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捡漏:我有一根鉴宝指 > 第七十五章 观山景(二)

第七十五章 观山景(二)

    人参是喜阴植物,喜爱散射光和较弱的阳光,最怕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而这种生长条件,在东北的阔叶林内最为理想。

    人参在生长时需要吸取大地,也就是土壤中的精华和水分,这就验证了“废江淮山渎之利”,因为人参需要借助山川河流的养分才得以生长;

    那么为什么“摇光星散为人参”,刘夜倒是认为:并不是摇星散落在地上成了人参,而是人参需要采日月之精华,吸辰星之力。就是从天地宇宙空间、日月星辰及万物之中,将各种不同能量流、信息采集到体内,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这也就是人参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补气功效。

    还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在观山景的时候,老把头们发现,只要有紫光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人参出现。

    在距今两千年前的西汉末年的纬书上记载︰“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

    为什么野山参生长的地方会有紫气呢?有人说人参是祥瑞,所以伴着紫气而生。

    原因实际上很简单,人参喜漫射光和散射光,在森林之中,阳光投射在树叶粗糙表面上,光就会向各个方向反射,由此产生了漫反射。

    而漫射光具有光谱中最为丰富的紫外光,所以野生人参喜欢躲在森林里,居于喜阴而耐阴的植物之间。

    只有在天地自然灵气和自然环境良好相结合的地方,才会长出野生人参。这就是为什么“摇光星散为人参”“上有紫气,下有人参”的奥秘之所在。

    关于人参的传言虽多,但是在刘夜看来,有很多都是可以解释的,但是也绝不是否认观山景这种技术的真实性,相反,这是古代先贤在经验中总结的精华。

    而并不是说这种观山景寻紫气的方法就是错误的,相反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粗暴的,也最适合放山的时候进行寻找与定位。

    刘夜爬上山坡,看到了正站在高处眺望的杨林。

    看着凝神观察的杨林,刘夜忍不住产生与之比较比较的想法,他想看看,到底是自己看破因果,透视万物的天眼通厉害,还是这老把头的经验更胜一筹。

    于是暗自发动天眼通,开始向杨林所观察的那片山林望去。

    天眼通不愧为佛门神通,刘夜一发动,就直接透过繁密的树林,直接望向了目标林区所在。

    只见在那苍翠碧绿的树林之上,刘夜凝神观察,很快刘夜就发现,在靠东的一片树林之上,居然真的有紫气蒸腾翻绕。

    这紫气翻腾间,竟真隐隐有龙形翻动!虽然比较模糊,但依然可见其神韵。

    刘夜大为惊讶,没想到原以为科学可以解释的观山景,在天眼通之下竟真的可见紫气!而这紫气也绝非大气散射之流,不然怎么会凝聚龙形,翻腾飞舞?

    正在刘夜目瞪口呆惊讶之时,原本在观山景的杨林也注视到了刘夜的到来。

    “刘夜,你来了,我刚刚正在看今天挖棒槌所选的林区。”杨林转过头来,向刘夜解释道。

    “把头,您打算去哪挖棒槌啊?”刘夜装作无心的样子随口问道。

    “刘夜,这个可不能问,你跟着就是。”

    因为把头是一个队伍的中心系统,相应的,去那里挖山,去哪里出货也都是由其单独决定,为了不影响把头的决策,对于每天挖参的地点,是不允许过问的,更是不许透漏的。

    毕竟在这深山里,本就危险重重,随时都有可能收到野生动物的袭击,要不就是全队都迷失在深山里,人心齐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把头不能成功管理一个团队,提高这个团队的凝聚力,是很难走出着深山的,就算走出了深山,也很有可能因为分钱不均而陷入内斗,从而死在这深山老林里。

    刘夜也只得缄口不言,杨林看自己讲述的还不够清,不由得又在进山前叮嘱了刘夜挖参时的忌讳。

    放山时要分工,叫“排棍儿”,把头为头棍儿,中间的人为腰棍儿,排在最外边的是边棍儿。

    大家拿着索拨棍,按排棍儿顺序排成一排前行,两人间距离一丈左右。

    而这棍就是索宝棍,这棍须是硬木制成,上端稍粗,下端较细,在下端钉上数个铜钱,铜钱问留有问隙,以便在拔草找寻人参时能发出响声,伙伴问可取得联系,又可惊走小动物。

    说完,杨林用嘴努了努窝棚里:“放心,我们都给你提前准备好了,就是切记,即使休息时,这棍也得抱在怀里,不能离身。”

    刘夜赶紧应声答应,杨林也继续讲述下去:“这放山时精神紧张,大家都在低头找棒槌,不可以轻易说话,大家本就精神紧张,你一乱喊会乱了军心。”

    原来这压山时不准乱喊话,看见东西喊出来就得拿着,即使是蛇也不例外,以示惩罚。

    “你要是真喊出来蛇,也得拿着!”杨林一脸严肃的说道。

    而头棍儿和边棍儿边走边随手将细树枝折断成直角做记号,以避免重复搜寻,这称“打拐子”。

    林密草深,因为彼此看不见时不许乱喊,所以要用索宝棍敲击树干来联系,称为“叫棍儿”。

    在原始森林里敲树干声音很响,索宝棍上面还有铜钱可以发出声响,穿透力很强,既能相互联络又能惊吓走动物,以保安全。

    敲一下树干,每人依次回敲一声,既示意自己的位置,又示意继续压山。

    把头用索宝棍敲两下树干,是要求大家向把头靠拢,休息;

    把头用索宝棍敲三下树干,是要大家一起下山回营地里。

    一边说着,杨林还一边用脚踢着树做着示范,还反反复复考了刘夜几次,看刘夜记得熟悉,才算作罢。

    将完这些,杨林开始给刘夜分配了起放山的位置上,最终因为刘夜没有经验,把刘夜放在了腰棍的位置上,也算里外都可以照应。

    “至于一会上山,就我,唐边棍,郭端锅的儿子,咱们四个上山。”杨林介绍其上山的人员配置。

    “那郭端锅呢?把头,他为什么不上山?”刘夜不解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