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镇伐蜀失利,最终不甘而亡,这让郭榕感到损失了一条臂膀,也让大许被天下诸侯轻视,开始对中原虎视眈眈。在天下诸侯之中,对中原有企图心的,除了蜀国的王元仁,就是江南的虞璟,还有身处草原的郁久律忽必赉。
王元仁屡次北伐,企图心最为明显。虞璟攻打殷国和楚国,也可以看出其野心。郁久律忽必赉对河北步步蚕食,其目的也是昭然若揭。作为大许皇帝,郭榕是一个锐意进取之人,决意征伐以改变大许的处境,还想要统一天下,因此多次向大臣们询问良策。当时,这些大臣多不主张用武,认为应以文治为先。只有王普等少数人讲求用兵之策,而王普则主张先取江淮。郭榕听了他的建议后,十分赞同,就常与他商议天下大事,感到很满意,便下决心重用王普。
郭榕决定先向南用兵,无疑就让郁久律忽必赉有了积蓄实力的机会,也让代国皇帝白钧松了一口气。自从郭榕即位之后,白钧担心郭榕不认郭成与自己达成的默契,因此一直惴惴不安,如今得知与大许的和平可以继续下去,终于可以安心吃饭。
代国所占之地凋敝不堪,白钧这些年励精图治,也只是稍有改观而已,只有保持与中原的和平,白钧才能全力发展农耕。
代国仅有一府八州之地,国小民弱,为了得到契烈的保护,每年向契烈进贡大量财物,使得原本不富裕的代国雪上加霜,好在白钧提拔的宰相郭千秋善于敛财。
郭千秋有一个好友在五台山为僧侣,拥有大量信众。每次郭千秋的好友在寺中讲经说法,都会获得大量的布施,这就让郭千秋有了开源的新思路。郭千秋招募了一批善于讲经说法的僧人,让他们和自己的好友一起在五台山说法,所获的信众布施一大部分都被充为国用。除了利用寺庙,郭千秋还在代国境内开银矿,增加国用,还从契烈走私马匹,增强军力。郭千秋种种举措,增加了代国朝廷的收入,但是无法完全改变代国府库空虚的现状,毕竟代国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纵然有了一位能干的宰相,代国的命运,白钧也是心知肚明,恐怕灭亡之日不会太远。在代国内部,有一部分主张在契烈的帮助下,与中原开战,通过掠夺中原财富以强大自身。白钧对持这种主张的人说:“此计无论胜败,都是自取灭亡。”
作为代国皇帝,白钧对代国实力再清楚不过。虽说代国有大乾大契烈国的保护,但是郁久律忽必赉有至于混一天下,如果他愿望达成,一定不会让代国继续割据一方,所以依靠契烈自保可以,但是帮助契烈夺取天下是自取灭亡。思来想去之下,白钧明白只有维持现状最为有利,天下一统,代国必不会继续存在。
郁久律忽必赉统一天下的志向已经昭然若揭,对于代国的态度也逐渐有了变化。在契烈内部就有人提出白钧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应当将代国的一府八州改为契烈朝廷直辖,不再继续扶持白钧。郁久律忽必赉虽然没有接受这样的建议,但是也没有明确反对。
为了试探郁久律忽必赉的态度,白钧派人前往契烈,请求烈加封白粲。自从白粲当上太子之后,契烈屡次指责白钧不应该在不做汇报的情况下就做出如此决定。白粲是白钧册封的皇太子,请求契烈加封就是想看契烈对于代国未来的态度,结果郁久律忽必赉对代国使臣说:“当初白钧没有向我禀告就擅自封白粲为太子,现在我没有可以再加封白粲的地方。”
为了得到契烈的原谅,白给写了亲笔信,里面提到“父为子隐”,把契烈当成是代国的父亲,希望契烈出于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赦免自己的罪过。这封信送到契烈之后,郁久律忽必赉沉默以对,并没有表现出对白钧的谅解。
自从与契烈产生矛盾,白钧对未来的担忧与日俱增,逐渐感到身心俱疲,对朝政也没了兴趣。于是白钧下令白粲做皇太子总管代国各项事务,将国事委托给他。在委托政务给白粲后,白粲就和宦官卫贵勾结,由于群臣的奏疏都是先由白粲处理,再由卫贵送呈白钧。白粲与他勾结之后,大部分事情多不报告白钧,白粲只以自己喜恶去议决事项,还借机处死了与白粲不和的七名官员。
宗室白易、御史大夫程元达联名上表劝白粲不要宠信宦官。白粲接到奏疏之后,将其亲手撕毁,白易于是怨愤而死,陈元达愤而辞官归隐。自此以后,朝廷在卫贵和白粲等人把持之下变得纲纪全无,官员大部分只知道奉承太子以求自保,好在可汗左右辅白锜和白镐和同平章事郭千秋都尽心尽力,白粲和卫贵的胡作非为,不至于影响大局。
代国政局出现如此的变化,作为代国的保护者,契烈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反应。郁久律忽必赉其实已经有了吞并代国一府八州的打算,只是没有合适的理由。如今代国出现这样的情况,郁久律忽必赉就打算派兵前往太原,废除白钧的皇位,结果被陈诩阻止。
陈诩对郁久律忽必赉说:“如今天下还没有统一,陛下不可以做背信弃义的事情,代国与契烈君臣名分早已经确定,现在不宜改变。”
郁久律忽必赉觉得陈诩说的有道理,打消了原本的想法,改成派人到代国,谴责白钧不理朝政的行为。白钧战战兢兢跪接郁久律忽必赉给他的诏书,表示自己得了重病,无法理政,才让太子监国,请求郁久律忽必赉能够体谅他的决定。
契烈的使节没有给白钧好脸色,宣读完诏书之后,就回到馆驿,几天后带着白钧送上的贡品回到契烈。郁久律忽必赉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南下中原上,于是接受了白钧的贡品,没有继续为难白钧,白钧这才松了一口气,可以好好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