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我生在局中了。”
辛弃疾叹气道:“我年轻时,也对朝廷对我的任用极为不满,为此心生怨气,自认怀才不遇。”
“当时,我只想着无论做什么,好歹也算是能为百姓和大宋效力,这才接下,这才无论担任什么官职,都尽心竭力的做好,为此一日不敢怠慢。”
“现在看来,朝廷最开始对我的任命,的确有他的考量,要恨,还是得恨那张安国!”
一提到张安国,辛弃疾就火不打一处!
要是义军和朝廷军里应外合来一波,先不说别的,他定然能获得更多的信任,虽说之后那些有私心的人肯定还会排斥他,但那时宋孝宗在位,有他的信任无论如何也会好过点,总不至于一辈子都憋屈。
江逸正色道:“先祖,您确实是怀才不遇。”
“无论朝廷出于怎样的考虑,您怀才不遇乃是后世公认的事情。”
“就算朝廷要考验您的忠心,也没有十几年都不予以重任的。”
“晚辈认为,宋孝宗之所以没有让您北伐的意思,关键在于,您和他,乃至于朝中其他主战派的理念不同。”
江逸徐徐道:“在北伐这件事上,您主张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再出击,绝不能草率出兵,急于求成,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但朝中的主战派都认为,一定要尽快发动战争,最好马上就北伐,可以的话明天就出兵!”
“宋孝宗也是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他也恨不得能够马上就血洗靖康之耻,收服失地,因此在大量速战派的叨叨下,很容易就热血上头。”
“于是,在您二十四岁,还是江阴签判那一年,宋孝宗刚继位第二年就任用老将张浚北伐!”
“在北伐初期一切顺利,但很快宋军将帅不和,在撤退过程中遭遇金军追击,导致了符离大败,最终双方签订‘隆兴和议’。”
闻言,辛弃疾叹气道:“陛下胸有大志,可惜在此事上,着实太急了。”
“是的,孝宗当时为防止反对派干预,径自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给张浚和诸将下达了北伐诏令!”
从这就可以看出宋孝宗的魄力了,赵构前不久还对他说,北伐的事情等他死了再说,结果孝宗刚登基,皇位都还没捂热就去打赵构的脸了。
欸!
你反对是吧?
行,那朕就绕过你,连带三省和枢密院都瞒着,看你们怎么反对!
就这举措来看,也难怪宋孝宗能理解辛弃疾藏金牌的事情,这两的行事风格简直如出一辙。
要知道赵构当时虽然退位,但还是掌握了核心权力,孝宗虽然看不惯但也没办法,干脆来个先斩后奏。
这波不仅秀翻了赵构的脸,还把当朝丞相史浩给气离职了!
但宋孝宗丝毫不慌。
行,你离职是吧?
朕就罢免了你!
事实上,当时宋军还真有一定的战力,以张浚为帅,以李显宗和邵宏渊二将为主的二路大军,一出手就把一个州给打下来了,但邵宏渊简直是徒有虚名。
李显宗赢了一路之后,他在另一路居然久攻不下,李显宗就派自己那路的降卒去劝降另一路,成功之后,邵宏渊就因为功劳不是他的,开始怀恨在心。
后来,金将纥石烈志宁率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这个州,李显忠又胖揍了他们一顿,逼得金军不得不出动十万主力过来。
李显宗丝毫不怂和他们陷入苦战,结果邵宏渊这猪队友不仅按兵不动,居然还对部下说:
“打什么打啊,这么热的天,我们摇扇子都还嫌不够凉快,何必在这大太阳底下拼命呢!”
这一说,他的部下马上就没斗志了,硬生生看着李显宗部挨打。
等到了晚上的时候,邵宏渊部里的军统制周宏居然还擂鼓呐喊,说什么金军来打他们了,搞得毫无心理准备的宋军遂不战自溃。
最终,金军乘虚攻城,李显忠依然不虚,率部杀敌两千余,可最后还是难阻溃败,只得长叹一句:“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挠如此!”
于是,他只能率部撤退,但还没走出多远,宋军就全线崩溃,军资器械丧失殆尽。
所幸金军不知底细,没有贸然追击,宋军才在淮河一线站住了脚跟,因在符离郡,故史称这场溃败为“符离之溃”。
最后,逼得宋朝不得不和金人签下‘隆兴和议’,割让了秦州、商州、邓州、唐州、海州和泗州。
邵宏渊因为此战,被降阶官为武义大夫,建康都统制职务依旧。
次年,他又被贬为靖州团练副使、南安军安置,并追回其曾盗用的库钱,可见邵宏渊的手脚也不是很干净。
“在此事上,丞相史浩是对的。”辛弃疾忽地说道。
“是的,他看出了张浚有中兴之心,但没有中兴之才,对北伐一事也主张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江逸微微诧异,归正人这个概念就是史浩提出来的,中原无英雄也是他说的,可这会先祖居然为他说话了。
“若孝宗皇帝能听史浩此言就好了,也不至于北伐徒劳无功,还割让那么多州群,打没了许多好不容易积攒了军队。”
辛弃疾叹气道:“可惜,当年的孝宗,亦是年轻气盛,听不见我们的忠言。”
“后生,我问你,后世的百姓,究竟如何?”
辛弃疾看向江逸,目光闪烁中带着忐忑:“版图可都收回了?”
“可还有异族占领我们的国境?!”
对此,江逸果断摇头:“没有异族占领!”
“请先祖放心,后世绝不会再失去任何一寸的土地!”
“后世之领海、领空、领地,皆不容一丝一毫的侵犯,也没有人敢侵犯!”
江逸右手一挥,时空之镜骤然浮现,并快速扩大,很快将他和辛弃疾都包裹住。
辛弃疾惊异无比,抬眸转身,四处张望。
周围的一切瞬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仿佛置身在了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