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太子万福 > 第350章 辞官

第350章 辞官

    文德殿失火之事,不是什么秘密,一夜之间满朝文武皆知。

    清早在大殿前等候进殿时,众臣都就此事议论纷纷。

    赵晢站在廊下,面色端肃,一言不发,他一向是不参与这些事的。

    赵旬走上前来。

    “岐王殿下。”

    大臣们纷纷招呼他。

    赵旬笑着回了礼,这才走到赵晢跟前,面上带着温润的笑意:“六皇弟,早啊。”

    “五皇兄。”赵晢微微欠了欠身子。

    “昨夜,文德殿失火的事,六皇弟想必已经听说过了吧?”赵旬笑着问。

    赵晢垂眸,语气淡淡:“有所耳闻。”

    “宫内防火一向做得好,文德殿作为父皇下朝后歇息的所在之处,更是常有防范。

    文德殿这几十年似乎也不曾起过火。”赵旬侃侃而谈:“偏这一回,里头放上了李谚叛国的证据之后,就失火了。

    这也未免太巧合了一些,六皇弟以为呢?”

    他一说这个,所有的大臣们都停止了议论,虽然个个低着头,但其实每个人都竖着耳朵呢。

    听赵旬这样一说,多数人心里都活络了,思量着失火的事情是否同李谚有关系。

    只有少数与李谚交好之人,知道李谚的为人,无论如何也没有分毫怀疑这火是李谚放的。

    “未曾亲见,不敢妄断。”赵晢语气淡淡,面色丝毫不变。

    “我以为这件事情,六皇弟多少会更关切一些。”赵旬笑着上下扫了他一眼:“如今,璨妹妹已经及笄了,六皇弟也到了娶妻的年纪。

    依着我看,你们二人还是十分般配的,她的大伯父,六皇弟自然该尽心相助。”

    “我的亲事,自有父皇做主,不牢五皇兄烦神了。”赵晢淡漠地回他:“至于李大将军之事,相信父皇自有公断。”

    赵旬对他的冷淡不以为意,反而笑了起来:“看看,说起亲事,六皇弟脸嫩了。”

    自然有向着他的大臣应和,他倒也不尴尬。

    “上朝——”

    德江自大殿内出来,高唱了一句。

    大殿前顿时安静下来,文武百官排成数列,依着规矩,一个接一个地跨进大殿。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臣行礼。

    乾元帝端坐在龙椅上,神色威严,透过冕旒环顾众臣跪拜,而后抬了抬手:“免礼。”

    “谢陛下——”

    众臣谢过起身。

    “可有本奏?”乾元帝问。

    有大臣上前,说起拢右有冻灾之势。

    又有大臣说明日放年假之后,该谁当值帝京各项事务。

    如此零零总总,说了半个时辰有余,终于不再有人上前。

    赵旬看准了机会,上前行礼:“父皇,而曾听闻昨夜文德殿起火,烧毁了李谚通敌叛国的证据,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不错。”乾元帝抬起下巴看着他,面无表情,不辨喜怒:“岐王对此有何见解?”

    “儿臣以为,此事决计不是巧合,是有人故意为之,就是为了阻挠父皇查出李谚在边关所作所为。”赵旬低下头:“通敌叛国不是小事。

    儿臣恳请父皇一定要明查。”

    乾元帝望着下方,一时不曾言语。

    “启禀陛下。”礼部尚书跪到赵旬身侧:“老臣以为,岐王殿下言之有理,李谚手握重兵,又在边关数年不归,确实该严查。”

    “臣附议。”

    “臣附议……”

    又有几个大臣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同知院事上前磕头:“臣以为,那些证据尚未查清真伪,不应据此认定李大将军之罪。

    况且,李大将军的为人众所周知,绝不可能作出通敌叛国之事!”

    立刻有人站出来,表示支持。

    “同知院事所言,臣不敢苟同。”礼部尚书辩驳道:“或许李谚正是想着,烧毁了辩不得真伪之故,才有放火这一着。”

    “李大将军正在宫内关着,如何能放火?”同知院事怒道:“你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吏部尚书如此激动,莫非这火是你放的?”礼部尚书冷笑着反问。

    “你这是强词夺理……”同知院事指着他,便要骂。

    “好了!”乾元帝出言,打断了他的话。

    “请陛下明查!”

    中间跪着的人齐声开口。

    乾元帝顿了顿,看向赵晢:“太子怎么看?”

    赵晢行到大殿中央,行了一礼:“请父皇恕儿臣欺君之罪。”

    “哦?”乾元帝不解:“你何罪之有?”

    “因之前父皇说李谚之事,押后再办。”赵晢语气清冷淡漠:“儿臣以为李谚之事,事关重大,只恐证据出了差错,便先交了假的证据给父皇。”

    “这……”

    一众大臣闻言面面相觑。

    赵旬更是禁不住变了脸色。

    倘若赵晢说的是真的,那他之前那一通岂不是白忙活了?

    “太子倒是有心了。”乾元帝环顾了众人一眼:“朕赦你无罪,那真的证据在何处?”

    “自李谚书房搜出来的书信、摆件,儿臣都已经派人搬进宫中了。”赵晢不疾不徐道:“今日众臣都在,儿臣想请父皇与诸位一起甄别,这些证据到底是真是假。

    请父皇恩准。”

    “准。”乾元帝抬了抬手。

    赵晢唤了风清进来。

    风清抱着一只硕大的竹篓,将所有的东西都搬了进来,放在了大殿中央。

    “诸卿看看吧。”

    乾元帝开口。

    一众大臣纷纷上前,取了书信来瞧。

    “陛下,这措辞哪里像努哈人的口吻,非我大渊之人不能用……”

    “这印记也非奴哈文,真是笑话,努哈人的印章,怎会用我大渊文字……”

    “最离奇的是谁会将收到这样的信一直留着,是生怕被抓了没有证据吗……”

    这一看,便看出了一堆漏洞,连那些摆件都有人认出有两样是御赐的,余下的几样在大渊也都能买到。

    赵旬越听脸色越难看,当初造这些证据时,就存了一把火烧掉的心思,所以并未用心,甚至拿了一些无用的东西去凑数。

    谁知道赵晢竟先交出了假的证据,眼下的这些东西,自然是分毫也立不住。

    早知道就将证据造的真一些,他心中懊恼万分,但眼下已是悔之晚矣。

    他恨恨的看了赵晢一眼,赵晢看着一本正经,实则狡诈如狐,实在可恶!

    “陛下,李大将军真是冤枉啊,这些东西全是假的!”

    “陛下快放了李大将军吧,莫要寒了忠臣的心呐!”

    “陛下开恩……”

    一众向着李谚之人忙都跪下求情。

    “将李谚带上来。”乾元帝开口。

    很快,李谚便被带上了大殿。

    他穿着一身绸袄,脱去戎装,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文人。

    “臣李谚,拜见陛下。”

    他跪下磕头,一如既往的从容不迫。

    “李谚,你可知罪?”乾元帝身子前倾,双目紧盯着他。

    “臣自祖上三代,效忠大渊,从不敢有不忠之心。”李谚抬头,眸色炯炯:“不知陛下所言何罪?”

    “但你身为大将军,却不能自证清白,岂不是有罪?”乾元帝又问。

    “臣知罪。”李谚低下头:“臣愿辞去大将军之职,携两子归帝京,从此不问朝堂与边关之事,只尽心侍奉老母亲。

    请陛下成全。”

    他戎马半生,也算对得起祖辈,对得起大渊。

    如今乾元帝既要收兵权,他交上去便是了。

    无官一身轻,作为武官,能带着两个孩子全身而退,是好事。

    乾元帝紧盯着他,一时不曾言语。

    “陛下不可。”同知院事跪下道:“李大将军乃将帅良才,如今正当年,由他镇守努哈交界处,努哈从不敢犯。

    倘若真由李大将军辞官,又有谁来接替李大将军之职?”

    “笑话。”礼部尚书道:“我大渊难道除了他李谚,就没有可用的武将了吗?

    臣举荐田侍郎接替李谚之职。”

    “田侍郎勇猛善战,却好大喜功,有勇无谋,不堪担此大任!”同知院事极力反对。

    几个老臣也站出来反对。

    “打仗之事,你们这些文官能懂多少?”田侍郎站了出来,他身姿魁梧声音洪亮:“陛下,臣愿接替李谚之职,奔赴边关,守卫我大渊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