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朱由检及其后妃去“鲁班门”散心,却见朱由校在捣鼓“新武器”,竟是后世的“加特林机关枪”。
“敢问兄长,您这是要重新改良‘多眼连珠铳’?”崇祯帝及其后妃们大感疑惑,毕竟朱由校还未踏足修真前,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木匠皇帝”,不仅木工手艺极其了得,而且心灵手巧,善于仿制,改进和创造。
“哈哈,然也!”朱由校也不打算藏着掖着,接着手掐法诀一后摇身一晃,就变出十几个玉自己一模一样的“法术分身”出來,也纷纷口吐火焰,或变化肢体,或直接伸手去抓那被烧得通红的铁块,拉扯塑形。
只见那些分身们有的在制造“枪管”,有的制造“齿轮”,有的制造“转轴”,有的制造“子铳”……忙的不亦乐乎,约么半个时辰后,一架类似小马车的九尺长“多眼连珠铳”被安稳地放在两个木轮架子上,古怪得很。
“咯咯,不知伯伯捣鼓出这玩意儿有何作用?铳不像铳,炮不像炮,而且还那么多管子,怎么撸管?”
皇后小嫂嫂与姐妹们见了眼前的“新式武器”后皆秀眉微蹙,不知怎么评价?只好纷纷转向朱由校了。
“哈哈,小嫂嫂们莫急,且看为兄给你们演示一下!”话音一落,双手一挥便放出两道法力,如狂飙过境,瞬间将前方千步之内的一切人和物强行挪开,接着心念一动就将周围护卫门的盾牌和盔甲全部没收。
就在侍卫门惊慌失措之际,只见几十面盾牌和几十副盔甲纷纷从天而降,落在前方八百步和九百步之处。这时,朱由校心念一动,便有四个“法术分身”上前操作“新武器”,一人负责瞄准摇动转把,三人装弹。
“哆哆哆——哔哔哔,哆哆哆——哔哔哔,哆哆哆——哔哔哔……”数息之间,之前这“新武器”前端浓烟狂喷,而八九百步开外的盾牌和盔甲竟然瞬间被打成了筛子!枪声如同后世“炮机”或“电钻”,子弹声尖锐。
“呃……这……朕没想到这世上竟还有如此强悍之‘大杀器’?若被凡人掌握,那岂不是能威胁到神仙了?”
“哈哈,老弟,觉得如何?这‘多眼连珠无敌神威火铳’不赖吧?”朱由校得意道:“此‘火铳’出自我‘鲁班门’,那以后就叫它‘鲁班铳’得了!有此无敌火铳在手,管他蒙古骑兵还是倭寇海盗,全都给打成筛子去!”
其实,在异时空的西元19世纪,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时,美国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关枪的设计。不过,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关枪才受到军方重视。从西元19世纪中期到西元19世纪末,正是世界各国开发高射速武器的盛行时期?。这期间,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连发机枪,提高了火力密度。
美国人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年轻时,就对机械设计有浓厚兴趣。他经常协助其父亲制造各种机械和工具,而自己也曾发明过棉花种植机、船用螺旋桨等机械设备。在他17岁时,他甚至还申请了水稻种植机(插秧机)的专利,并在当地推广应用。加特林的经历和智慧,为他之后的枪械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在美国的“南北战争”时,加特林就了解到,当时士兵使用的枪需要手动装填火药和弹丸,使得不少士兵还没来得及装填第二发子弹,就已被敌人击毙。于是,加特林想“如果能够发明一种连续射击的武器,让一个人发挥一百个人的力量,对战争形态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从那时起,加特林决定研制一款新武器。
西元1861年夏天,加特林开始设计构思“转管机枪”,在书籍中了解到左转轮枪转膛发射的原理后,他从中获得灵感:“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并在每根枪管中设置出独立的击发装置,就可以完成连续射击。”这就是他设计和制造“加特林机关枪”的最初灵感,也是加特林的重大发现。
在研发过程中,加特林将多根枪管“捆”成一圈,通过曲柄摇动圆筒旋转,让各枪管在旋转中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使火枪射击的间隔时间大为缩短。新型机关枪的设计图纸完成后,加特林让迈尔斯?格林伍德公司制造了6挺样枪,但在一次火灾中,样枪和设计图纸竟然意外的全部被烧毁了。
这突如其来的挫折并没有打倒加特林。随后,他继续设计研制机关枪,又花费几个月的时间,重新设计图纸,让另外一家机械制造公司生产了12挺样枪。在这过程中,加特林也尝试过制造出两样“机关枪”。
在试验样枪过程中,加特林发现当时使用的纸壳枪弹的弹壳十分脆弱,使得机关枪在高速射击的情况下,存在火药燃气泄漏的问题,甚至还很容易造成枪弹卡壳。为此,加特林采用了非主流的金属弹壳,这才得以使高硬度的弹壳与高射速的“加特林机关枪”相配合,并彻底解决了子弹卡壳的老问题,获得成功?。
“加特林机关枪”设计出了每发子弹的连贯射击,其中包括了两点“转管机关枪”的设计特点:一是提供了锁膛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二是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随后的所有与“加特林机关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申请获得专利了。看来,在当时欧美各国,对新技术“申请专利保护”也非常重要。
西元1865年,“加特林机关枪”作了进一步改进;西元1866年,“加特林机关枪”装备给了美国陆军;西元1865年以后,“加特林机关枪”由最初的4管改为6管;西元1867——西元1868年,“加特林机关枪”的枪管又增加到了10根,并开始分发给美国的边防部队;
西元1870年,英国政府经过对比试验后,经过美国公司授权并收取相应的专利保护费后,也在英格兰建立分厂并大量生产加“特林机关枪”。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购买了“加特林机关枪”,并更名为“戈洛夫机关枪”。从西元1884年开始,世界各国都采用管退式、半自由枪机式等自动原理的自动武器陆续被发明。
同这些单管自动武器相比,加特林转管机枪的优势不复存在,但缺点却更加明显。西元1903年,理查德?乔丹?加特林逝世时,其所发明的“多管手摇式转管机关枪”已基本消失了。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军队转而使用起了自动武器,如管退式“马克沁机关枪”,导气式“勃朗宁机关枪”和“哈其开斯机关枪”等等。
再后来,由于“机关枪”技术更新迭代,导致许多“老古董”一般的“加特林机关枪”被当作了废铜烂铁,彻底销毁,另一些则被湮没在了积满灰尘的仓库中,或被发掘利用在博物馆、私人收藏馆中进行展览罢了。
西元1884年,旧中国的大清王朝开始在“金陵兵工厂”仿制“加特林1883”型机关枪。当时,中国仿制的“加特林机关枪”,将原来“加特林1883型”机关枪的“三轮模式”,改为了采用中国独轮手推车式样,不仅轻巧灵活、价格低廉,而且也国旅联更适合中国地理特点和国情。
西元1883年以后,加特林改进了老式机关枪,发明了利用“压缩空气”和“火药燃气”驱动,以实现“自动循环”的“转管机枪”。据史料记载,“俄土战争中”曾有8个连的俄军使用加“特林机枪”,相当于每个连50挺。
西元1879年的“祖鲁战争”,英国军队借助“加特林机关枪”,主宰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另一支英国海军部队开始在其船只上安装加“特林机关枪”,以增强舰船火力。
直到西元19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由于“马克沁机关枪”的问世,更加笨重的“加特林机关枪”才被挤出战争的历史舞台。“加特林转管机关枪”从诞生之日起,其工作原理就决定了其具有能连发射击,火力猛等优点,但也存在重量大、占地方、机动性差等缺点。
正如许多其它发明一样,在军用领域,“加特林转管机关枪”是“早产儿”,因为当时世界主流军事思想还没有为其诞生做好准备。
西元1862年,全世界各国军队并不存在对“转管机关枪”的战术需求,因为当时军队还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将一挺机枪作为高效火力来使用,而是将“机关枪”用在步兵进攻中,作为近距离支援武器的思想。
直到西元1898年,才由美国陆军进行了论证,甚至后来在“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陆军都还经常采取大规模步兵集群冲锋的战术。可见,直到20世纪初,很多国家都还对机枪的威力不够重视。
更为不幸的是,就在“加特林”和其他的天才发明家们,在不断解决技术难题,并努力完善各自发明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掘好了“坟墓”,因为当手动武器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就为“自动武器”的出现创造了成熟条件。也就是说,又要是半自动机关枪必须要向着全自动填装弹药的“机关枪”转变了。
在当时,“加特林机关枪”在战场上高光亮相,皆因其采用独特的多管旋转设计,且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发装置,与当时的单管填弹式各种火枪相比,“加特林机关枪”具备绝对的火力优势。其射速高达每分钟200余发,在当时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丙夜也让其设计者“加特林”获得40多项专利,成了“机枪之父”。
直到西元20世纪初,“加特林机关枪”才逐渐被淘汰,究其原因,一是“加特林机关枪”操作需要4个人才能完成,而稍后出现的“马克沁机关枪”只需要2个人便可以完成,即一人负责添加弹药,一人管瞄准射击。
二是射速问题。“加特林机关枪”虽然每分钟能发射200甚至400发子弹已经很快了,但其他“机关枪”例如“马克沁关枪”的射速可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三是“加特林机关枪”的体积和重量都远在其别的机关枪之上,故必须架设在高耸的大型轮架上才能保证稳定射击,这就使得其机动性和隐蔽性无法与别的机关枪相比,射手在战场上容易遭到敌方炮击而亡。
“加特林机关枪”是最早出现在战场上的高光亮相的“半自动化武器”,采用独特的多管旋转设计,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发装置,与当时出现的所有单管填弹式火枪相比,具备绝对的火力优势,射速绝对惊人!
“呃……多眼连珠神威无敌火铳?鲁班铳?果然是我大明所有‘火铳’中最强大杀器啊!还得赶紧装备!”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