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七零我有亿万物资 > 第161章 统计人数

第161章 统计人数

    “嫂子,队长!是这么一个事儿,我在县城里认识供销社的周主任,最近周主任他们供销社接了一批活儿。

    是给市里面的厂子加工劳保服,就是工作衣。”

    王大壮一听这话,心头一动。

    村儿里的妇女很多。

    再加上他们生产队光棍儿也多。

    为啥多?

    那还用说生产队穷呗。

    他们这地方条件恶劣,环境又不好,地大物博,人烟稀少。

    一般大闺女也不愿意嫁到这边来,再加上土地贫瘠,常年粮食会歉收。

    家家户户吃不饱肚子,更别说拿彩礼钱。

    虽然说生产队这边每年冬天能跟着工地建设出一份力,趁机也能挣点钱贴补家里。

    可村里的壮劳力毕竟太多,谁家不是五六个孩子,七八个孩子,名额实在有限。

    也不是谁家都能挣到这笔钱。

    总体来说生产队里三百多户能有100户壮劳力摊上这样的活儿,那就算是运气好!

    不好的时候,最多能出50个人。

    问题挣的这点儿钱,顾了家里的柴米油盐,就顾不了其他。

    毕竟大家粮食都不够吃,人口多的人家恨不得拿这点儿钱换了粮食,哪还能娶得起媳妇儿。

    家家户户穷啊,缺钱。

    “你的意思是?”

    “我今天在周主任家吃饭,一天有这种好事儿,所以我就跟周主任提了一下,想给咱们生产队把这个活儿揽下,可是周主任说这个活儿工期紧。

    三个月之内要做出25000套工作服。

    而且这是第一批,一般厂里一年要发两身工作服,也就是说后续还有25000套。不过那个时间,就不用卡三个月。

    就看咱们人手能不能做出来?

    如果做不出来,统计一下多少人,大概能做多少件?给人家一个数字也好让周主任联系其他的生产队把任务完成。

    咱们总不能耽误了人家的任务。”

    王嫂子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急忙坐在了炕沿儿上,拉着冯慧珍的手说道。

    “妹子呀,你可真厉害。吃这么大的事儿,你也能沉得住气。”

    “嫂子,我这不是瞅着这大冬天的,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歇着。歇着也是歇着,如果能做衣裳挣点儿钱,也不是每个家里都能贴补一点儿。

    谁家日子都不好过。我瞅着今年冬天特别冷,我们村里的老人说过这种情况来年的年景恐怕不会很好。

    大家要是手里有点儿钱,就算年景不好,也能淘换点儿粮食贴补家里。”

    王大壮激动地说道。

    “慧珍,我算是看出来,你这孩子真是个心善的孩子。你能想到这一出,我是真没想到。

    说个难听的话,你们这城里来的,将来有一天迟早要回城里去的。

    能留在咱们这乡下地方的人肯定不多。

    我说话难听,你可别放在心里,你们城里的知青跟我们生产队的村民不是一条心。”

    知青点上的知青,一个一个跟村民们基本很少来往,就算住在村民家的几个女知青个个趾高气扬的,活像是来当大小姐的。

    被王大壮的媳妇儿带人收拾了两回,才变得老老实实。

    冯慧珍脸上露出了笑意,王大壮是个顶顶的直男,这话也没说错。

    知青们自带优越感。

    根本无法融入到村里人的集体生活当中。

    像她这样的,大概是源于上辈子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智慧。

    “队长,您说的我明白。我也是出身农村,人家我家也是村里的。我凭啥会看不起我自己?

    我是真心把大家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才觉得有福一起享。”

    这话说得真诚又取巧。

    王大壮一个大男人都感动的眼眶有点酸。

    生产队长媳妇儿拍了拍冯慧珍的手,哽咽得都快说不出话来。

    人最怕的就是这种感同身受。

    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足够让人感动。

    “嫂子,队长,你们可别这个样子,这个样子弄得我都反倒不好意思。咱们就当成一家人。

    有什么话我也不藏着掖着,我觉得咱们组织组织村里妇女统计一下有多少人。

    大概三个月能干出多少来?

    总要把这个活儿接回来,给大家改善改善生活,起码谁家挣了这笔钱,想娶个媳妇儿说不准也能办成。

    我也不能说我有多伟大,我就是觉得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妹子,你这话可说到点子上。”

    “你等着,我这就去村儿里转一圈儿。”

    生产队长媳妇儿说着就下了炕,去找自己的大衣裳。

    “还是你别去了,我去吧,这外面大冷的天儿,又黑漆马虎的,我打着手电筒方便。

    你一个女人家的,你在屋子里陪着慧珍说会儿话。”

    王大壮却跳下炕,披上大衣,拿着手电筒走了出去。

    把隔壁的几个儿子都喊了出来,男孩子走得快。

    很快王家的人出去。

    冯慧珍和队长家媳妇儿拿出了红旗本儿。

    他们得登记一下,做好记录,统计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不大一会儿功夫,听到消息的妇女纷纷赶到了王家。

    毕竟王大壮只能起个通知作用,具体每个人能做多少,谁家能出几个人,总得他们自己家衡量。

    大过年的,谁也没有想到晚上能听到这么一个喜信儿。

    但凡是家里会做衣裳的女人都出动了,其实这些年这年头谁家女人不会做衣裳?

    谁家的衣裳都是自家媳妇儿在家里买布料回来做。

    商店里的成衣,一般人可买不起。

    王家一时热闹纷纷,灯火通明。

    冯慧珍拿着笔开始统计。

    “我和我闺女都能做我做衣裳的手艺好手艺快,慧珍,我保证我这针脚密实,而且绝对没啥问题。”

    “大家安静一下,我不想知道大家手艺好或者手艺不好。我只是有一点要求,你们一定要想清楚再来报名。

    做衣裳我们是要给人家市里面大厂做工作衣,这一批货交完,我们过几个月还有下一批货。

    如果这批货给人家做得不合心意,不光要返工,要赔钱不说,我们可能下一单生意都没有了。

    大家要想好,为了长远的打算,每个人还是要衡量清楚,不要太贪心。不要连累其他人,毕竟如果我没有返工的话,到时候结算工钱的时候,是会被扣钱的。”

    这番话可以算是把利弊放在了明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