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中的时候,萧瑀和陈叔达就回到襄阳了。
外放一年多,两位宰相重回朝中,在外担任宣抚使,坐镇河南河北,如今灾情结束他们也结束外放。两人外放前,是左右仆射,朝中宰相。回来后,还是左右仆射,依然是宰相,但却又有不同。
当初他们外放,是因为天灾,灾情太大,两位宰相被背了锅,罢相外放。如今灾情结束,再回朝中,但朝中格局却已经不同了。左右仆射在空置一段时间后,已经不是百官之,尚书省也地位大不如前。
当初的百官之,如今左右仆射却只与中书和门下的侍郎地位相当,甚至还排在了他们之后。
现在朝廷宰相,都须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方为真宰相。
朝中宰相排名,第一是中书令,第二是侍中,第三是尚书令,然后是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再是左右仆射。
目前只有中书令、侍中、尚书令这三省长官为天然宰相,其余皆须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才能入中书门下参政。
三省副长官或者六部尚书、侍郎等,凡朝中五品以上官员,只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都能入中书门下参政,成为宰相之一。
这个新制,打破了过去三省长官才为宰相的限制,皇帝也可以更方便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还不用受资历限制。
贞观二年的正旦大朝就要开始,朝廷也酝酿着新一轮的人事调整。最大的调整,还是中书门下这个核心中枢。
鱼梁洲,宫殿廓庑。
萧瑀和陈叔达两人刚面圣出来,一起走在廊下。
“陛下对李文远真是信任有加啊。”
“嗯,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如今也终于成为了三省长官。”
两人都有点感慨,他们是武德朝的宰相,因为当初支持秦王,因此在新皇即位后,他们得以成为新朝的左右仆射,不过说来,终究不如房杜和李长孙无忌那般是新皇心腹。
两人其实也就当了半年新朝宰相,然后就背了天灾降警的锅,外放了。他们与其说是因天灾示警而去职,倒不如说是给房杜两个让位子。他们一走,房杜二人就接任了左右仆射。
后来朝廷改革中枢,以中书门下取代尚书都省,房玄龄改任中书令,杜如晦改任侍中,两仆射之位空置。
“文远不想出任尚书令,此事你怎么看?”
刚刚在殿中面圣,皇帝跟他们谈了许久,主要还是这次中枢人事调整。中书门下,将有十一个宰相。
中书令房玄龄、侍中杜如晦,尚书令李。还有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门下侍郎高士廉,左仆射萧瑀、右仆射陈叔达,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兵部尚书杨恭仁、户部尚书马周、御史大夫魏征。
这个名单已经确定,正旦大朝将公布。
看的出来,武德朝的老臣还有几个,但除了他们两个,其它的宇文士及、杨恭仁等本就是天策府的老人。
至于房杜和李长孙等人,那更是皇帝的心腹元佐。这次中枢的人事调整,也基本上就是定了贞观朝的中枢核心了。
李当上尚书令,位列第三,不稀奇。稀奇的是李以前的账房先生马周,这次都成了宰相,以户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入了宰相之列。
马周以前只是李家的账房先生啊,比起李窜起的还快。李好歹还有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从龙救驾卫边之功,可马周呢,就是跟着李身后。李在东宫,马周也在东宫,李去陇右,他也去陇右,李去朔方,他也跟着去朔方,然后现在,他从中书舍人中书侍郎转任户部尚书和平章事。
马周可只是一个寒门出身啊。
两人笑笑。
马周跟的人好,遇上的是贵人。
宰相家的账房,也成了宰相,这事情传出去,真是让人惊叹万分。
原门下侍郎崔干,这次转任礼部尚书。原工部侍郎武士彟升任工部尚书,原御史中丞孙伏珈出任刑部尚书。
若再加上大理卿郑善果,太常卿郑元璹。
现在朝中,李家的姻亲故旧可是遍布啊。
萧瑀和陈叔达一个是西梁皇族出身,一个是南陈皇族出身,出身那都是高贵无比的,哪怕梁陈早灭,但萧陈两大家族,却依然是极大的。
但与李一比,两人却感慨的很。李短短时间,却做到了他们都做不到的位置。
说到底,他们不是皇帝的潜邸元佐啊。
“如果明天大朝,李依然固辞不受尚书令,会怎么样?”
陈叔达摇了摇头,“陛下不会允许的。”
“看来我们今天还得去趟李家啊。”萧瑀叹声气,今天可是除夕之夜,他们却不能呆在家好好休息一下。为了这么个事情,皇帝先召他们到宫里来谈了半天,现在他们又还得跑一趟李家。
“也不知道李为何要一直拒绝,这事情,有什么可拒绝的呢?”
两位宰相出了宫门,便往李家而去。
襄阳城中,李府。
今天是除夕,府上旧例非常热闹。
李府张灯结彩贴春联请门神,李照例亲自写了些福字。
从早上开始,就不断有人过来拜访。
不过除非是世交至好,李都不亲自出面接待,实在是人拜访的人太多,真要一个个见,根本见不过来。
跟魏征吃火锅,没一会,马周来了。
做中书舍人和侍郎这段时间,马周的能力深得李世民赞赏,这次调整便做了户部尚书还拜宰相。
马周如今虽说也是宰相了,但他的身上,却始终打着深深的李家烙印,根本不可能改变了。李回来,他当然得前来拜见。
对于马周,李也不客气,两人亦师亦友,关系很深,深到都不避嫌了。魏征也不避,以前还是邻居呢,现在也算是亲戚了。
“再添副碗筷,拿个杯子,一起喝。”
于是乎,炕上,三个宰相坐着吃火锅。
几杯酒下肚,不免还是谈到了政事上。马周原来做中书侍郎,现在改任户部尚书,职责差别很大。一个是给皇帝写诏书,一个则是为朝廷管钱。
“有三郎这个前任珠玉在前,我这个户部尚书很难当啊。”
魏征倒不以为意。
“我送老弟一句话,保你这尚书不难当,萧规曹随就好。文远主持户部,开源节流,尤其是开源,财源广进,这新改的户税地税,再加上商税关税,还有盐税,矿税茶税等,一年新增的财收相当惊人啊。更何况,文远还开拓了几条出番贸易商路,组建了好几支商贸团,加上与番邦边市互易,里里外外的收入可不少。”
马周笑了笑,“话是如此,但现在朝廷开支也大啊,汉京还在营建之中,北方九边防线又还要加强,另外各地移民实边,这也是大笔开支。加上,明年的军费预算又要增加,增加的还不是小数字,说实话,我这个尚书还没上任,可已经有点焦头烂额了,想想朝廷的巨额赤字没还清,这边又要增加,我都头大。”
“这个你就得跟文远好好商量下了,这方面,他可是行家。况且,你是户部尚书,他是尚书令,你这尚书本就他属下,找他没错。”
六部确实是直属于尚书省的,只不过如今的尚书们权柄增加,尤其是吏兵户三部,三部尚书都入了中书门下加上平章事衔成了宰相。
“一步步来,财政有赤字,其实也不全是坏事,不用太担心。”李倒有点没心没肺。
这边聊着天。
没一会,又有好几家亲戚来了。
工部尚书武士彟、刑部尚书孙伏伽、礼部尚书崔干,都是李的姻亲,儿子的岳丈们。
把人迎进来,一起吃火锅吧,反正炕够大,添几副碗筷的事情而已。
这三位虽然没有拜相,但怎么说也是六部尚书之一啊,在朝中,那也是仅次于宰相之下的实职要臣。
不过人越多,就越不方便聊朝堂政事,大家便都默契的不聊政事,只是闲聊点家常。
结果,来的人越来越多。
大理卿郑善果和太常卿郑元璹兄弟俩个联袂而来,刚迎进来坐下,萧瑀、陈叔达两位宰相又来了。
两人一进来,现好家伙。
李客厅的这个大炕上,居然已经坐了魏征、马周和李三个宰相,朝中六部尚书里,也坐了户工刑礼四部尚书了。
若加上他们两个宰相,这一炕上可就是五个宰相四个尚书还有两个九卿。
可这还没完。
这边刚张罗着坐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宰相也一起来了。
这下好了,朝廷十一个宰相,这屋里直接坐了七个。
这下炕再大,也坐不下了,只好重新让人在客厅里摆上几席,上了点心茶水,下炕聊天。
“相爷,齐国公胡国公郯国公卫国公等诸位国公爷来了。”
秦琼程咬金他们来了,一大票武将都是李家的老关系了。这会功夫一起前来,来了八位国公,这八位还都是大将军。
秦琼等人进来后,看着满厅的宰相尚书九卿,也有些愣住。
李更是只能苦笑,这弄的,满堂公卿,也不知道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后,会怎么想。
八个大将军七个宰相四个尚书两个九卿,场面有点失控啊!
这弄的跟要聚众谋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