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讲到崇祯帝开始改革,主要是施行“太祖”、“太宗”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策略,只是多一条娶妻而已。
说到明朝,世人皆知的一个事实就是,明朝的“亲王”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并且这些人都是吃闲饭的。可以这么说,明朝的衰弱以至于灭亡,都与这些数量庞大的“社会蛀虫”有很大关系,毕竟需要财政供养。
虽然说“亲王”数量庞大,但到了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这些“亲王”所剩下的家族已没多少家了。
根据史料来看,明末总共就只有30“藩国”,而到了明朝灭亡之际,也只有25位“亲王”以及1位非“朱元璋直系”的“靖江王”尚且存在了。至于他们分别是谁?除了朱元璋的后裔外,就只剩下他大哥的一个后代。
“明太祖”朱元璋一脉的“亲王”最多,毕竟“老朱家”就是靠这个在家族中排行第八的“朱重八”撑起来的。
明朝从朱元璋的“洪武朝”开始,后来经历了“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共13朝后,才来到“崇祯元年”。
在大明帝国的14任“主人”高座“龙椅”之际,皇帝的子嗣情况,也就是最终确定亲王存在数量的情况。
在这14朝当中,毫无疑问,“明太祖”朱元璋作为第一个皇帝,也是明朝最开始实行“封王”的皇帝,子嗣情况以及册封的情况则是最明显的。因此,有必要单独来讲一讲“朱重八”或曰“朱八八”这一脉子嗣情况。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们,绝大多数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再算上低阶侍女和普通宫女,则皇帝们能拥有的异性伴侣数量多大几千上万甚至几万人,而皇帝老子是无论如何也忙不过来!
打个比方,一个皇帝除上朝期间、处理政务和吃喝拉撒睡之外,一天还有一半时间能用来连续不停地搞女人,为了保证有情调和有效果,每次同房半个时辰算,一天最多能搞定十个女人,一年才能轮一圈。
但这种超负荷运转,很容易造成皇帝们“精尽人亡”,毕竟人体最大的泄气就是“射精”,而皇帝也是男人,也具有“男人的通病”——“广种薄收”。因此,为了达到传播基因并繁殖后代的效果,也会跟动物一样。
不过,能进入皇宫的女人们何尝不是迎合了皇帝老子的心理?于是,无论是太后、皇妃、昭仪、才人,甚至连宫中最普通的底层宫女,为了博取一个能被皇帝老子宠幸的机会,都在明争暗斗,各尽所能。
因为女人其实是一种比男人更危险的动物,因为一旦怀上了皇帝的“龙种”,说不定就能生出“皇子”,最不济也能生出个“公主”,从此命运天翻地覆!更恐怖的是,宫女的儿子将来万一做了皇帝,她就是太后!
纵观中国历史,“太后们”的权力极大,尤其是在“子少母壮”的情况下,几乎整个国家都处于“太后”的掌控之下,谁敢不服就杀谁,想睡多少男人就睡多少男人,尤其是武则天与慈禧,对和尚、洋人也不放过!
因此,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其实都是动物,只不过并非普通动物那种简单的交配繁衍关系,而是热衷于权力争斗的“万物之灵长”!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而“人类社会”的本质却是“阶级性”。
是故,“儒门孔教”倡导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完全错误的,而“性相近,习相远”却是完全正确,因为此符合“玄门道教”关于“大道无情,以天地万物为邹狗”的看法。正因如此,皇帝及其女人们繁殖后代,乃各取所需而已,并未证明“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正确与否与孰优孰劣?其本质就是要牢牢把控阶级统治地位!
当然,受“玄门道教”与“沙门释教”影响,皇帝老子误以为自己能凭借“天下第一”身份,将自己的“凡人之躯”强行提升为“修真者”,便求仙问道和乱吃丹药,拼命双修并乱搞女人,追求长生不老,却害死自己!
“洪武皇帝”朱重八共有26个儿子,其中长子即“太子朱标”早死,幼子朱楠也早夭,都没有封为“藩王”。
作为太子的朱标早死后,朱元璋竟然打破“父传子,家天下”的惯例,硬是把皇位传到长孙朱允炆手上,结果让最有出息的儿子“老四”朱棣火冒三丈。于是,“燕王”朱棣趁侄子削藩之际,发动了“靖难之役”。
因建文帝“削藩”操作过猛而得罪了天下所有的“叔叔”们,结果被“四叔”打来时,没人愿意派兵来帮,因此被“四叔”轻松击败并丢了“皇位”,将到手还没捂热的“至高皇权”拱手相让,证明政治的本质是权力争斗!
成功登基入承大统之后,“老四”朱棣改元“永乐”,成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所以也是可以单独拿出来。
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们当中,除掉“老大”朱标、“老四”朱棣、幼子“朱楠”3人不算,共还有23个藩王。
在这23人当中,九子“赵王”、二十二子“安王”、二十四子“郢王”都绝嗣了。八子“潭王”牵扯谋反案,惶恐自尽。七子“齐王”、十九子“谷王”作乱被废。十二子“湘王”反抗建文帝削藩,愤而自尽。十五子“辽王”、十七子“宁王”、二十五子“伊王”的后裔们犯法,被皇帝废藩,贬为庶人。也就是说,各地“藩王”心怀鬼胎。
因此,在朱元璋一脉当中,有10个藩国在“崇祯元年”时都已经不复存在了,仅剩下13个“藩国”分别是秦、晋、周、楚、鲁、蜀、代、肃、庆、岷、韩、沈、唐。而在这13个“藩国”当中,还有“秦藩”的“秦肃王”朱谊漶,薨于万历四十六年(西元1618年)。
而那“秦藩世子”朱存枢历经十年等待,在“崇祯元年”时尚未袭封,因此,“秦藩”此时也无亲王在位了。
其余的12个“藩国”,当时都是有“亲王”在世的。其中,分别是“晋裕王”朱求桂,却薨于崇祯三年(西元1630年)、“周端王”朱肃溱,却薨于崇祯八年(西元1635年)、
“楚王”朱华奎,却薨于崇祯十六年(西元1643年)、“鲁宪王”朱寿鋐,却薨于崇祯九年(西元1636年)、“蜀王”朱至澍,死于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代康王朱鼎渭,薨于崇祯二年(西元1629年)、
“肃王”朱识鋐,死于崇祯十六年(西元1643年)、“庆王”朱倬漼,死于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
“岷王”朱禋洪,薨于崇祯元年(西元1628年)、“韩王”朱亶塉,死于崇祯十六年(西元1643年)、
“沈王”朱效镛,于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失踪、“唐端王”朱硕熿薨于崇祯二年(西元1629年)。
可以,说朱元璋一脉的“藩王”情况最复杂,24个封王的儿子当中,只有朱棣入承大统,还有10个“藩国”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13个“藩国”虽然存在,但有一个在崇祯元年就没了“亲王”,此时仅存12位亲王。
“建文帝”朱允炆一脉,在“靖难之役”中的一场大火之后就杳无音讯了。所以,“建文帝”一脉也是没有“藩王”延续下去的。
“燕王”朱棣虽然入承了“大统”,可朱棣在“靖难之役”后,虽已成为了皇帝,但再也没有生下过子嗣,就算他从“乌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一带请来“藏传佛教”的高僧“欢喜佛”供奉着,也没能保佑他把后妃、宫女们的肚子搞大。因此,朱棣在郁闷之际便想到了“玄门道教”的“阴阳双修”,便斥巨资打造了“武当山祖庭”。
“永乐皇帝”朱棣仅有三子封王后延续下来,而长子朱高炽继承大统。次子朱高煦(汉王)因为在朱瞻基一朝谋反,被朱瞻基所杀后将其“藩国”撤销。因此,朱棣只有幼子朱高燧(赵王)一脉得以延续,并在“崇祯元年”时,其在位的亲王是“赵顺王”朱慈?其薨于崇祯二年(西元1629年)。
仁宗一脉共有10子,除朱瞻基继承大统外,还剩下9个“藩王”,但三子“越王”、四子“蕲王”、八子“滕王”、九子“梁王”、十子“卫王”皆绝嗣,故其“藩国”未延续下去,到崇祯元年时,仅有4个“藩国”存在而已。
尚且存在的4个“藩国”分别是郑、襄、荆、淮四个。到“崇祯元年”时,四个藩国也只有3个亲王在位,其分别是“郑敬王”朱载壐,薨于崇祯十三年(西元1640年)、“襄忠王”朱翊铭,于崇祯十四年(西元1641年)被张献忠所杀、“荆王”朱慈烟,薨于崇祯十五年(西元1642年)。
“淮王”朱翊钜已去世,“淮藩世子”朱常清尚未承袭王位(西元1631年承袭),故“淮藩”无“亲王”在位。
“明宣宗”英年早逝,仅封了朱祁镇一人,结果朱祁镇后来承袭大统并成为皇帝,所以“宣宗一脉”,在“崇祯元年”时,已经没有“藩国”以及亲王存在了。到了“明英宗”在位期间,共有8子封了“藩王”。
其中,失而复得“太子”之位的朱见深继承大统,剩下7子封王,还有四子“许王”、五子秀王、八子忻王绝嗣、九子徽王后裔犯法,被废藩,所以到了“崇祯元年”时,仅有3个藩国尚存,分别是德、崇、吉。
三个“藩国”都有亲王在位,分别是“德王”朱常洁,却薨于崇祯五年(西元1632年)、“崇王”朱由樻,于崇祯十五年(西元1642年)被贼首李自成所杀、“吉王”朱由栋,薨于崇祯九年(西元1636年)。
“明宪宗”一脉共有10子封王,除去四子“兴王”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继承大统做皇帝之外,还有五子“岐王”、八子“雍王”、九子“寿王”、十一子“汝王”、十二子“泾王”、十四子“申王”等共6个“藩王”皆绝嗣。
所以,到了“崇祯元年”时,尚且存在的“藩国”只有益、衡、荣三国而已。三国当中,“衡宪王”朱常??已去世,“衡藩世子”朱由檡尚未即位(到了西元1632年才即位),故“衡藩”无“亲王”在位。
剩下的2个尚存的“亲王”分别是“益定王”朱由本,却薨于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荣宪王”朱由枵,薨于崇祯二年(西元1629年)。由于孝宗次子蔚王早夭,武宗绝嗣,所以两个皇帝都没有留下藩王延续。
“明世宗”共六子封王,除了“裕王”朱载坖后来承袭大统外,其余的四子中,“景王”绝嗣、五子“颖王”、六子“戚王”、七子“蓟王”、八子“均王”均早夭,所以到了“崇祯元年”,世宗一脉也没“藩国”和“亲王”存在了。
穆宗一脉长子“靖王”早夭,只有四子“潞王”延续下去,在“崇祯元年”时,尚且在位的“亲王”是“潞王”朱常淓,其投降清军后,与朱由崧于南明弘光元年(西元1645年)四月连同其他七个王都被清军无情杀害。
神宗一脉共7子封王,其中次子“邠王”、四子“沅王”、八子“永思王”早夭。到“崇祯元年”时,只有福、瑞、惠、桂4藩存在,在位的“亲王”分别是神宗三子“福王”朱常洵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被李自成所杀、
神宗五子“瑞王”朱常浩,在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被张献忠所杀、神宗六子“惠王”朱常润,于弘光元年(西元1645年)被清廷杀、神宗七子桂端王朱常润瀛,于弘光元年(1645年)十一月病薨于梧州。
光宗一脉除了“信王”即“崇祯帝”朱由检承袭大统之外,次子“简王”、三子“齐王”、四子“怀王”、六子“湘王”、七子“惠王”共五子皆早夭。所以,到了“崇祯元年”时,“明光宗”一脉就已经没有“亲王”存在了。
诡异的是明朝唯一一个非朱元璋后裔的藩王“靖江王”,作为朱重八大哥的后代,却从太祖侄孙朱守谦始封后,居然一直延续到了“崇祯元年”。此时在位者是“靖江荣穆王”朱履祜,薨于崇祯七年(1634年)。
虽说明朝的“藩王”们生活条件十分不错,并且还无忧无虑,可经过数百年传承后,还是有很多“藩王”因各种原因搞垮了自己的祖业。到了“崇祯元年”时,再加上皇帝老子决定给他们这些“宗亲”集体断奶,苦也!
“他朱由检是‘老朱家’的子孙,难道本王就不姓朱了?”众藩王们在接到“圣旨”后,第一时间不是“领旨谢恩”,而是嚎啕大哭,如丧考妣,毕竟“削藩”就意味着“亲王”们命运资格凭借“宗亲”获得生活保障,绝望!
绝望之余,众“藩王”为争取属于自己的“寄生权利”,便暗中相互勾连起来,与各地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们共谋对策,准备伺机而动。然而,殊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明朝中央政权倒下,则他們死的更快!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