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 96 如何?

96 如何?

    张明伟没再理他,目光又转,看到了左都御史的身上。

    刘宗周见此,脸色微红了一下,不过最终还是昂首挺胸地回答道:“违法必究,不应该么?”

    张明伟微微点头,嗯,你说的,违法必究!

    心中如此想着,他就又转头看向其他人。

    那些被他看到的人,虽然很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皇帝在看着的,要是不回答的话,指不定被皇帝怀疑为心虚了。因此,不管他们情不情愿,就都回答是出于公义。

    对于这种回答,张明伟一点都不意外,他忽然又问刘宗周道:“我想知道,都察院的职责是什么?”

    刘宗周听了稍微一愣,抬头看了下御座上的皇帝,发现他也很关注地听着,便大声回答道:“这何须用问,当然是在正己以正百寮!必存诸中者,上可见君父,下可质天下士大夫,而后百寮则而象之。大臣法,小臣廉,纪纲振肃,职掌在是。而责成巡方,其首务也。巡方得人,则吏治清,民生遂。”

    这段话,原本是刘宗周答崇祯皇帝的。在这个位面上,用来回答张明伟的这个问题了。

    虽然张明伟听得有点吃力,但是,大概意思还是听懂了。当即一笑,大声说道:“说得没错!锦衣卫的职责和都察院差不多,都是监察百官,整肃朝纲。”

    说到这里,他转身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锦衣卫就已经先正己身。之后的日子,定然不负陛下之望,监察百官,如有违法乱纪,定然缉拿奏报陛下,绝不容贪官污吏祸害大明!”

    “嗯!”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道,“先生辛苦了!”

    “……”那些文官听得无语,这是君父对臣子说话么?该不会,陛下真得把他当先生看待?他何德何能,竟然真能当陛下之先生?

    他们还在羡慕嫉妒恨张明伟在崇祯皇帝心目中地位时,却听张明伟对他们说道:“锦衣卫职责所在,还请诸位以后多多配合,大家一起做好各自的事情,不负陛下之望,如何?”

    “如何你祖宗!”杨枝起听得心中大骂,不过表面上,却是立刻抢着回答道,“这个自然,无须兴国公来说,此乃人臣之本份!”

    说完之后,想起这么声势浩大的兴师问罪,结果一拳打到棉花上了。不止如此,还得舔着脸说违心的话,杨枝起就感觉这简直如同吞了一只苍蝇一般难受!

    在崇祯皇帝的注视下,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又能说什么?就只能是如同杨枝起那样答复,心中的郁闷就别提了。

    张明伟看着他们这表情,心中却是冷笑,别以为我只是说说而已,你们等着吧!

    这么想着,他忽然看到刘宗周低着头,沉默不语,便不由得眉头一皱。

    说实话,对于刘宗周这个人,他还是有好感的。虽然他也能理解,刘宗周身为文官,也参与了进来是屁股问题,不过终归是有点不爽的。

    因此,见他不说话,张明伟便直接问道:“左都御史刘大人,不知道你对我刚才之言,可有意见?”

    这种问话,如果崇祯皇帝来问,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张明伟直接点名问,说真的,有点嚣张的意味。

    事实上,他从进殿开始,就主导了殿内的一切,就已经表现了那种嚣张意味了。

    不过谁也没想到,却见刘宗周抬起头来,脸色诚恳地说道:“如果锦衣卫真能做到国公所言,恪尽职守,秉公执法的话,自然是没有意见。”

    说到这里,他忽然看向崇祯皇帝,再次诚恳地奏道:“陛下,微臣建议,先从都察院清查开始,己身正,方能正天下,一如锦衣卫这般。”

    听到这话,其他御史言官一听,不由得骂娘了。

    你刘宗周是什么意思,要查自己?不是说好了,今天是一起来弹劾锦衣卫的,你倒好,还要内讧?你吃饱了撑的么?

    很多人不高兴,崇祯皇帝却听得高兴了,当即点头赞同道:“刘卿所言极是,甚合朕意!如此,就由卿牵头,半月之内,朕要看清查结果如何?”

    明代对言官的考核权,是由都察院和吏部行使。

    考核分为两种,第一为考满,是考察那些任职期限届满的言官。考满又分为三个阶段,每三年考察一次。三年为初考,六年为再考,九年为通考,考察完毕,根据政绩表现,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档次,每个档次又分为上中下三等。通过对言官职掌事例的考核结果,决定其升降。

    这种是有前提条件,并不适合崇祯皇帝刚才所说。

    第二种考核为考察。大明对所有官员都要进行定期考察,京官六年一察,地方官三年一察。言官按照京官例,六年一考察。考察有具体的要求,要根据平时劾察过什么人、纠举过什么事等情形定结果。

    这个是定期考核,时间没到,也是不考核的。

    但是,因为言官的职能特殊,在常规考察的同时,大明还附加了“清流”措施,对那些被认为不称职、不合格的言官进行惩戒,也就是平日的考察。比如老病者致仕;浮躁、不及者降调;罢软、不谨者闲住;贪酷者贬为民等等。

    崇祯皇帝所言,就是指这种平日的考察。都察院上官,御史之间,都可以提出对其他御史言官的弹劾。当然,都察院上官的职权更重一些,那是肯定的。

    另外,明代不但赋予言官很大的职权,但也负有很大的责任,也就是权力和责任对等。依明制,,对言官贪赃枉法的惩处要比常人“加三等,有赃从重论”。

    这也是不少御史言官一听刘宗周的话,会暗自骂娘的原因所在。

    这么郑重其事的提出自查,那肯定是一道难过的鬼门关了。不管怎么样,总要做样子,做出一些能拿的出手的成绩来才行。而且,自身能不能过关,谁也不好说。

    不得不说,从制度上来讲,大明的制度其实已经是非常完备了,至少在封建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各项规章制度真得非常完备的。

    但是,制度是人执行的,大明经过两百七十来年之后,再好的制度,也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感慨!