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楚风的声音继续响起: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流域天将暴雨。关羽趁机筑坝决提,水淹曹军,兵围樊城,曹操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恰在此时,江东孙权来信称:吾将攻江陵和公安,此两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旦此二城被破,关羽必会不攻自败,樊城之围可解,此计划请魏王务必保密。
曹操询问众臣意见。
大家都说应该保密,唯有董昭反对。
只见他作揖道:“主公。为孙权保密,让孙权白白夺此二城,于我们并无益处。”
曹操问道:“公仁以为应当如何?”
董昭朗声说道:“我们应该表面上答应保密,实际上却要把这个消息泄露给关羽。
他如果不退兵,孙权可攻下此二城,符合孙权的计划,对我们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他如果退兵保护二城,不仅樊城之围可以解除,还能使孙权和关羽相互攻击,我等坐收渔翁之利。
另外,樊城中的将士如果见不到援军,城内粮食又紧缺,恐会生出更大的乱子。
故而,我认为还是将消息泄露给关羽,对我们更加有利。”
曹操听后抚掌大笑:“公仁此言甚合吾意。”
于是他命人将信射到樊城内,和关羽的军营中,樊城中的将士看到信,得知有援军后士气大涨,战意盎然。
而关羽果然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抉择。
最终,孙权军攻破了江陵,公安,关羽大败而逃。
延康元年,曹操死,其子曹丕继位,封董昭为将作大匠。
不久后,曹丕称帝,迁升董昭为大鸿胪,位列九卿,封右乡侯。
黄初三年,曹丕派夏侯尚攻江陵。
当时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夏侯尚欲乘船率领步兵骑兵进入江中陆地驻扎,并制作浮桥,贯通江水南北。
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必能攻克江陵,董昭却反对。
画面中,只见他躬身作揖道:“陛下,昔日武皇帝智勇双全,用兵时却依旧重视敌人,从不敢轻敌。
现在把我军驻扎在洲渚中,一旦涨水,不等吴军来攻便全军覆没了。
而且,以浮桥渡河,危险至极,一旦贼兵发动猛攻,我军若有任何一点疏漏,大军都将覆没,希望陛下三思!”
曹丕听后,立即命夏侯尚率军撤退。
撤退之时,吴军分两路来攻,魏军成一路退却,狼狈而逃。
幸好撤退及时,并未造成太大损失。
而在魏军退走十来天,江水暴涨,淹没江中陆地。
曹丕称赞董昭见识不输张良和陈平。
黄初五年,曹丕改封董昭为成都乡侯,官拜太常。
不久后又改任光禄大夫,并跟随曹丕东征。
黄初七年,董昭随军回朝,升任太仆。
同年,曹丕死,曹叡登基,封董昭为乐平侯,升任卫尉。
太和六年,董昭官拜司徒,位列三公。
青龙四年五月,董昭去世,享年81岁,谥定侯。
至此,画面定格。
所有人,看着那定格的画面,却久久无法平复心绪。
大汉,亡了?
曹操的儿子居然称帝了?
乱臣贼子,逆贼,怎敢颠覆大汉江山?
不得不说,这董昭虽然一手推动了曹魏颠覆大汉,却不能抹除他的能力。比起前面的许攸和郭图,好太多了。
天下之人议论纷纷。
曹操满脸疑惑:“我儿曹昂去了哪里?为何不是曹昂继位?莫非丕儿弑兄?”
已经在曹营的荀彧,眉头紧缩:“我立志匡扶汉室,可曹操称王,曹丕称帝,我还要继续留在曹操身边吗?”
洛阳相府,董卓眼中闪烁着精光:“他曹操可以称王,曹丕可以称帝,本相为何不可?”
李儒吓了一跳,连忙道:“主公,此时时机不对,切莫乱了方寸。”
董卓没有说话,眼神闪烁,不知道在想什么。
皇宫中,刘协一剑劈断一张茶几,怒吼道:“都是逆贼,一群乱臣贼子,朕要杀了你们。”
许攸和郭图的上榜,只是让天下人看戏。
董昭的上榜,却让天下人为之震惊。
不是因为董昭的谋略有多高超,而是因为随着董昭一生的演化,众人发现大汉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曹魏天下。
天下诸侯更是心乱如麻,若是按照榜单画面中的未来发展,最终曹魏会一统天下。
也就意味着,他们全都死了,全都被灭了?
不!
已经知晓的未来就不是未来,必须要改变。
这董昭是推动改朝换代的关键,若能提前将其招至麾下,或许可以改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