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
1、县令、长
禄品:秩千石或六百石,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叫“县令”。
禄品:秩三百石至五百石,万户以下的小县长官叫“县长”。
无论县令县长,均主县的军、政事,由皇帝直接任命。但郡太守、州刺史都可以委任人员担任“守”令长(守,就是试用,转真必须通过皇帝决定)。
2、县丞
禄品:二百石至四百石,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县长之辅佐。如孙坚曾任下邳丞。
3、县尉
禄品:二百石至四百石。
大县置县尉二人,小县置县尉一人,主管一县的治安、武事,是县令长手下的武职人员。如曹操曾任洛阳北部尉、刘备曾任安喜县尉。
此三位皆有朝廷直接任命,乃是朝廷命官。
4、县属吏
(1)主簿
禄品:秩百石。
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是县令长的秘书长、心腹。
(2)诸曹
县寺同样能类比郡府诸“曹”,设置一些掾、史部门:
户曹,负责户籍、祭祀、农桑;
仓曹,负责农业税、进贡、加赋等;
金曹,负责管理市场、市税与盐铁事务;
贼曹,负责缉拿盗贼;
决曹,负责裁决刑法;
令史,管理文书档案;
狱掾,县狱的典狱长;
治狱吏,县狱的狱卒;
文无害,所谓公平吏,掌巡查监狱,复查案卷,以防止冤狱;
阁下令史,负责仪仗执事;
门令史,负责门卫士等;
厩驺,掌一县车马之政;
仓吏,掌县库。
(3)邮置
“置者,度其远近之间置之也”,乃是传驿之所,即驿站,各县皆有。其责主要是传邮、接待使者,并给使者提供车马饮食。
通常来说,小县一个邮置,大县可有数个,或在县中,或在乡下,皆位处交通要道,行驰必经之地。
“置”和“亭”有相似之处,在传邮、接待使者方面,两者相同,因而又有邮亭并称。
不同的地方是,亭有治安职责,且平时不但接待使者,也供百姓投宿,同时在规模上,亭也不及“置”大。
置不但地方大,置内的吏员也很多,有长有椽,长者总揽,椽者分管。他们的顶头上司就是郡督邮。
督邮之下,每置设一“置史”,由郡级官吏兼领,主监督,上传下达。
其下为“置蔷夫”,负责管理具体事务,多为一人,也有两人的。
再下为“置丞、置佐”,又有置厩蔷夫、厨蔷夫、传舍蔷夫分别负责马匹、饮食、传舍等相关事务。
(4)少府派出机关
东汉诸县出产盐的,置盐官,负责管理盐场、盐矿,征收盐税;出产铁的县置铁官,负责冶炼、铸造;在手工业发达的县置工官,负责管理工匠、征收工商税赋;在水产发达的县置水官,负责管理渔场、征收税赋。
以上这些官吏不隶属于郡县,均隶属于少府,属于派出机关。
二、乡亭里
县以下置乡,乡以下置亭,亭以下置里,这些都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人民自治组织。
1、乡啬夫:
乡户五千,由郡指派一人为有秩,是百石吏;不足五千户的乡,由县指派一人为啬夫,不入流,为斗食吏。两者职责相同,都是调解邻里纠纷、帮助朝廷收取赋税、安排徭役。
“蔷夫”之名本为农夫别称,后渐变为一种官名,名之来源如此,其责自重在民事,与后世相比类似乡长。
有秩和蔷夫虽辖不过一乡之地,百石或斗食而已,但权力极大:“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并职听讼。”
除了治安外,举凡国家赋税、厘定户口、征发徭役、平赀定户,以及诉讼、教化、劝农耕桑诸事,事无巨细,皆由其一人主之。
其所管诸事之中,最关系到普通乡民切身利益的、也是权最重者自然便是赋税、徭役两项。一乡之中,有刚强乡宰则一乡不敢言。
2、乡游徼:
郡所属也,秩百石,负责一乡或数乡,巡察地方、缉捕盗贼。虽是郡所设,但游徼只是负责“徼循禁贼盗”,只能算是斗食吏,更多的是与县直接发生关系,对县级主管负责。
游徼和亭长的职能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但游徼需要在乡间不停巡行,其未必在乡间有固定的治所。
之所以被归为乡官,每名游徼都有固定的巡行区域,在一乡或几乡,而且为本乡里人,故而被视为乡官。
3、乡三老:
郡所属也,秩百石,掌一乡人“教化”。
“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由一乡德高望重者充任,掌教化,有所谓孝悌仁义之家可以申报郡县予以表彰,并可以推荐优良子弟出任郡县吏。
不过和里父老不同的是,乡三老虽也是民举,不算国家官吏,却有官印,并且用的是正方印,规格要比有秩高。有秩用的也才不过是半通印。
此外,其职还有“解讼理怨”。
“听讼”本是乡蔷夫的工作,但因乡三老多由德高望重者为之,其半民间的身份,较之乡蔷夫也更具亲和性,所以乡民们如有纠纷,常不寻蔷夫,而找三老。
另外,又有和乡蔷夫一起参与祭祀之责。逢上久旱雨涝之时,郡县常会令乡蔷夫与乡三老祭祀上天,以求风调雨顺。
4、孝弟(悌)和力田: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孝悌就是孝顺父母,善事兄长;力田就是勤於耕作,安守本业。
乡三老是每个乡都有,孝弟和力田则是按户口设置,有的乡有,有的乡没有。
“喻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乡三老、孝弟、力田乃是由朝廷所立之道德楷模,为促进教化,朝廷给了他们很高的地位、诸多权益以及褒奖。
在设三老之初就规定“勿复徭役”,前汉至今历代对此三员的赏赐连续不断,包括赐田、赐帛、赐爵、赐钱、免租等。
此三员,特别是乡三老因其卓然的地位,在乡间有着很强的号召力。上至郡守县令,下到蔷夫里长,每有新任者,大多都会在第一时间与他们见面。
一来表示谦和,尊敬父老;二来,比如郡守县令也可借此问当地习俗风情,百姓疾苦。
郡守县令的官位高,可以召见,蔷夫、里长的职位低,且平时之工作更需多倚仗乡三老的合作,往往就会亲自上门拜访。
5、亭长:
“亭者,停也。”
地方上的“亭”,是最基层的治安单位,掌管方圆十里之地,亭长之责重在治安,但还有接待过往官吏、给远行百姓提供住宿的责任。
亭长之下又有属员,左右手分别叫做:求盗、亭父。求盗,掌捉捕盗贼;亭父,掌开闭扫除。
如果辖区内民户多,又会根据情况的不同,或多或少有几个亭卒。
6。、里父老:
里父老和乡三老一样,都是本地民众的精神领袖。其基本职责,都是掌教化,“为众民之师也”,有些具备一些学识的还会在乡里间授学,教诲后生。
7、里正:
里正又称里君、里尹、里宰,相当于“村长”,是源自春秋战国的一种基层官职,百户为一里,每里设置一个里正,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
8、里监门:
“里”多呈长方形,也有方形的,为方便管理和防盗防野兽,其外皆有墙垣,有墙垣,自然也就有供人出入的“里门”。
里监门负责里门的启闭,同时也监督住民、外人出入,地位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