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宋朝当暴君 > 第649章 国库:我最近压力有点大!(第一更)

第649章 国库:我最近压力有点大!(第一更)

    赵官家天天在想着打仗,而且胃口越来越大。

    这让梅执礼的黑眼圈更重了,远远看去,像一个胖乎乎的熊猫。

    而且每次听到赵老板说要给这个加装备,弄死那个,梅执礼的心头就在狂跳。

    领导一张嘴,下面跑断腿啊!

    “陛下,这是明年预算,以及国库收入预估。”梅执礼又呈递了一份汇报。

    赵宁简单看了一眼,倒是没有太在意。

    他漫不经心说道:“如果朕要彻底将西夏变成我大宋领土,要投多少钱?”

    梅执礼被赵官家这个忽如其来的问题搞得有些懵逼,刚才还在谈辽东和高丽,转眼又跳到了西夏。

    “那得看多长时间灭夏。”

    “你就按照未来五年。”赵宁转身看着梅执礼,“朕是说,未来五年,将西夏所有的军事力量全部摧毁,并且设立行之有效的地方政官,迁移人口过去。”

    梅执礼求助地看着赵鼎。

    也许在过去,户部尚书是可以回答赵官家这个问题的。

    在大宋初期,还是二府三司。

    三司掌管财政,三司使又称计相,权柄极重,甚至超过宰相。

    那是因为当时赵官家们认为应该从财政的角度来取主导国家战略。

    后来元丰改制后,三司权归户部,许多行政事务都不在参与了。

    所以这个问题还真的难倒了梅执礼。

    赵鼎说道:“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军费,若是靖康十二年灭夏,算上当年陕西常规军费开支600万贯,打仗时临时消耗、抚恤,按照1200万贯……”

    赵宁说道:“不,你按照2000万贯来算。”

    “这第二部分是移民,每年移民20万,每人领100贯,每年需要2000万贯的移民费用。若是西北常规军费不变,从靖康十三年到靖康十七年,西北每年要投入2600万贯。”

    这算得非常粗暴,但大体的逻辑是没有问题。

    而且打仗的时候,许多物资会因为突发情况而浪费掉。

    从靖康十三年到靖康十七年,每年投入2600万贯到西北,而其他各地的军费开支大体在1400万贯。

    也就是说,在宋金没有发生任何战争的情况下,从靖康十三年开始,扩边和军防的保底开支是4000万贯。

    赵宁又问道:“若是算上其余开支呢?”

    “若是靖康十三年,官吏俸禄涨到1500万贯,加上公务费、驿站等费用,可能总支出要到5500万贯。”

    赵鼎又补充道:“为了以防万一,到靖康十二年,国库收入应该维持到6000万贯以上,否则无法应对随时发生变化的突发情况。”

    听到这个数字,梅执礼额头冒汗。

    “若是……”

    赵宁问道:“若是什么?”

    “若是这几年,我朝与金国关系恶化,双方开战,恐怕不到靖康十三年,国库开支暴增,臣预估了一番,得到年收入得8000万贯以上,至于收复燕云则需要的更多。”赵鼎倒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计算着。

    “诚如陛下所言,燕云之地沦为虏手已有近两百年,民生凋敝,大宋拿回燕云,作为前线据点,必然也要移民,若是五年移民200万人,每年仅仅移民花费就需要4000万贯。”

    梅执礼忍不住了:“移民可以不用给钱嘛,让他们自己去,那里那么多土地可分配……”

    “话虽如此,大部分百姓不愿意随意迁移,更何况是遥远的燕云之地,而且关键是要快。”赵鼎说道,“既然要快,就只能用立刻看得见的东西去引导民众,还是要做好准备的。”

    “大相公说得没错,收复燕云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要做好万全之策。”

    “如此,国库每年收入岂不是要上亿贯?”梅执礼倒吸了一口凉气。

    外面那些人天天嚷嚷着要打仗,要收复燕云,要重回汉唐强盛。

    但他们谁又坐下来仔细算过这笔账呢?

    说到底,沉迷在自我感动的热血情绪中的学生们只需要张张嘴就完了。

    而对于赵官家来说,那可真得真金白银地往里投,并且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极大的风险,可能造成政治的动荡。

    沉默了片刻后,赵宁说道:“先往未来十年的策论去做,办法总是会有的。”

    “是!”

    梅执礼先行告退。

    赵鼎说道:“陛下,上一次何相公提的派康王去西北一事,近日朝臣们议论过,不少人还是赞同让康王去的,原因是康王的确非常适合,有多方面的新政经验。”

    “还有别的人选吗?”

    “有倒是有,李光、胡铨也都适合,但是眼下江东还在混乱期,李光无法抽身,胡铨在襄阳府做银行改制,也无法抽调,解潜有心,但他缺乏新政的经验,张九成自不必说,虞允文在河北主管两国榷场。”

    赵鼎说得赵宁一时间也无法反驳。

    最主要的是用新政大局把控能力,这一点来看,赵构的确非常合适。

    “那就让康王去,让他在西北待一段时间。”

    “陛下若是不放心康王的安全,可以派禁卫旅随行。”

    “安全一事,朕会安排,朕希望西北的民生能转变,朕不想再给西夏时间了。”

    “陛下深谋远虑。”

    “对了,齐王一事你怎么看?”

    “齐王有功,既然有功就要奖赏,这样才能向天下人展示陛下的赏罚分明。”

    赵宁明知故问:“给齐王一个什么职位呢?”

    “高丽目前尚未确定要设立都护府,臣建议等高丽一事确立后再给齐王职位不晚。”

    “你说得有道理。”

    赵宁从赵鼎口中听出了弦外之音。

    十二月二十九日,靖康七年的倒数第二天,身在兴庆府的李乾顺,还是收到了令他想骂娘的消息:会州榷场暂停。

    这对于手上握有近百万贯交钞的李乾顺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显然,他低估了这场噩梦。

    他并不知道,赵官家已经提高走私买马的价格。

    接下来会有源源不断的交钞通过地下渠道进入西夏,那将造成交钞在西夏大量贬值。

    可能明年他手里的一百万贯交钞就只值五十万贯了。

    到现在,李乾顺总算明白,宋夏的这场联合博弈,自己输了一局。

    但他不甘心,他打算动用一切关系,让大宋再次打开会州榷场。

    十二月三十日,靖康七年的最后一天,赵宁什么都没有做,就陪着家人一起赏雪、饮茶。

    难得休息的时间。

    这时,王怀吉急匆匆赶来:“官家!官家!”

    “何事如此慌张?”

    “北边传来急报!”

    “急报?”赵宁愣了一下,难道金军南下了?

    他接过来一看,当场呆住了:完颜吴乞买驾崩,完颜宗磐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