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臣 > 第六百零四章 新旧交替

第六百零四章 新旧交替

    汪广洋受命参知政事,兼任吏部尚书,以副相之尊,执掌吏部铨选大权,这已经是能和首相掰手腕的朝堂大佬。

    而且一跃超过了胡惟庸和杨宪,瞬间变得炙手可热。

    又恰逢这个人人自危的关头,有太多的人,都想巴结汪广洋,求得庇护。

    不过令人讶异的是,汪广洋闭门不见外客。

    一直在家中待了三天,熟悉卷宗,到了第四天,汪广洋才到中书省。

    这一日正逢中书省群臣聚集,就连朱升都来了,胡惟庸,杨宪等人也都到了,但是他们也仅仅和汪广洋点点头,没说别的。

    所有尚书高官之中,只有毛贵跟汪广洋热情聊了起来。

    毛贵算是所有尚书当中,最潇洒自在的,他掌管的外务部同国内打交道不多,由于是新组建的衙门,人员也不多,他们主要负责对外了解情况,自成一系。

    根本不在乎朝中风云变幻,加上当初汪广洋出使几次韩宋,和毛贵之间,还有那么一点交情。

    两个人聊得还挺开心的。

    “公此来收拾残局,可需要莫大的勇气啊!”

    汪广洋呵呵一笑,“我不过是尽心而已,谈不上别的。要说收拾残局,那也不是我能做到的。”

    毛贵眼皮微微一挑,“也对,只是这个局真不好收拾,一两个人,怕是扛不起来。”

    “那就一起扛。”汪广洋笑道:“到时候还望老兄鼎力相助。”

    毛贵点头,“我必定竭尽全力。”

    两个人很快结成同盟,李善长已经到了,这才几天不见,李善长已经肉眼可见地衰老,尤其是鬓角,多了许多白发。

    他扫视了全场,才这点日子不见,就少了好几位熟人,真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啊!

    “都坐吧!”

    李善长让大家伙落座,随后苦笑道:“这些日子,盐务案触目惊心,揪出来的贪官污吏,超过千人,从犯过万,自我大明立国以来,从来没有如此大案!当真是丧心病狂,天怒人怨!”

    众人听着李善长的话,全都微微低着头,神情肃穆,不敢多言。

    李善长又道:“老夫忝列首揆,用人不当,举荐失误,放纵奸佞,入朝为官,祸国殃民,上负天子,下害黎民。罪行深重,自当向陛下请罪。或是罢官,或是发配,全赖陛下洪恩。”

    首相已经做好了去职的准备,他都有点兜不住了,情况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其余诸人,更加惶恐了不少,气氛又压抑了几分。

    李善长话锋一转,道:“虽然如此,然则朝政不能荒废,国计民生,江山之重,皆在我等肩上,当此之时,正要小心从事,报答天恩。”说话之间,李善长把目光转向汪广洋,挤出了一丝笑容。

    “汪参政受命回京,得陛下信任,提拔参政,必有高见赐教。”李善长笑着说道。

    汪广洋微微点头,忙道:“李相抬举下官了……要让我说,盐务一案,发展到了今天,弊端在于用人。怎么这么说呢?”

    汪广洋下意识挺直了腰背,目视所有人道:“盐乃民生根本之物,又是国朝岁入来源,如此紧要,必须选拔德才兼备之士,才能上不误国,下不病民。理当有章法,按规矩办事。官吏入职,升迁,日常考评,铨选要害职位,都要经得起推敲,避免私相授受。”

    汪广洋继续道:“然则国家初创,很多时候,徒有规矩,却忘了执行。只是依据个人好恶,便随便委以重任。私相授受,心中只有恩主,没有天子,更没有国法典章,遑论苍生百姓。”

    “岂止盐运使衙门如此,其余部衙,也不遑多让,实在是国家大弊,如不能及早根除,只怕下一次兴起大狱,也不远了。”

    汪广洋的话越说越重,好些人已经屁股下面长刺儿,有点坐不住了。

    胡惟庸和杨宪等有为中年,更是心头大惊……汪广洋这家伙明显是受了皇命,让他来收拾残局。

    原以为他会大开杀戒,满足朱元璋的目标,换取天子欢心。

    可汪广洋一上来就谈规矩,讲用人,这又是什么套路?

    而且从汪广洋的这些话中,竟然听出了一些张希孟的味道,那位还在北平的鲁王,又是什么算盘?

    这俩自信十足的家伙,第一次遇到了看不懂的情况了。

    干掉李善长,就能取而代之,继续自传威福,号令文武……现在看来,根本是痴心妄想,完全是打错了算盘。

    “乡党、姻亲、旧部,任人唯亲,私相授受,这是一切问题的根子……国家乃是陛下的国家,天下乃是万民的天下,秉持公心,为国选才。我辈皆是卑微的公器,切不可自以为是,威福自专!否则,必然招致祸患!”

    好家伙,张希孟的味太足了。

    李善长已经猜到了,这位定是跟张希孟通气了,或者至少是揣度了张希孟的意思,才侃侃而谈的。

    “汪参政,你所讲句句都是至理名言,入木三分,我辈必须谨言慎行,防微杜渐……你看当下,又该如何应付?”

    汪广洋道:“李相,下官受命吏部尚书,眼下户部尚有空缺……天子本意是让群臣推举,我以为不如大家伙公推几个合适的人选,不要太少,怎么也要三五个人,把他们的优劣都写清楚,然后一起呈给陛下,由天子勾选。”

    李善长微微一怔,随即立刻道:“这个办法好,我同意了,大家伙都来说说吧,谁能接任新的户部尚书?”

    李善长的话刚刚说完,朱升突然开口,“当下户部出了很大的问题,要收拾局面,必须得力之人,最好还是和原本那些人干系不大的。能够大刀阔斧,重整户部,清理贪官污吏,恢复财税,不要忘了,北平还在打仗,军需供应,不是小数目,如果户部不能及早运转起来,误国误民,只怕就更加有罪了。”

    这几句话的威力还是很大的,有几个想要推荐人选的,全都闭上了嘴巴,举荐不妥当,可是会出事的。

    众人沉默了良久,胡惟庸突然道:“我提议由税务部侍郎杭琪接任。”

    这家伙公然举荐自己的部下,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胡惟庸,你是听不懂人话吗?

    好像还真是如此,胡惟庸自顾自道:“杭琪为官清廉,整理赣江商路,征收商税关税,都大有作为。让他接掌户部,必定能不负众望!”

    说完之后,胡惟庸就闭上了嘴巴。

    其余众人稍微惊讶,也开始思量起来,好歹胡惟庸抛砖引玉开了头,接下来似乎也没有那么为难了。

    杨宪斟酌道:“我提议由两浙布政使朱昭接任户部,他这些年供应军需,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熟悉户部政务,也是地方上的干吏能臣。”

    他们俩推荐了人选,李善长没有说话的意思,其余重臣也似乎没有推选的心。

    看样子就要从这两位中间体挑选一个了。

    可就在这时候,毛贵突然开口了,“既然要多推举几个,供天子挑选,彰显公心。我就推举湖广布政使罗复仁!”

    汪广洋立刻道:“为什么是他?”

    毛贵一笑,“这个理由怕是不用我说了……灭了陈友谅之后,湖广饱受战乱摧残,民生凋敝,百姓无以为生。罗复仁提议从江西移民,充实湖广,又亲自操持移民事宜,这几年间,他兢兢业业,恢复湖广民生有功。现在户部一团乱麻,让他接手户部,或可以恢复秩序,尽快给陛下一个交代。”

    汪广洋微微颔首,随后对李善长道:“李相,咱们把这三个人的履历交上去,由陛下裁决吧!”

    李善长又看了看其他人,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了。

    李善长点头,“此番选才,乃是公推,并无私相授受,任人唯亲。三人到底谁能胜出,要看天子裁决……老夫以为,此法很是不错。日后为国选才,大可以按照这个办法来做!”

    众位大臣沉吟再三,也都无话可说,随后这次议论的结果被送了上去。

    转过天,老朱的旨意就下来了,三人当中,挑选了罗复仁,提拔为户部尚书,要求他立刻进京,整理户部,要求切莫耽误秋粮征收。

    由于时间很紧,担子也重,罗复仁半点不轻松,得到了旨意,就立刻进京,火速赶来。

    本来罗复仁以为进京之后,他还需要挑选一批手下,填补空缺,然后才能运转政务,可是等他进京之后,却发现了户部空缺的官吏,竟然被填补齐全了。

    原来在推举了户部尚书之后,吏部立刻联络门下省,挑选出一批考评上等的年轻文官。值得一提,这一批文官,普遍经过了科举考试,又在地方历练多年。

    他们当的官都不大,能做到县丞、主簿已经算是不错了,还有不少只是书吏……由于张希孟主张科举放开,增加录取名额,结果就是科举出来的人,起步不高,多数都在下面徘徊了好几年,有的甚至快十年了。

    时至今日,他们也该往上走一步了。

    很快,户部侍郎以下,各个清吏司,一下子填补了八十多位文官。原来因为大肆抓捕,造成的空缺,一下子就补上了。

    朱元璋掀起的大狱,竟然没有造成多大的乱子,实在是让人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