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柘之所以会心生警惕,倒不是朱柘自己心里有鬼。
被朱元璋给逮个正着。
而是因为朱柘太过于清楚朱元璋的性格了。
无论是作为朱元璋的儿子,还是作为一个后世而来的穿越者。
朱柘都对朱元璋的性格十分的了解。
朱元璋生性多疑。
对于什么东西都秉持着先抱三分怀疑的态度再说。
这也跟朱元璋本人的一些经历有关。
尤其是在登基之后,下面的很多大臣都对朱元璋是欺上瞒下。
最出名的就是杨宪案。
为了自己的前途,差点没把朱元璋给忽悠瘸了。
后来事情败露之后,朱元璋自然是雷霆震怒。
杨宪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从此之后,朱元璋的疑心就更重了。
不过好在朱元璋的这些疑问都是针对外人的。
尤其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读书人。
朱元璋简直就是深恶痛绝。
才会动辄打杀。
对于老朱家的自己人。
朱元璋简直没得说。
放眼整个历史,也找不出来几个能和朱元璋媲美的皇帝。
能够说出来给自己儿子换封地这种话的父亲。
怎么会不疼爱自己的儿子。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朱柘的心里就放松了许多。
因为无论如何,自己的父皇都不会拿自己怎么样的。
想明白了这一层之后,朱柘悬着的心便放了下来。
随即新的问题就出现在了朱柘的脑海里。
自己的父皇为什么会这么问自己?
这完全不合情理啊。
论身份的话,自己虽然是朱元璋的儿子。
但是自己父皇的儿子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
那么多的皇兄还排在自己的前面呢。
论资格的话。
从这些皇子里面随便扒拉出来一个。
都比自己要有资格的多。
就算是排队,也轮不到自己的头上。
这让朱柘感到十分的纳闷。
难道说是因为自己刚才说的那番话?
那也不合理啊。
自己刚才的那番话,只不过是就事论事。
父皇说哪个皇兄更适合当皇帝,执掌帝国权柄。
那知道历史的自己,自然会选择让历史上那个有成就的朱棣来继承帝国了。
况且以朱元璋的眼界来说。
对于自己的这些话,应该是听不进去的才对。
倒不是朱柘看不起自己的父皇。
相反,朱柘对于自己的这个父皇还是敬佩万分的。
古往今来那么多的皇帝,比自己的父皇出身还要低的简直就是绝无仅有。
要知道能够从一介布衣,甚至连布衣都算不上的泥腿子。
最终一步一步走到一个硕大的帝国的皇帝这个位子上来。
可不是仅仅只靠运气就能够办到的。
这中间经历的艰难险阻和惊心动魄。
这个时候说出来不过是一句谈资。
但是在当时那个时候,绝对是一个要命的存在。
所以朱柘根本不会看不起自己的这个父皇。
但是问题的重点也在这里。
自己的父皇毕竟是从泥腿子出身的。
出身决定了认知上限。
而朱元璋的认知上限又决定了大明的上限。
很多事情朱元璋根本就看不透,也看不明白。
这便是历史的局限性。
在这个年代,日行千里只存在于神话之中。
但是在后世那个年代,却是很轻松就能够办到的事情。
最简单的例子。
朱元璋作为农民出身的皇帝。
在立国之后。
让那些士兵们在自己的卫所屯田。
以此来解决军饷的问题。
在朱元璋看来,这些人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既不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也能够减轻朝廷的财政负担。
简直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可是朱元璋却忘了,一旦拿起锄头。
这些士兵身上的血性就会慢慢褪去。
自己在的时候还好,凭借着强大的个人魅力还可以让这些士兵为自己忠心卖命。
可是等自己驾崩以后,再加上时间的推移。
这些士兵很快就会退化成农民的样子。
再也拿不起兵器,去往战场上打仗了。
这些东西绝对不是朱柘空穴来风。
而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仅仅只是几代皇帝之后。
整个大明就军备废弛。
使得各地将领不得不豢养家丁。
或者是重新招募士兵。
抛弃了已经退化成农民的卫所士兵。
同样有这样问题的还有大汉。
汉高祖刘邦,虽然比朱元璋的出身略高一些。
不过也只是泗水一亭长。
同样存在于认知上的上限。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会发生七国之乱的根本原因。
完全就是刘邦自己埋下的祸根。
而大唐则和大明以及大汉都不一样。
大唐李家在称帝之前,又被称作是陇西李家。
时代门阀,出身可以说是相当的高贵。
甚至可以直接追溯到汉朝的时候。
并且在汉魏晋之时形成门阀。
数百年的家世积累。
自然也就比刘邦和朱元璋要高明的多。
所以大唐的上限也就比大汉和大明要高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有资格当天可汗。
大唐有资格建立起一个广袤的帝国的根本原因。
眼界决定一切。
不过现在不是朱柘和自己的父皇讨论这些东西的时候。
因为眼前的问题还在等着朱柘解决。
朱柘虽然很疑惑自己的父皇为什么会这么问自己。
但是朱柘的心里同样的十分清楚。
此时还不是暴露自己锋芒的时候。
自己的大哥刚刚去世没多久。
储君还没有确认。
此时的自己若是展示出来自己的锋芒的话。
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流言的恐怖之处。
别人不知道,来自后世的朱柘却是一清二楚。
于是面对自己父皇的询问。
朱柘赶紧开口说道:
“父皇,儿臣何德何能,能够继承大明的皇位。”
朱元璋听到朱柘的话,心中略显意外。
这可是皇位啊,多少人为这个位置打生打死。
父子反目,手足相残。
不就是为了那张椅子吗?
现在这么好的机会送到了自己的儿子面前。
为什么朱柘反而不愿意接受了呢?
看到自己父皇带着惊讶的表情。
朱柘开口说道:
“父皇,论治国方略,儿臣不如四哥多矣。”
“论领兵打仗,儿臣更是望尘莫及。”
“就算父皇想要挑选继承人,那也绝对不应该问儿臣。”
“而是应该去问四哥。”
“四哥才是咱们大明最好的继承人。”
朱柘说的一脸诚恳。
脸上的表情也不似作伪。
但是在那条时间线里见识过朱柘手段的朱元璋却没有被眼前的朱柘给欺骗。
朱元璋可是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手段的。
根本不像他表现出来的这么无害。
朱元璋对此也感到无奈。
总不能因此怪罪于朱柘吧。
这小子,这是跟谁学的。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滑不留手了。
看样子,自己今天算是试探不出来什么东西了。
就在朱元璋感到无奈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
想到了一个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