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衣纁裳 > 大郯风云 第247章 林思齐

大郯风云 第247章 林思齐

    石文瑭带着冯寿的承诺走了,原想着自己的皇位可以顺利的传给自己的儿子,使大郯成为自朱光称帝以来唯一一个做到由亲儿子合法继承皇位,并能坐稳江山的王朝,可惜最终石文瑭还是失败了。

    国家的治乱兴衰,虽说有众位大臣帮着君王治理,但是到头来最重的担子还是在君王的身上,冯寿考虑国家处在强敌环饲之中,此时不能由小孩子继承皇位,也不无道理,作为大雍和大郯两个王朝的宰相,冯寿的做法在他看来也是为了天下安宁。

    天下安宁是许多人的期盼,但在乱世,百姓获得一份安宁颇为不易。为求一份安宁,许多百姓背井离乡,在闽地东边的澎湖,由于闽地常年的动乱,已经聚集了几十户人家。在岛上没有君王,没有官府,几十户人家自耕自种,在乱世之中也有一份安宁,然而这份安宁终究也要打破。

    打破澎湖地区安宁的人是一个叫林思齐的人。此人是泉州人。泉州大雍对外贸易的核心港口之一,当地外贸繁荣,商旅往来不绝在这样的地方出生、成长,耳濡目染,林思齐对出海跑船自然是十分熟悉。

    林思齐从小就是一个极不安分的人。少年时代的林思齐体魄雄壮,精通武艺,平日里争强斗狠。后来林思齐和当地一个官员发生冲突,一怒之下打死了官员家的仆人,得罪了官府。惹了事的林思齐,一路逃到了日和国。这年林思齐只有十四岁,身上除了一把剪刀外一无所有,真是走投无路。但林思齐很快找到了路,拿着随身的剪子当裁缝。

    林思齐就这样扎根在日和国肥前州,在当地结识了同样从闽地跑到日和国的杨生。比起林思齐来,这时候的杨生此时可谓成功人士,他有一支海上的船队,雇了许多上千人做着亦商亦盗的事情。这帮人跟林思齐一接触之后,杨生觉得林思齐比自己有本事,就让林思齐就成为首领。

    和其他为钱而活的人不同,林思齐是一个为理想而活的人。从避居日和国开始,他就梦想着有朝一日不再仰人鼻息,挺起胸膛做人,在海外闯出一番天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林思平一开始想着依靠高将门和藤垣纯友一起,帮助他们夺取日和国的政权,乘机壮大自己,随后好打回自己的家乡,就算不能取代郑氏掌控所有的闽地,至少也可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然而林思齐选错了人,高将门与藤垣纯友最终失败,而林思齐因为帮助他们成为日和国朝廷要通缉的人。这时候的林思齐,可以说是惨得不能再惨。由于事发突然,林思齐和他的弟兄们可以说是杀出一条血路逃出来的。多年来积累下的财富,也全都赔光了。跟随林思齐跑出来的,只有十几条船,而他们此时停靠的一座岛屿之上,但是这岛屿也不是安全的地方,日和国朝廷的人马随时可能追来。

    正当林思齐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手底下人的一句话,却给他指明了新的方向。那手下对他说,澎湖现在是无人看守,如果前去,那至少可以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对于当时的林思齐来说,南下澎湖,已经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果然如手下所说,林思齐带着自己的一伙人来到澎湖之后,摆脱了日和国朝廷的追缉,总算是没了性命之忧。澎湖现在虽说还属于不毛之地,但确实在此地不再被人管着,是林思齐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能够生存下去之后,林思齐就想着以澎湖为基地,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澎湖虽然岛屿众多,但是地方并不大,可以保命却很难发展,此时在澎湖的一个名叫程衷纪的书生投奔了林思齐,向他建言:“吾闻台员为海上荒岛,势控东南,地肥饶可霸,今当先取其地,然后侵略四方,则霸业可成也。”

    台员岛就是夷州岛,与中原一直有所往来。中原皇帝曾派遣将军祝宽到达夷州岛,此时岛上有一个中原称之为流求国的政权,因为语言不通,中原军队第一次到了流求国只是带走一个流求人就返回了。

    次年,中原皇帝又令祝见到流求国与之建立宗番关系,遭拒绝,祝宽只能取了流求国的布甲而还。

    三年后,祝宽又被派去招抚流求国。流求不顺从,于是中原皇帝派将军程棱发兵一万余人,渡海去进攻流求。

    中原大军到达流求,流求人开始时以为来的是商船,于是到军中贸易。程棱部队趁机登陆,想要让流求国与中原建立宗番关系,流求拒绝,程棱以偏将章镇周为先锋,武力攻击。流求王派兵迎战,被章镇周的部队击败,程棱率部队抵达流求国的大本营,流求小王率兵抵抗,被击败,流求小王被中原军队斩首。

    随后中原军队兵分五路,进至流求首都。流求王率数千部众抵抗,程棱令章镇周为先锋,将其击败。程棱乘胜逐北,至其栅,混渴剌兜背靠栅而排兵。程棱派精锐出击,战斗从辰时至未时,苦斗不息。流求军疲惫,流求王撤军入栅。程棱命令填其沟堑,攻破其栅,程棱等人乘胜攻克了流求国都,杀死流求王,活捉其王子,焚其宫室,虏其男女万余人,满载战利品而还。

    此战之后,中原王朝并没有在夷州岛建立统治,但是改变了夷州岛的局势,由于流求国政权灭亡,因此岛上的毗舍那人逐渐强大,流求人则是回到各部各自为政的局面,但是与闽地不时有商业往来。闽地百姓,称呼夷州岛为台员岛,这名字来自于夷州岛当地部落的语言,意思是滨海之地。

    林思齐是闽人,对于台员岛也听说过。在程衷纪的建言之下,林思齐觉得台员岛比起澎湖更加适合作为发展事业的基地,于是林思齐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从澎湖出发,于大郯天福六年的八月,他们抵达了台员岛。

    当林思齐踏上台员岛的土地时,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等待着他来开发的土地。在日和国的失败的沮丧从这一刻起荡然无存。这个岛屿,再次点燃了他的理想。

    登岛之后,林思齐随即下令在台员岛上修筑房屋,开垦荒地。正干得欢快的时候,却发现周遭多了大群土著。原来,当地的流求部落听说来了一支船队,还以为毗舍那人又来打劫了,连忙赶来。

    这时,林思齐却极其冷静,他耐心劝住了要和对方动手的部下,反而悉心和他们攀谈。几番交谈下,林思齐与当地流求部落首领握手言和,且划定了活动范围。林思齐在台员岛,建立了自己的村落,安顿了下来。

    有了一块自己的地盘之后,林思齐发现自己手底下的劳动力太少,开发台员岛显然不够,林思齐又命程衷纪回闽地招人,几个月后程衷纪带来了闽地的三千流民。林思齐的这支垦荒大军,就这样在台员岛站住了脚。

    林思齐的此番选择,于他自己而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对于台员岛的发展来说,却是掀开了新的一页。林思齐知道,经营好了台员岛,就会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就可以实现他的梦想。他干得很认真。对来台员岛屯垦的大陆人,他分成十个寨子,发放从闽地弄来的稻种,准备在台员岛开始大规模垦荒。

    垦荒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但起步却很艰难。种地垦荒,庄稼得到秋收的时候才能长得出来。这中间的苦日子最难熬。但林思齐有办法,没粮食吃,就带着部下去深山里打猎。没钱,就发展和当地部落的贸易。他和当地的部落平等相处,和平贸易,把当地的物产转运到中原内地,换取所需要的物资。经过艰苦奋斗,到了秋天,台员岛的土地终于给了他回馈。

    有了粮食之后,林思齐又派程衷纪走遍澎湖三十六岛,劝服澎湖当地的百姓归顺林思齐,以换取林思齐保护他们免受毗舍那人的威胁。在程衷纪的努力之下,澎湖三十六岛的百姓答应了林思齐的条件,愿意让林思齐成为他们的首领。

    如此一来,澎湖百姓无人管理的时代宣告结束,林思齐将澎湖百姓中的壮年男子组织起来,派部下在农闲的时候训练他们,以保护地方不受毗舍那人的袭扰,同时在澎湖各地也修了寨子,用于保卫百姓和百姓辛苦种出来的粮食。

    除了垦荒和修建城寨之外,林思齐还命自己的手下打造船只,用来发展与中原内地和台员岛周边的贸易,对于各地投奔而来的人一视同仁。在林思齐的努力之下,垦荒的规模逐渐扩大,许多原来跟着高将门和藤垣纯友而四处躲避逃难的日和人,也辗转前来投奔林思齐,还有流求部落之中的一些小部落也加入到颜思齐麾下。

    林思齐的实力与日俱增,逐渐他的名声传到了郑曦和郑延政的耳朵里。林思齐为了可以名正言顺统治澎湖和台员,彻底摆脱亦商亦盗的形象,本打算向郑曦称臣,以获得册封,但是郑曦没有理睬他。于是林思齐转而与郑延政取得联络,被郑延政封为将军和夷州刺史,还给林思齐送来一套官服。

    当上了刺史,林思齐就有了官方身份,他手底下原来靠海为生的人,就成了官军,程衷纪这个落魄书生也当上夷州别驾,杨生也成为了郎将。有了刺史,手底下就得有县令,林思齐采纳程衷纪的意见,将自己的地盘划分为澎湖县和台员县。

    随后,林思齐在两个县分别修建了一所简单的县衙,从此澎湖和台员两地有了县令来管理,至于林思齐的夷州府衙,林思齐暂时选择在台员岛离澎湖比较近的一处港口附近修建,这样方便管理两地。

    林思齐在台员和澎湖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但郑延政册封林思齐,是希望林思齐带人袭击郑曦的地盘。林思齐对郑延政的要求虚与委蛇,毕竟他知道自己目前的实力,别说打不过郑曦,恐怕就连郑曦手底下的一个将军都不如。他现在要做的是趁着闽地内乱,继续招募流民垦荒,等到实力进一步壮大,他才能有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