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太阳光依旧顺着简陋的窗户照耀在里屋,听从老人的至理名言,洗去昨日整天的污垢,忘掉发生的一切,什么事情全部统统忘掉,只记住开心的事情,以及发生过让自己快乐过的事情,这样才如获新生。
出了房门,来到庭院,只见吴起正和几个小伙伴在一棵大树下玩打弹珠,很是快乐,自己忍不住步行了过去,看看他们玩的都怎么样,吴起看见了昨天晚上遇见的叔叔,有些不好意思,手法变得不准了,杜琳琅轻声告诉他,让他们好好玩,不用在意自己,这些孩子像是看见了不同于自己年龄一样的人物,变得有些怯懦与紧张,离开了原先的地方,吴起最小,跑得最慢。
就在几个孩童离开之时,杜琳琅于树下的一个石凳上翻开了“淬仙御体”,了起来,第一步“凝神”,“顾名思义,凝神讲的是专注于一件事情上,永远只关注一件事情,所谓一心不可二用,只有全神贯注于一物才能做到凝神,心无他物方为至清,秘诀在于做到无神之时有神,有神之时无神,才能无有神,无无神,凝聚起神人的力量,呼吸之间伴随天地律动,山川河流的奔腾不息,花草树木的生生不绝,云风万物的自生自灭,三界生灵的轮转轮回,盛衰荣辱的交续更替,都在凝神之中,只有做到凝神才能化解生与死的恐惧与无解,只有做到凝神才能切身体会到大自然的奥秘与神奇。”——凝神始篇。
现在就可以开始修炼了吗,说动手就动手,顺着清新的微风随之流动,任心灵游荡天际,感受海河波涛之深,青田净水滋养之恩,曾听闻名言,‘’比大海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心之所及,目光之远,顺人事以达君情,报重恩以飨人间,宇宙就在我们的心中,银河就在我们的目光之内。
杜琳琅依然在一块青石上打坐着,微风轻拂,只有美妙的感受,没有尘世的冗杂,时间似乎都在此刻静止了起来,只有彻底忘记掉时间才能真正的认知到时间,感受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吵闹,仔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它由内而外般的慢慢扩散,把它想象成水波的涟漪,一圈一圈的往湖岸边扩张而去,击打在湖堤之上,就像是轻轻的碰撞,空间似乎都是静止的,时间多么美好,尤其是在属于自己的生命时间里,我们也可以把时间想象成海边的波涛,不停的拍打在沙滩之上,也可以想象成激流捶打着礁石,那种声音,那种细微的律动,然后集中精力慢放细节,慢慢的,大自然才来到我的心里,一切都变得极为安静,没有杂念,只有前所未有的心安和宁静,人的境界也随之攀升。
“就是凝神吗?看来也不是很难嘛。”杜琳琅轻轻的思索着,继续修炼,精神越发平稳,没有波澜。心境也变得平和起来,整体素质真的有了很大的提升,自己已经初步悟透了凝神的秘诀,再需要做的就是更加精进自己的所学所得,打牢基础,对于以后的仙术修习都有着极其良好的作用,一定要打好基础,基础没做好,其余什么事情都是白搭,所以基础很重要,任何事都是如此。
“凝神在于全神贯注在一件事情上,别无二物则能做到有始有终,事无善始,人无善功,水利万物而不争,凝神在于如水一般,心境如水则心如止水,或是河流,或是江湖,或是大海,总之做人要像水一样,遇见什么样的地形就成什么形态,因地势的不同也随机转换着位置,往低处的河沟通衢流入,汇集成江河湖泊,最终利入大海,而成就水的伟大,凝神在于心境如水,就如凝结的冰块,透明光亮洁白无瑕,凝神就是凝心,心始则心生,凝心则凝神,心凝则神怡,心旷则神聚,百般始若,则自然之气应运而生,此乃仙术修习之始要。”——凝神初篇。
在树下的阴凉处简单的翻阅了看看后,才发现这本奇书真是大有作为,稍微大概的课几页后,自己的神情明显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真是寓教于乐,神书一般,创作出这本书的人一定是位大人物,后续章节现在自己还不宜再看,做好第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就在关上书籍而后,吴为提着鱼篓从河边回到家中,路过正在树下专心读书的杜琳琅,不禁感叹道:“小伯兄弟真的很爱学习吗,真不错,不像我这孙子调皮的很,从来不愿读书,他该向你学习才是!”杜琳琅谦虚道:“哪里的话,我只是偶尔得了闲暇看看一些江湖外传而已,没有学习这么讲的,您太自惭了!”吴为挺高兴的,今天收获的鱼货还真不少,看来这里的风水还是挺不错的。
二人会意,一起进入庭院,准备下午餐的食物,这时吴起回到家中,带来了一位十几岁的小子过来,准备一起吃顿饭,那小子慌张叫了起来道:“大爷爷,不好了,村里的羊又被一些野兽吃掉了!怎么办啊!”吴为道:“又是狼兽所为?”估计是的,两个小子齐声点头。
杜琳琅又道:“狼兽是什么东西?”吴为才道:“是这片地方的一种猛兽,经常骚扰咱们村庄,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根本难以根除,那种兽似乎是吃了一种化灵草,形成了意识,能像人类一样思考,这真的太骇人听闻了,那兽真可怕!”杜琳琅道:“村里的羊就是那种狼兽吃的?”吴起不解的看了看两位大人说起来,“狼兽为什么要吃羊呢,它很饿吗?”杜琳琅不禁为小孩子纯洁的思想所感动,连野兽都被欲望裹挟着,更何况能行走思考的人类呢。
杜琳琅道:“此兽居于何处,我去打听打听,让它不要再来你们村,顺便让它见识见识人类的厉害,使它胆寒,让它再也没有胆量来这里,怎么样!”又来了几个村里的大人们和一些后生,在村里唱着大诺,轮番感激杜琳琅热情的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