支船队,经常出海做生意,因此富可敌国...而吴逆起事之后,又重金厚碌收买了不少江淮一代的水匪和海寇,因此吴逆手中最少有数百船只,其中的海船极大,甚至能跟官军的楼船一较高下...还有朝廷在越州、杭州、苏州、湖州等地也有数百艘运送漕粮的千石大船...”

    “好消息是,叛军军中的箭支不多,硬弩也少...”

    “朝廷水军大部都集中在江州,我扬州虽然也有一部,但只有舟船二百余,难以与叛军在大江之中水战,因此和州之战,只能待敌军上岸,先以和州坚城消耗敌军锐气,而后在令乌江和含山之军出击,将叛军赶下大江...”

    谢安持毫不怯场,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言谈之间举重若轻,风度翩翩,颇有些江南士人的风流气度。

    在他说完之后,傅津川和马巍都盯着舆图不吭声。

    半响,傅津川开口道:“马叔父可坐镇扬州,我去和州迎敌。”

    马巍道:“开什么玩笑儿,当然是我去迎敌,你坐镇扬州了,你是扬州大都督嘛...”

    傅津川想了想笑道:“既然我是扬州大都督,在扬州都督府辖下七州,自然是以我为主,叔父就请留下,听我安排。”

    马巍皱了一下眉头然后道:“你是扬州大都督,我是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堂堂禁军殿帅,比你这大都督职权还高呢,自然是听我的...”

    傅津川带:“叔父别忘了,我是江淮道行军副元帅,大元帅不在,江北战事自然是由我全权节制...”

    马巍突然意识到,傅津川说的是事实,他们之间还真有统属关系,他这个侍卫亲军司的都指挥使,在扬州地界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